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兴衰录

1905年日本挟战胜俄国之余威,迫使沙俄政府签下了有损中国主权的《朴茨茅斯条约》,为历时222天的日俄战争划上了句号。沙俄势力退缩到哈尔滨以东以北地区,而日本趁机向北扩张,不但在中国建立稳固的桥头堡,还控制了长春以南大部分地区。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清政府,面对两个列强瓜分东北,龙兴之地难保的现实,不得不再次举起“以夷治夷”这杆破旗,宣布东三省自主开放,并一再重申“维持各国机会之均等”,企图靠世界列强的参与来维持对日、俄的制衡,达到保全大清疆土的目的。于是从1907年起,先后有20多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总领事馆。这些领事馆靠着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特权,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有的甚至非法实施治外法权,在领事馆内设有警察、监狱,镇压爱国民族志士,干尽了不可告人的勾当。这些老领事馆在哈尔滨存续了近半个世纪。

各国在哈尔滨设立的领事馆按时间划分可分为四个时段:清代末期,从1907年起至1911年末,先后有俄国(1907年)、日本(1907年)、美国(1907年)、法国(1907年)、西班牙(1909年)、德国(1909年)、英国(1911年)等7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总领事馆。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又先后有比利时(1913年)、荷兰(1915年)、丹麦(1916年)、瑞典(1917年)、捷克(1919年)、爱沙尼亚(1919年)、拉脱维亚(1919年)、意大利(1920年)、葡萄牙(1921年)、立陶宛(1921年)、波兰(1921年)、苏维埃远东共和国代表部(1920年)、苏联(1924年)等13个国家和地区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机构。

东北沦陷后,1943年匈牙利与伪满洲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政府为表示对新中国的支持,于10月2日即宣布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21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举行了升旗仪式。此时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还未抵达苏联,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比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开馆早了10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本人的扶持下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但这个傀儡政府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承认,只有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按照国际惯例,原驻在哈尔滨的各国领事馆就应立即撤馆或关闭,但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比利时、捷克、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非但没有撤馆,而且还继续行使其职能。他们办理的签证也同样受到伪满洲国政府的承认,苏联一方面同中华民国保持外交关系,同时还允许伪满洲国在其境内赤塔设立领事机构,这不能不说是世界外交史上的奇闻。

外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关闭的原由: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为争取备战时间,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双方划定了势力范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划入苏联,成为加盟共和国,其外交权统归苏维埃联邦政府,三国设在哈尔滨的领事馆也随即关闭。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两国进入战争状态。不久,日本宪兵冲进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查封该馆,全体外交官遭软禁。半年后被押往日本,后经南非遣送回国。同时被日伪当局查封的还有英国、丹麦、荷兰、波兰、比利时等六个国家的领事馆、总领事馆。

1942年因意大利脱离德意日轴心国,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因受到日本人的排挤,领事以患病为由离开哈尔滨,该领事馆也随之自行关闭。

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原被德国占领的法国也随之解放。日伪当局也先后将这两个国家驻哈尔滨领事馆查封;同时,西班牙、葡萄牙领事馆也因侨民少,工作量不多先后关闭。

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日本、匈牙利两个领事馆被苏军查封。日本领事馆人员作为战俘被押往苏联。在1946年至1947年期间,丹麦、法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曾一度恢复开馆,后被中国东北民主联军和哈尔滨市政府查封。此后驻哈尔滨外国领事馆仅剩苏联一家。

1962年,中苏关系恶化,同年9月25日苏联政府正式对外公布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关闭。至此,存续了半个世纪的外国驻哈尔滨的领事馆全部关闭。

目前哈尔滨现存的外国驻哈尔滨领事馆遗址有:

①1907年12月14日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开馆,初期设在中东铁路局外阿穆军军区军官俱乐部(现为红军街85号龙门大厦贵宾楼址)。1909年迁入公司街与联发街交角处(现哈工大博物馆址)。首任领事毕夫·留巴。

②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设立于1907年3月4日,首任领事川上俊彦。馆址初期设在哈尔滨花园街与果戈里大街交角处(现花园小学址)。1936年迁入红军街108号(现哈尔滨铁路局对外经贸集团公司址)。日本总领事官邸位于果戈里大街298号(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址)。

③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于1907年1月21日建立,首任领事为费希尔。初期馆址设在果戈里大街上,后期迁入现大直街289号哈尔滨商业银行大直街营业部址。

④德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设立于1909年8月21日,首任领事为道弥乐。初期馆址在道里区炮队街(现通江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度关闭,1920年恢复后迁入南岗区阿什河街22号,现花园小学校史馆址。

⑤英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设立于1911年,领事或总领事先后有斯莱、哈定、柏达、义思德等人。馆址初期设在南岗区大直街与铁岭街交角处。30年代初期迁入现红军街69号(现米兰时尚婚纱摄影店址)。

⑥丹麦驻哈尔滨领事馆于1916年设立,首任领事为爱·乔金逊。初期由俄国驻哈尔滨领事馆代行职能。1920年迁入道里田地街91号(现为哈尔滨国际友好城市展览馆)。

⑦捷克驻哈尔滨领事馆,设立于1919年2月,先委派葛司为远东代表常驻哈尔滨,直到1931年才任命海纳为捷克驻哈尔滨领事。馆址初期在南岗东大直街71号,后迁入吉林街52号(20年代苏联总领事馆)。因此楼上方有双头鹰雕塑,被市民称之为“大鹰楼”。一年后再迁建筑街。

⑧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设立于1920年,首任领事吉别洛一索科。馆址初期设在南岗庙街(现南岗区红博广场附近的健民街)。后迁入现松花江街193号。

⑨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设立于1924年,初期设在吉林街18号。1927年迁入要紧街(现耀景街22号)。1962年撤馆后此楼由黑龙江省文联使用,现闲置。

⑩葡萄牙驻哈尔滨领事馆设于1921年初,馆址初设在东大直街44号,后迁入阿什河街39号(现为省委幼儿园)。

其它外国驻哈尔滨领事馆,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史料难以考证,有一些则因城市建设被拆毁。

润古

刘延年,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老明信片中的黑龙江》、《老街轶事-哈尔滨建筑背后的故事》、《黑龙江邮史文存》、《老街余韵-哈尔滨建筑风情》等。今日头条专栏ID: llyn润古,联系方式:个人微信号 lyn560606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