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32] 哈尔滨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

编者按:1921-2021,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一叶小舟起航。百年来峥嵘岁月,沧桑巨变,如今已成长为旷世巨舰,带领中国人民乘风破浪!百年大党,青春不减,风华正茂,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屹立东方!百年前的哈尔滨,群雄汇聚,风云际会。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史上最牛创业团队”艰苦创业,为中国未来前仆后继,艰难求索的过程。百年跋涉,百年凝思。在迎来建党百年之际,大话哈尔滨(imharbin.com)开设专栏,连载李忠义老师的长篇作品《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是为党献礼,也是回顾初心,不忘使命。祝福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快乐,我辈共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继续奋斗!

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

哈尔滨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

中共哈尔滨党团合一的独立组

 

1921年11月,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的通知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俄国共产党人维经斯基、马林等人的建议,决定派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到东北考察,以便把开展工人运动与建党紧密地结合起来。

罗章龙在南满沟帮子、沈阳、大连等地考察之后,于1922年初北上哈尔滨。罗章龙抵达哈尔滨后,在他的同学张昭德等人的协助下,最先到中东铁路总工厂和工人生活区“三十六棚”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中东铁路工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20世纪初就同俄国工人一起,在反对沙俄统治者的斗争中,团结一致,举行过多次大罢工,为支援俄国十月革命,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做出贡献。同时,他还到戊通轮船公司、秋林洋行、中东铁路沿线作考察,并且与俄共(布)在哈尔滨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在同工人接触中,罗章龙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介绍中国工人运动的情况,号召工人组织起来,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罗章龙返回北京后,写出《关于东北工人状况和在东北建党建工会的报告》,向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人作了详细汇报。他认为哈尔滨是东北工业发达地区之一,产业工人数量多而集中,都是当地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破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直接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特别是由于中东铁路这个特殊条件,较早地接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觉悟程度比较高,有强烈的革命性,并且不断地进行着斗争。罗章龙建议,应该派专人到哈尔滨开展革命活动和筹建党组织的工作。

二十世纪初叶,当近代化企业如同雨后春笋遍布哈尔滨的时候,哈尔滨的工人阶级队伍形成了,中东铁路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使当时的哈尔滨,成为了东北地区产业工人的革命摇篮。哈尔滨工人阶级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整个东北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23年2月,中共北京区执委李大钊派陈为人、李振瀛来哈尔滨开始进行筹建党组织的工作。

陈为人

陈为人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这是他第二次来哈尔滨。第一次来哈尔滨是去苏俄学习路过,经李大钊介绍,东华学校的邓洁民热情的接待了他们一行。一切食宿以及出国手续都是邓洁民一手包办的。而这一次来哈尔滨他是来工作的,是来斗争的。未来迎接他的将会是什么严峻的考验呢?其实,他了解哈尔滨。他知道,哈尔滨是一个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而逐渐形成的移民城市。当时的中东铁路各个部门,都是中俄工人混岗作业。来自沙俄的铁路工人中间有许多布尔什维克。他们在中俄工人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传播马列主义,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做斗争。中东铁路的工人觉悟很高,为支援苏联十月革命进行过多次大罢工。中东铁路拥有庞大的有组织、有纪律、有觉悟的工人阶级队伍,哈尔滨是一个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的地方。他在俄国学习的时候,就听瞿秋白介绍过一些哈尔滨情况,这是他将来工作有力的一面。但是,哈尔滨残酷的黑暗势力也使他忐忑不安。

陈为人和李震瀛来到哈尔滨之后,与李震瀛商量,《晨光报》是可以利用的阵地,于是他们进入《哈尔滨晨光》报社工作,以记者身份为掩护,广泛接触社会各界,开展革命宣传,陈为人在《晨光报》“寸铁”栏目里,发表了许多反帝、反封建军阀和救国、宣传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文章。同时以记者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广泛地与文化团体和知识界人士接触,因势利导地进行革命宣传,他们的建党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1923年6月,陈为人到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他归心似箭,立即返回哈尔滨。

1923年8月,中共北京区委(兼北京地委)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区团委成立。适值,李大钊于1923年8月,派青年团员彭守朴(彭树棠)来到哈尔滨。陈为人和李震瀛在进步青年中吸收了汪洁曼、李铁钧、马新吾、陈毅可、刘天佑等五人加入团组织,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由彭守朴任团支部书记,汪洁曼任团支部秘书。

当时青年团员的情况,在彭守朴于1923年12月16日写给林育南、恽代英的报告中可见一斑:“……(二)暂分本地同人为两小组:(1)陈敏、马新吾、汪洁曼、駱森为第一组;陈敦可、彭守朴、李铁鈞、刘天佑为第二组。第一组组长为汪洁曼,第二组组长组长为李铁鈞。(2)工作分:(a)劳工运动陈敏(作林)、马新吾担任;(b)学生运动李铁鈞、汪洁曼担任;(c)青年工商运动刘天佑担任;(d)团体运动駱森、彭守朴担任。”(三)汪洁曼为本团刊物经理员(直接为中央负责),通讯为哈尔滨道里外国二道街门牌七号青年学院汪洁曼收。……”

1923年9月1日,日本国内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灾情严重,伤亡很大, 陈为人爱憎分明,为此写了一篇评论,登在《晨光报》的《寸铁》专栏里,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掠夺的罪行,得到这种报应,罪有应得。评论登出后,引起了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的不满,攻击《晨光报》内有”暴烈分子”,有碍中日邦交。趋于形势所迫,陈为人、李震瀛决定退出《晨光报》社。

鉴于当时哈尔滨虽有七八家中文报纸,但还没有通讯机构的实际情况,陈为人倡议创办哈尔滨通讯社。1923年9月16日,哈尔滨通讯社在道里区中国十四道街(现西十四道街)创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哈尔滨开设的第一家新闻通讯社。李震瀛和陈为人以该通讯社为据点,吸引和团结进步青年,扩大党的影响。陈为人亲自起草通讯社简章、成立公告、支援细则、社员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担任编辑主任。英俄文通讯稿件一经编辑编译成中文,便供给哈尔滨电台和各家报刊使用。带有反帝和进步内容的新闻稿件,编辑则巧妙地加以改编,然后刊发。这既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又为开展秘密工作开辟了据点,同时还与哈尔滨无线电台建立了联系,凡是电台收到的英俄文电讯稿,由陈为人、李震瀛译成中文,对那些带有反帝和进步内容的新闻稿件,巧妙地加以改编,供哈尔滨及外埠报刊使用。陈为人还以通讯社记者的身份,深入各地和机关团体进行采访,编辑了不少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和遭遇的稿件,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和发挥出其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作用。后来由于哈尔滨无线电台突然提出中断联系,不再提供电讯稿,给哈尔滨通信社开展工作造成了困难。为此,陈为人等决定停办哈尔滨通信社。

1923年10月,是哈尔滨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个月,李大钊又派中共党员陈晦生(陈作霖)来到哈尔滨。在此基础上,陈为人、李震瀛与陈晦生三人组成了一个党小组,与8月份建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彭守朴及汪洁曼、李铁钧、马新吾、陈毅可、刘天佑一共9个人,在哈尔滨市建立了哈尔滨的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哈尔滨党团合一的独立组,陈为人为负责人。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的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暂新的阶段。

韩迭生“忆陈为人同志”的回忆录中说:“组织工作在那时候(1923年秋季)是经过多次考虑的,虽然那时在哈市共产党的组织还没有成立,也没有引起反动当局怎么注意……”。但是他又在“早期哈尔滨群众运动的活动情况”35页中说:在这以后(指青年学院解散之后)陈为人和李震瀛才告诉我说:“我们有个组织,表面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出现,做国民党的工作,实际上我们是宣传马列主义做共产党的工作。”由此观之,哈尔滨党团合一的独立组在十月份建立时并没有告知韩迭生,而是在哈尔滨青年学院成立之后才让韩迭生知道的。

其实,在192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三届第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文件的中央局报告中,就有了关于中共哈尔滨独立组的记载:“……(六)党务:大会后党员增加不过百人;新发展的地方,一是济南成立了地方会,一是哈尔滨成立了一组,也只有这两个地方工作最得力,湖北的工作最松懈,官厅的压迫和同志们的委顿两个原因都有……”

从报告的语气可知,中央对这5个月全国各地的党务工作并不十分满意,因为“党员增加不过百人”。但比较说来也有让中央感到满意的地方,那就是济南和哈尔滨,“也只有这两个地方工作最得力。”也就是说济南和哈尔滨是大会之后这5个月中贯彻大会各项决议最得力的地区。

当时,哈尔滨党团合一的独立组有党员3人、团员6人,不久又有由已经发展的团员当中转为党员的若干人。其中中东铁路机械总工厂的工人马新吾,就是那时候由新发展的团员转为党员的。当时的党团员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团员的年龄到岁数了就可以自动转为党员。

1923年11月22日,陈为人和李震瀛在韩迭生的协助下,在哈尔滨市道里外国二道街,也就是现今的中医街,创建了“东三省哈尔滨青年学院”。

青年学院是团结教育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据陈为人等所拟院章称:“东三省哈尔滨青年学院”,“总院设于哈尔滨,分院设在各埠”,“学院以研究学术、交流知识、宣传文化、改善社会为宗旨”,学院分设政治经济组、文学组、哲学组、社会学组、实业组和俄英等外语办,分别由陈为人、李震瀛等授课。”这个学院招生对象主要是青年人,而且以中东铁路的青年工人居多。他们以此为阵地,向青年宣传革命思想,在陈为人等的启发教育下,来这里学习的许多青年学生都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陈为人、李震瀛在中共三大闭幕后,以《哈尔滨晨光》报为阵地进行革命宣传,建立了青年学院、哈尔滨通讯社,发展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中央对其工作的赞扬。可以说哈尔滨党组织是最早得到中央表扬的地方党组织。

总而言之,中共哈尔滨党团合一的党组织的创建,不仅为哈尔滨,也为整个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并且,使东北地区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暂新的阶段。

陈为人和李震瀛,在哈尔滨创建党组织的光辉业绩,在哈尔滨和整个东北地区的党史中,应该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李忠义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