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义相与析] 舒米亚茨基来哈时间考证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历史》(第一卷)第44页倒数第6行这样写道:“1905年11月,在哈尔滨的俄国工人中建立了俄国民主工党工人团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其活动的主要基地就在中东铁路哈尔滨临时总工厂。这个组织的负责人舒米亚茨基(当时化名西林),在哈尔滨临时总工厂以车工的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中东铁路早期,在三十六棚工厂确实有一个化名西林的俄国旋盘匠(车工),他的俄国名字叫舒米亚茨基。他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曾经在哈尔滨,领导中东铁路工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十月革命之后,他回国成为西伯利亚地区布尔什维克组织的领导人之一。1920年是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负责人。1926他调任莫斯科东方大学负责人,主编评论性刊物《革命与东方》,还著述了一些书籍,记载了十月革命前后在西伯利亚和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的情况。后来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亚洲局成员。

图片来源:http://revo.kemrsl.ru/?p=2792

然而,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哈尔滨历史人物辞条»第354页这样写道:“舒米亚茨基,全称鲍里斯•扎哈罗维奇•舒米亚茨基。化名西林。俄国西伯利亚人。1898年入工厂做工。1906年1月因领导克拉斯诺亚斯克工人发动武装起义被沙皇政府逮捕入狱。后逃到哈尔滨……”

1906年还被关在沙皇监狱中的舒米亚斯基,怎么1905年竟然跑到三十六棚工厂“开展革命活动”去了呢?

据《维基百科》介绍:“舒米亚茨基,俄语全称鲍里斯·扎哈罗维奇·舒米亚茨基。1886年11月16日生于西伯利亚的上乌丁斯克,是乌兰乌德人。1905年,他组织领导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人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俄国政府通缉。1906年1月,被俄国政府逮捕,不久脱逃。他使用的护照以及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化名均为伊利亚·西林。他曾在上乌丁斯克的斯柳江卡1号线巴罗站工作。他在上乌丁斯克编辑过《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波涛》等报纸。舒米亚茨基在1906年10月18日或20日逃离上乌丁斯克。在赤塔,他出版了报纸《Тайга》。”

由此可知,舒米亚茨基在俄国越狱之后并没有马上来到哈尔滨。他于“1906年10月18日或20日离开他的家乡又去了赤塔,在赤塔又开始创办出版《Тайга》报。”所以,许多报刊媒体文章所说的什么“1906年,他奉派到中国哈尔滨,仍化名伊利亚·西林,进入中东铁路三十六棚总工厂当车工,在俄国工人中间从事革命活动。”以及在哈尔滨的三十六棚,舒米亚茨基开设了一家杂货铺兼小酒馆,下班之后,他与中俄工人密切接触、积极活动。在他的组织领导下,秘密成立了俄国职工联合会1906年11月,舒米亚茨基又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在哈尔滨召开的代表会议。”等等。其实,人们所说的舒米亚茨基在哈尔滨所发生的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真实,只是他来到哈尔滨的具体时间值得推敲。

道里区爱建滨江的旧址曾经是中东铁路哈尔滨机械总工厂,是中东铁路于1903年开始新建机械总工厂(南厂)。但是,由于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尚未完工的机械总工厂变成了兵营,一直到1907年才竣工投入使用。原中东铁路临时机械总工厂(北厂),是位于江畔的原哈尔滨铁路局材料总厂的位置,规模不大,工人也相对较少。1907年新的机械总工厂竣工投产之后,规模扩大,工人数量激增。所以,1907年之后,哈尔滨中东铁路机械总工厂的工人运动,才开始风起云涌,蓬勃开展起来。

舒米亚茨基来到哈尔滨之后,化名西林打入中东铁路三十六棚总工厂当上一名旋工(车工),在俄国工人中开展革命工作。1907年,哈尔滨召开工团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由7名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对外以“俱乐部委员会”的合法名义公开活动,统一领导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各工会组织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工人中做了系统的宣传工作。并且创建了哈尔滨最早的工会–总工厂职工联合会。他还经常在中国工人中进行联络和宣传工作,团结中国工人同俄国工人并肩战斗。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在哈尔滨,还有同中国工人并肩劳动着的俄国工人。他们之间奠定并加强了革命的联系。布尔什维克在中东铁路区域内,不仅在俄国工人中间,而且在中国工人中间进行了革命工作。还在1905年──1908年时,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就在中国工人中间开展了系统的工作。我们在他们中间相当有计划地进行工作,不仅努力帮助他们提高阶级觉悟,而且还培养他们,成为中国人民反对清朝专制制度的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先锋队。”

“还在1905年──1908年时,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就在中国工人中间开展了系统的工作。”不见得就是说他自己,1905年就在哈尔滨开展这些工作了。但是至少他了解这一阶段的工作情况,而且参加过一阶段1907至1908中间的革命工作。有人会说,书米亚斯基只要是来过哈尔滨宣传马列主义那就没说错,至于早一点儿来的晚一点来的问题无关紧要。当然了,这种逻辑也有一定道理。

譬如,现在,人们把“七·一”定为党的生日,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初期,活动处于白色恐怖之下,组织程序比较简单,留下的文字记载也很少,给后来确定党的生日的具体时间带来一定困难。194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外有日寇的侵略,内有反动派的封锁,无法弄清“一大”召开的确切日期,因此党中央决定就把7月的第一天当作党的生日来纪念。近几年来,经过党史研究工作者考证,根据当时的外国文献记载和当事人的回忆,认为1921年7月23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的日子。

舒米亚茨基1906年在俄国被沙皇逮捕后逃脱,被布尔什维克组织派到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据当时的交通状况和政治形势分析,而且他还在国内办过好几种报纸的情况来看,他最快到达哈尔滨,也得半年,或者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根据一些舒米亚斯基在哈尔滨的一些革命活动记载来看,舒米亚斯基来到哈尔滨最早也得1907年的下半年。

舒米亚斯基不仅在哈尔滨三十六棚工厂,领导中俄工人开展工人运动、在中俄工人工人中传播马列主义,而且先后多次来中国,奔跑于北京上海之间,与李大钊、陈独秀数次探讨建党事宜。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83,第15页记载:“根据俄共(布)中央委员会1921年1月5日决议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1921年1月7日决议,在伊尔库茨克成立了共产国际在远东的代表机构——远东书记处。据共产国际决议,1921年1月15日,舒米亚茨基奉派为远东工作全权代表。”又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104,第4页。记载:“他(舒米亚茨基)在2月就全面展开工作,从俄共(布)远东局转了2000金卢布到远东书记处。”其实,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所有档案,都记载了舒米亚茨基在中国的活动经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中国革命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功不可没。书米亚斯基,在中东铁路三十六棚总工厂的中俄工人中有较高的威信。他在哈尔滨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引起了沙俄军警的注意,对他进行了通缉。为此,1910年他被迫离开了哈尔滨。

舒米亚茨基逃离哈尔滨后流亡阿根廷。1913年,舒米亚茨基回到俄国,正式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成为该党在西伯利亚的组织的活跃的革命家。后来参加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1917年10月,在伊尔库茨克举行的全西伯利亚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西伯利亚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年,舒米亚茨基同斯大林发生冲突。舒米亚茨基被迫辞职,转而从事外交工作。1926年至1928年,在莫斯科担任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校长。1930年11月起,舒米亚茨基任全苏电影业联合公司主席。1933年起,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议电影工业总局局长兼艺术委员会副主席。1935年,由于对苏联电影亊业的贡献,时任电影局长的舒米亚茨基获得列宁勋章。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20周年,斯大林下令拍摄《列宁在十月》,但电影尚未完成,舒米亚茨基即于1938年1月18日被逮捕。同年7月28日被判处死刑。7月29日遭到枪决。后来,又给舒米亚茨基获恢复了名誉。

尽管舒米亚茨基离开哈尔滨之后没有再回哈尔滨,但是,他与哈尔滨工人阶级的友谊以及他在哈尔滨传播马列主义的贡献,哈尔滨人不应该忘记。

李忠义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