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日文化协会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继红小学与东北烈士纪念馆的中间路段,有一栋具有巴洛克特色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该建筑是由南满铁路公司哈尔滨事务所投资建设的,设计师是当年哈尔滨最有名望的俄国设计师日丹诺夫。

满日文化协会

满日文化协会

这栋建筑就是当时的“满日文化协会”的所在地,现为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但有关这栋楼的建筑年代是值得研究的,由常怀生老师编著的《哈尔滨建筑艺术》,由哈尔滨市规划局编著的《哈尔滨保护建筑》等书藉都注明此楼建于1933年,但我从1932年哈尔滨出版的电话号码本上已查到这个单位“满铁事务所文化协会”,地点是在南岗山街,电话号码为3074这就证明房子建筑年代早于1933年,最近由俄罗斯著名学者克拉金所著的《哈尔滨-俄罗斯人心中的理想城市》一书中对日丹诺夫是这样表述的:他是哈尔滨最杰出的俄国建筑师之一。早在1915年,他还处于建筑生涯的初期,就被以日本天皇的名义授予一项非同寻常的,连名字也十分特别的奖励―“特殊价值贡献四级勋章”。显然,获得这一奖励是由于他为日本人设计和建设了许多建筑,如位于地段街上的日本学校、火车站大街上的日本领事馆、谢奥德基(日本姓氏音译)公馆、沿山街修建的日满协会等建筑,这就说明这栋房子建设时间应早于1933年。

“满日文化协会”是1919年根据满铁公司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早年提出的“文治军备论”,对满洲实施“精神战略”的构想发起、并于1921年7月正式成立的,最初称“满蒙文化协会”,之后又叫“中日文化协会”、“满洲文化协会”。

这个协会的总部设在大连满洲铁道公司总部,并在奉天(今沈阳)、哈尔滨、旅顺及日本的东京、大坂、下关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这个文化协会实行部、会两级制,会长通常由日本关东厅长官或满铁公司总裁担任。

1924年协会改为社团法人,到1926年共有会员3500人左右,经费由关东厅和满铁公司拨付,少数来自会费和出版利润,机关刊物为《满蒙之文化》,另办有中文《东北文化月报》、英文《满洲之光》,此外,还编辑出版《满蒙年鉴》,对会员收集到的资料随时编辑出版,到1943年出版各种资料达千种以上。协会属下还成立了满洲事情研究会、关东州史谈会、中国社会现象研究会。

这个协会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宣传“中日亲善,共荣共存”为宗旨,以开发满蒙文化为使命,重点对中国东北及苏联远东地区和朝鲜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进行调查研究及宣传,这个打着文化协会招牌的组织,实际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日本在华情报组织,从有关资料披露的案例看,就足以揭开这个所谓“文化协会”的真实面目。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爆发了内乱,白俄邓尼金、高尔察克领导的白匪军企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日本等协约国乘机出兵苏联远东地区。苏联国内的战乱给了日本向哈尔滨扩张的机会,为了实现占领满洲全境的战略图谋,日本军方情报机构满铁调查部等特务机关,派出大批谍报人员以各种不同身份为掩护大肆收集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情报。在调查民俗时,因为许多当地农民忌讳对方作笔记,他们就以闲谈的方式和农民唠嗑,回到住地后再立即整理成文字材料。

为了了解地理方面的信息,日本情报人员常常伪装成商人以到乡下收购粮食为名,乘坐雇用的马车沿乡村土路实际勘查地形。为防止雇用的车夫和沿途军警发现,就把笔记本的纸撕下来,折成八折放在手心里,把一寸来长的铅笔藏在手里偷偷地画,然后夜里再将记录下来的地形地物标注在地图上。

为了得到有关水域的资料,他们每到湖畔河边就装作小便,用目测和投石入水的办法测定河宽和水深。因每到有河流湖泊的地方他们就下车,引起了马车夫的注意,日本的情报人员就谎称他是一个淋病患者,一见水就想小便,结果轻而易举地骗过了善良车夫。后来,每到有水处,车夫就主动停下车来让他们“解手”。

这些情报资料很多都成了日本侵略者采取军事行动时的决策依据。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这个“文化协会”也随之消亡了。

新中国成立后,这栋楼先后作过哈尔滨教师俱乐部、哈尔滨市图书馆科技楼和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

润古

刘延年,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老明信片中的黑龙江》、《老街轶事-哈尔滨建筑背后的故事》、《黑龙江邮史文存》、《老街余韵-哈尔滨建筑风情》等。今日头条专栏ID: llyn润古,联系方式:个人微信号 lyn560606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