[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49] 民族女英雄赵一曼

编者按:1921-2021,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一叶小舟起航。百年来峥嵘岁月,沧桑巨变,如今已成长为旷世巨舰,带领中国人民乘风破浪!百年大党,青春不减,风华正茂,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屹立东方!百年前的哈尔滨,群雄汇聚,风云际会。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史上最牛创业团队”艰苦创业,为中国未来前仆后继,艰难求索的过程。百年跋涉,百年凝思。在迎来建党百年之际,大话哈尔滨(imharbin.com)开设专栏,连载李忠义老师的长篇作品《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是为党献礼,也是回顾初心,不忘使命。祝福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快乐,我辈共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继续奋斗!

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

民族女英雄赵一曼

哈尔滨一曼公园

赵一曼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抗日女英雄。

抗战期间,她担任过满洲总工会的组织部长和代理书记,她曾经奔走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工厂企业,领导哈尔滨的工人运动。她还担任过中共珠河(今尚志)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和东北抗联的团政委,她曾经骑马挎枪领导抗联战士战斗在东北零下四五十度气温的深山老林里。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1905年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花镇一个小地主家庭。她8岁入私塾上学,从小就具有一种反抗封建的思想意识,10岁时母亲按当地旧俗要给她裹脚,但无论是呵斥还是责打,她都坚决不肯,还用菜刀剁烂了裹脚布和小尖鞋,并组织了“妇女解放同盟会”相抗争。母亲想用做女红的方法收敛赵一曼的心,让她学绣花,然而她9个月内没绣出一朵花,反而利用这个时间读了很多革命的书籍。她13岁时父亲去世,哥嫂对她多方管制。为了少惹是非,哥嫂将她收集的进步书刊付之一炬,并准备将她嫁出去了事。她激愤之中吐了血,用“一超”的名字发表了要求脱离家庭的宣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她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1924年,她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并担任村团支部书记;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她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宜宾地区的反帝爱国斗争。1926年5月,五卅运动一周年时,正是抵制洋货的高潮。赵一曼按照党的指示,组织党团员在学生中宣传,抵制英国煤油轮船靠拢宜宾码头,学生们遭到了武装镇压,由此引发了全城罢工、罢市、罢课。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后来担任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0月,赵一曼考进武汉黄埔军校。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培养革命人才,从武汉中央军事学校第6期中选派了40多名同学,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深造。当时,赵一曼年仅22岁。

为了学习交流和旅途安全,他们10人编为一组。李坤泰这一组的组长名叫陈达邦,湖南长沙人,是任弼时妻子陈琮英的胞兄,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达邦对严重晕船且身患肺病的赵一曼十分关切照顾。进入中山大学后,两人仍经常往来,并产生了爱情。1928年4月,23岁的赵一曼和28岁的陈达邦在莫斯科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在莫斯科的这段日子,是赵一曼短暂人生中难得的欢乐岁月。

婚后不久,赵一曼怀孕。同时因国内急需女干部,中共党组织通知赵一曼回国工作,陈达邦则继续留在苏联。新婚八个月的夫妻,在车站的最后一吻竟成永别。

1928年冬,赵一曼奉命回国,怀孕的赵一曼长途跋涉后回到上海,党组织安排她到湖北宜昌创立地下交通站。1929年2月1日,赵一曼在宜昌生下了儿子,取名“宁儿”。为躲避警察抓捕,赵一曼抱着十几天的婴儿一路讨饭,回到上海中央机关工作。1930年,赵一曼带孩子回到上海把孩子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主动要求到东北沦陷区工作。这时巧遇陈达邦的妹妹陈琮英(任弼时夫人),两人同到汉口,硬是把哭喊不止的一岁儿子送给丈夫的堂兄陈岳云抚养。母子分手前,赵一曼到照相馆照了一张母子合照,一张留给儿子的养父,一张寄给异国的丈夫。

1932年春,她更名为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1932年秋天,她来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在此期间,她参加领导了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她两次去海伦等地巡视工作,组织联系抗日队伍打击当地的伪自卫团,有力地推动了哈北地区的抗日斗争。1934年,赵一曼担任中共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1935年秋,她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治委员。

赵一曼在黄埔军校学过军事,手拿两把盒子枪文武双全,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充分显示出她出色的军事才干。她率领抗日战士转战于绥滨铁路以北的侯林乡、宋家店、黑龙宫一带。当时,她艰苦卓绝,奋勇杀敌,威镇敌胆,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她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十分关心和爱护战士,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赵一曼的威名引起日本侵略军的震惊和重视,曾经登报悬赏捉拿她这个“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日伪《大北新报》登载文章说:“共匪女首赵一曼,红装白马奔驰于丛山密林,常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战术,使我备感难以对付。”

1935年11月15日黎明,赵一曼和团长带领的部队被500余名日伪军包围在一座山里,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她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化脓,在农民家中养伤时,被搜捕的日军发现,在突围战斗中左大腿骨又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据伪满滨江省公署警务厅档案《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女士的情况报告》记载:到哈尔滨市内后,日本宪兵把她关进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的地下看守所里。警务厅特务科长山浦公久、特高股长登乐松、特高股长、警佐大黑照一和外事股长大野泰治一共4个人商讨怎样处置赵一曼。他们认定:“赵一曼女士,这个略显清瘦且成熟的中国女性。不是普通的农家妇女,在她身上弥漫着脱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见到她,你都能很快在众多的人当中看出她别于他人的风度。肯定是个受过高等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的责任者。应进行更加彻底的审讯。总要想法子让她对抗日组织起破坏作用,从而给自己取得功绩。”

据日为资料记载,前后对她刑讯过多次,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先采用包括鞭打、吊拷、老虎凳、竹筷夹手指、脚趾、拔牙齿、压杠子、扭胸肉、搓肋骨……等“轻刑”。轮番折磨赵一曼,让她长时间疼痛难忍、汗如雨下却不昏迷。以此来迫使赵一曼开口,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她对日本侵略者罪行的控诉和誓死抗日的决心,每次审讯,她总是坚定地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共党身份,强迫一个人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未免太蛮横了吧?你说我是共产党员,你把证据拿出来!”“你们不用多问了,我的主义就是抗日,正如你们的职责是逮捕我们为目的一样,我有我的目的,进行反满抗日并宣传其主义,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

1936年4月末,日本宪兵对赵一曼实施第一次电刑,日本宪兵将赵一曼的手脚绑在刑椅架上,然后将电极一端夹在赵一曼的双腕,另一端夹在脚髁上,对她施以惨绝人寰的电刑。据当时的审讯记录记载,当电流快速通到赵一曼身上时, “可以清楚地看到赵一曼女士的身子开始颤抖,浑身汗珠一颗一颗地从皮肤下面冒出来。”随着电流变化节奏的加快,在这之前长时间的刑讯中受过多种酷刑从没有喊叫一声的赵一曼,这时也“难受的不自觉地发出极度痛苦的凄惨叫声”,靠着顽强的意志,赵一曼最终还是没屈服,没有供出抗联的机密。在酷刑之下,赵一曼生命垂危,日本特务机关为让她招供,从她那里获取重要情报,便将其转送市立医院,由伪警方监视治疗。当时刚从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的刘锡强被分到市立医院(今哈尔滨市一院)的外科一病区做实习生。据他回忆,“当时赵一曼伤势很重,身上有几处枪伤,其中腿和手腕上的伤最重,隐约可见白骨。”

当时还不到17岁的见习护士韩勇义第一次见到赵一曼,几年后她回忆说:“赵一曼湿发完全遮住了脸,我无法看清她的脸,我用双手颤抖着拢开躺在担架上,还在昏迷中的赵一曼的乱发,一张苍白的,毫无血色的脸完全暴露出来,口中直流白沫。眼球突凸,两眼翻白,嘴角淌着血,鼻孔中气若游丝。”醒来后,她睁开眼睛见到我“慢慢地抬起头,大口大口地喘气。”我当时觉得“她是想动一动,想缓解些痛苦”。第一次与赵一曼见面的情景强烈地刺激了韩勇义,使她看清了日本人的凶暴,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在帮助赵一曼逃跑未遂后,韩勇义被敌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但是,是赵一曼的英雄形象在鼓舞着她,她始终没有屈服。在医院里,赵一曼仍不忘争取和团结进步人士,宣传革命思想,很多爱国人士都被她顽强的意志和抗日信念所感染。赵一曼在她《滨江述怀》诗里表白了自己的决心:“誓志为国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6月28日午后,韩勇义交给董宪勋一部分钱雇车、雇轿。当晚9时,他俩把赵一曼背出医院后门,坐上雇来的小汽车,开到郊区文庙附近。赵一曼又坐上了已经等在那里的小轿子,由5名轿夫抬着,在大风雨中向东奔去。途中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过了阿什河,于第二天早晨来到阿城县境内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董无策家里。由董无策帮助,当夜他们又坐上该村爱国群众魏玉恒的马车,奔往游击区,寻找地方组织。

6月29日晨,日本宪兵发现赵一曼不见了,伪哈尔滨警察厅立即撒开人马四处搜查。折腾了一天,找到了载过赵一曼的白俄司机,接着又查到小轿铺子的轿夫,知道了赵一曼的去向,于是连夜追捕。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日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但是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向日寇透露一点儿信息。日寇严刑拷打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坚贞不屈,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凶狠残暴的日本军警对赵一曼义正言辞的回答无可奈何,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的火车,她知道她就要为国捐躯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枪杀于珠河县小北门外。就义时年仅31岁。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诗: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指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中华民族会永远牢记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哈尔滨市将她开展过革命工作地方的一条大街命名为一曼大街。在这条大街右边的广场上,矗立着赵一曼烈士的塑像,烈士塑像的旁边是继红小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革命烈士,电影《赵一曼》在全国上映,赵一曼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但是,赵一曼的真实身份究竟是谁,连电影编导者也不清楚。党和政府根据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派出专门人员,奔走于黑龙江、上海、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市进行调查寻找。后来,赵一曼的姐姐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要求查找曾经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过的李一超。然而,周总理看了这封信之后,怎么也想不起李一超究竟是谁。一直到1954年,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联系上了时任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的何成湘,通过赵一曼的母亲委托好友郑双壁转交的一张合影,才最终确认她就是赵一曼。她给陈宗瑛写信说经过赵一曼的战友仔细辨认,赵一曼就是李一超。赵一曼的真实身份才得到确认。赵一曼的丈夫陈达邦在中国人民银行外事局和国务院参事室工作,1967年8月去世。赵一曼烈士的儿子宁儿名叫陈掖贤。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毕业后在北京工业学校任教。1957年,与他的学生张友莲结婚,育有二女。1982年逝世。其大女儿陈红在宜宾长大,由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及其长女肖幼青抚养成人,目前在成都一家企业负责工会工作;二女儿陈明在北京长大,现旅居海外。

一位年轻貌美的慈祥母亲、一位才思敏捷的多才诗人、一位大义凛然的民族女英雄,就这样被日本鬼子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赵一曼,在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上书写了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瑰丽篇章。

李忠义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