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义相与析]“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的诞生

全国共有三台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机车,“毛泽东号”机车在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周恩来号”机车在上海,“朱德号”机车在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而且“毛泽东号”机车和“朱德号”机车,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哈尔滨诞生的。这些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机车,在解放战争时期,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了,解放后的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全国铁路系统的排头兵。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https://weibo.com/6070547461/KevQQc6W3?

然而,不知何年何月,也不知因何缘故,北京方面却突然传来消息,说“毛泽东号”机车和“朱德号”机车不是同时命名的。甚至铁道报某编辑给哈尔滨机务段打电话,很武断的说是“毛泽东号”机车是先诞生的,“朱德号”机车是后命名的,不要再说同时命名。而且北京丰台机机务段的“毛泽东号”机车展览馆,也不提“毛泽东号”机车和“朱德号”机车同时诞生在哈尔滨机务段的历史,只单独提及“毛泽东号”机车命名诞生的时间。

历史,是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客观事实,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笔者虽然没有经历过这两台机车命名时的历史时刻,但是,在八十年代全国修志的大潮中,有幸接触过部分“朱德号”机车的机车长和乘务员,两台机车同时命名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人们之所以感觉“毛泽东号”机车和“朱德号”机车不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命名,那是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和政治的敏感性使然。在经历过“文革”运动之后的人们的潜意识当中,总会觉得以领袖的名字命名机车,那么“毛泽东号”机车理所当然首当其冲。

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前,“朱毛”是红军的代名词,“朱毛”与红军齐名。这就象推翻满清王朝的中国大革命时期,“孙黄”(孙中山和黄兴)是辛亥革命的代名词一样。请大家查一查,或者关注一下,新中国成立前的有一段时间,凡在大型的场合都是并排悬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大幅头像照片,甚至朱德的照片还曾与毛泽东的照片,同时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1946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撤出哈尔滨。党派出以三五九旅为主的,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当时的哈尔滨,不仅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而且也是整个东北解放区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而当时的哈尔滨铁路局,担负着这个东北重要交通枢纽的全部运输任务。为了支援解放战争,给解放军提供后方支持,就必须保证铁路运输畅通无阻。但是,铁路运输至关重要的是火车头。所以,在铁路实行军管的同时,军代表进驻了哈尔滨机务段等重要部门。

哈尔滨刚刚解放,由于日本鬼子投降前的破坏活动,机务段几乎没留下什么能用的机车,整个铁路都处于瘫痪状态。必须提供足够的火车头,才能保证正常的运输秩序,才能满足解放战争中的军用物资需求。而哈尔滨机务段现有的机车,全部趴窝。从各地拉回的机车,破损的又无法修复。1946年,在军代表和党组织的领导下,哈尔滨机务段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死机复活运动”。

死机复活,就是将破损的机车修复,支援解放战争。当时,全段工人,为了保证铁路运输,支援解放战争,体现出中东铁路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发扬了哈尔滨机务段工人的主人翁责任感。修车没材料,就去找废旧材料,让废铁堆翻身;修车没工具,就从自己家里拿,或者到旧物市场去买;修车没配件,就去拆卸被淘汰机车上的配件,或者自力更生制造。他们是在完成正常的机车乙、丙检修车任务之外,夜以继日地去搞“死机复活”运动的。当时,饿了,就啃一口窝头,困了,就在板凳上躺一会儿。连续奋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先后修复了破损不能用的机车25台,开赴了解放战争前线,缓解了当时因缺少机车而运力不足的局面。

“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都是哈尔滨机务段工人在轰轰烈烈的死机复活运动中修复的。这两台机车,是日本鬼子溃退时破坏的机车。“毛泽东号”机车,原来是机务段的司机从肇东拉回来的一台ㄇㄎ304号机车。这台机车的风泵、水泵、风机、小配件全没了。所有能用的东西都被拆走了,光剩下一个空架子。修车工人连续奋战了25个昼夜,修复了这台机车。“朱德”号机车是一台破损的ㄇㄎ1083号机车修复的。

东北铁路总局是1946年7月城里的,一开始由陈云任铁路总局局长和党委书记,李富春任党委副书记。不久,改为吕正操任局长兼政治委员。因为哈尔滨机务段是军运的第一线,所以,吕正操经常来哈尔滨机务段,视察指导工作。

吕正操在机务段,听说乘务员舍生忘死地抢运军列,时有死伤,还前仆后继;目睹修车工人夜以继日地修复机车,饿了啃窝头,困了就在硬板凳上睡一会儿;甚至亲眼看到机务段的职工家属烝窝头、晾干菜、组织捐款劳军活动,热情洋溢地投入到支援解放战争的工作中的时候,他感动得掉下眼泪。

当时军运的任务非常紧张,而国民党的飞机又日夜轰炸,经常造成运送军用物资,和运送部队的列车拥堵现象。铁路局针对这种情况,组织了“赶羊式”运输和组织了特别机车大队。也就是说,敌机白天轰炸,晚上铁路修好后,马上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发车。机车要把所牵引列车,一直拉送到目的地。往往乘务员出乘时,不知去何地,不知多长时间,也不知去干什么。每次告别父母妻儿时只有一句话:“我走了,别惦记!”拎着饭盒就走。有时候,途中机车被炸坏,他们就头顶着闸瓦上去修;途中机车燃轴起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蹲在机车底部的拉条上,给轴箱添油;炉条坏了,他们就把草袋子撒上水披在身上,钻进灰箱里去修;有时候宿营车被炸坏了,他们就在机车水箱上休息┄┄他们舍生忘死,心里只有一个概念:一切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据一个老工人回忆,他亲眼目睹,有一次吕正操同军代表张宏树谈话时,激动万分地说:“作为铁路局长,我真为机务段的工人骄傲自豪哇!”

吕正操每次到机务段,都到每一台机车上问寒问暖,都到每一个班组同每一个工人握手。当他看到包修组的工人都穿得很破,数九寒天在腿上绑着麻袋片儿工作,而午饭只是喝一碗高粱米稀粥的时候。他就走到工人身边,询问工人有什么困难没有。一位老工人说:“工人主要是吃不饱,干活没劲儿。一百多斤高粱米,拉家带口的,维持生活很困难。”

那时候,工人没有任何工资报酬,生活很困难。机务段的党组织就领导工人搞生活自救,每人每月分138斤高粱米。

1946年,在解放战争中,哈尔滨铁路工人哈尔滨的铁路工人,因为有中东铁路的光荣传统,所以觉悟很高,都积极热烈地投身到支援解放战争的工作中。他们响应毛主席“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发出了“解放军打到哪儿,我们的火车头就开到哪儿!保证运输,支援前线”的战斗誓言。首先是年轻的小伙子们,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全段乘务员积极踊跃报名,随军南下。建国初期,有许多哈尔滨铁路人,担任南方各省市的高级干部。这些人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哈尔滨铁路局随军南下的乘务员和报名参军的年轻工人,解放战争结束后,留在南方定居的。

当时工人虽然不开工资,但是哈尔滨机务段的职工干劲十足。1946年的冬天,“四保临江”战役时,机车乘务员顶着刺骨的寒风和冰雹往前线送窝头,往回拉伤员。那时候,国民党军队从苏兰攻过来,В29轰炸机轰炸,经常有机车被炸坏,乘务员被炸死炸伤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机务段的机车乘务员没有怕死退缩的。他们服从党组织的分配,争先恐后地为解放战争做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哈尔滨机务段的火车头还拉过美国,和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去双城堡呢!

为了适应战时军列运输的需求,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机务段进行了机车运用的改革。改变了伪满时期的轮乘制,变成了包乘制。6个人包一台机车,机车后面挂一辆宿营车,乘务员吃住在车上。一班工作,另一班休息。当时,没有固定交路,出乘后,跑哪儿也不固定,经常十天半月不回来。但是,这种包乘制,大大适应了战时运用体制,大大增加了战时工作效率。

当时煤炭缺乏,段上组织机车去煤矿拉煤。有时候,机车跑到半道没煤了就烧木柴,还烧过豆饼和粮食;没有干油,就用肥皂代替。尽管如此,广大乘务员还是干劲十足。因为他们懂得了,他们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是在为自己干活儿。
吕正操心里很难过,机务段的广大工人和家属,是在饿着肚子支援解放战争呵!可是他心里也非常清楚,眼下这个时候,粮食对于前线部队来说,实在太珍贵了!但是,他还是马上驱车赶到了司令部,把机务段的具体困难情况,向陈云作了详细的汇报。陈云沉思良久,一言不发,突然又大喝一声,拍案而起,把吕正操吓了一跳,只见陈云叫来后勤部长下达命令:“调军粮!把机务段的高粱米每人增加到250斤!”

哈尔滨机务段广大职工,满怀对共产党、满怀对领袖无限热爱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一致建议将这两台即将开赴前线的机车,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名字命名。经铁道部报请中共中央批准,两台以伟大领袖名字命名的火车头,就这样诞生了。

1946年10月30日,就在哈尔滨机务段院内的铁道线旁边,召开了“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的命名大会,铁路局长在会上宣布了铁路局军管会的命名决定。

“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诞生后,就投入了支前运输的战斗行列,机车组的乘务员们,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都是车后挂着宿营车,车上带着高粱米,南征北战,奋勇向前。一直奋战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9年3月21日,“毛泽东”号机车,及全体乘务员随解放军南下进关,后来归属丰台机务段,至今还奔驰在北京铁路局管内。

而“朱德”号机车,一直隶属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自从命名以来,它的轨迹一直遍及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英雄事迹不胜枚举。

哈长线上的兰陵河大铁桥就是国民党的封锁线,国民党的飞机,整天在铁路线上空盘旋,遇到火车就扫射轰炸。“朱德”号机车组的乘务员心里想的就是搞好运输,保证解放军打胜仗。他们满怀对国民党的仇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冒着枪林弹雨,抢运军火物资。

有一次,他们担当昂昂溪至白城子的军列任务。刚一出站就遇上了敌机轰炸,敌机俯冲时,扫射的子弹打得路基上的石渣直冒火星。列车随时都有被击中,发生爆炸的危险。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为了军列的安全,他们决定用机车将敌机引开。于是,他们果断地将机车和军列分开,大开汽门向前冲去。机车冒出的滚滚浓烟,弥漫了整个天空。敌机分辨不出目标,只好跟着浓烟跑,胡乱扔了一通炸弹,就飞走了。他们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勇敢机智的保护了军列的安全。
他们不仅在对敌斗争中勇敢坚定,而且在每一次乘务中,都始终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危险关头冲锋向前,舍生忘死保证列车安全。

在一次开往牡丹江的军列任务中,列车行驶到小九车站时,突然发生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停车。可是由于列车没有足够的风管儿,自动力不足。虽然下了非常闸,可是列车仍然高速向前行驶。眼看一场车翻爆炸的事故就要发生了!在那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当时的副司机郭树德临危不惧,只见他立即从机车的煤斗上一跃,跳到了货车上。在高速的列车棚盖儿上,飞快向后奔跑,去拧紧每一节车的手制动机。列车飞驰电掣,带起的狂风和剧烈的颠簸,随时都可能将他甩下车去。但是,他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一连拧了五辆,列车终于慢慢地停了下来。一列车军火保住了,一场车毁人亡的事故避免了。

他们还曾在陶赖昭智斗敌机。那一次,他们拉了一列车解放军战士奔赴前线。列车刚刚出站,就遇到了前来轰炸的敌机。光天化日之下,对于敌机来说,目标清楚明显。为了解放军战士的安全,不能蛮干,只能智取。他们一会儿快开,一会儿突然停车,跟敌机捉迷藏,再加上机车的烟雾,使敌机找不到目标。敌机跟了一阵,就无可奈何的飞走了。“朱德”号机车乘务员,就是这样用他们的机智勇敢,保护了一列车解放军战士的生命安全。

在梅河口曾迎着敌机的轰炸,将弹药送到最前线;在蜜蜂站曾同没膝深的大雪搏斗,保证了一列军列的正点到达;在白城子冲破敌人的封锁线,迎着炮火硝烟飞驰;在佳木斯,在拉林……“朱德”号机车的轨迹,遍及整个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1947年1月,被东北铁路局授予了“开路先锋”的光荣称号。1949年4月,在西柏坡召开的解放战争群英大会上,“朱德”号机车组代表、机车长郭树德,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全国劳模大会上,受到了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如今,“朱德”号机车还在哈尔滨机务段,日夜奔驰在哈尔滨铁路局管内。不过早就由原来的蒸汽机车,换型成内燃机车,现在又换型成电力机车了。尽管半个世纪过去了,镶嵌在机车正前方的朱德的黄铜浮雕,依然是金光闪闪眩人眼目。

李忠义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