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电影院的多重影像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416号的亚细亚电影院,是俄侨捷尔—阿拉凯洛夫于1926年6月动工修建的,设计者为俄国设计师拉特比尔。当时的名字叫“基干特”(俄语“巨人”之意),后改为中文名子叫“凤翔”电影院。1929年再次扩建,由一层改为二层。

1936年这家电影院被日本人强行接管,改称“亚细亚”电影院。

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电影经由哈尔滨这个驿站最早传入了中国。1905年12月25日(也有说是1902年),俄国摄影师潘捷列依蒙·瓦西里耶维奇·科勃采夫就在哈尔滨道里十二道街口处创办了科勃采夫法国电影院。影院可容纳观众百余人,当时每张门票售价5卢布,人多时加卖站票,每天下午4点到晚上7点连放三场,放映的影片时间很短,最长的不超过15分钟。这是哈尔滨也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比《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书记载的“中国第一家电影院”——上海虹口电影院还要早一年多。随后,皆克坦斯、敖连特、大西洋、巴拉斯等电影院也陆续在哈尔滨创建。

哈尔滨电影院最初上映的都是纪录片,后来才有故事片。早期上映的影片都是“西洋片”,主要以德国、法国、英国、俄国的影片为主,美国因好莱坞建成的稍晚,所以早期很少有它拍的影片上映。最初的影片是“默片”,也就是无声电影,后来才有了有声电影。早年观看“西洋片”的观众多半是欧洲侨民、俄国人和少量的中国有钱人及知识分子,因为当时的影片都是外语,没有翻译过来,不懂外文的中国普通老百姓是听不懂的。到了30年代,像上海的联华电影公司拍摄的《美人蛇蝎》《天伦》,华剧电影公司拍摄的《花花世界》《风月宝鉴》,哈尔滨明声影片公司出品的《心》等国产影片才陆续上映。

亚细亚电影院当时作为南岗地区的主要影院之一,究竟上映过多少部电影,已无法统计了。但岁月留痕,亚细亚真正给老哈尔滨人留下深刻记忆的却是与电影无关的一场比武“打擂”。

参加打擂的中方武师叫吉万山,老家是河北省献县,6岁起随父亲习武,学会了祖传的少林大红拳、埋伏拳,后又拜当地的名师学会了绵掌拳、形意拳。1918年由于家乡遭灾,被迫孤身一人闯关东到哈尔滨谋生。

1935年2月,一个法国杂技团到哈尔滨演出,团中有个名叫结力才夫的俄国大力士,身高一米八十多,体重二百多斤,自诩“精于拳击、摔跤,走遍欧亚无对手”。当他得知哈尔滨有一个叫吉万山的武师很有名气,就主动找上门来。当他进屋看到吉万山在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状、奖杯时,不屑一顾地说:“这些玩艺,我有的是。”然后用手指着吉万山说:“你们东亚病夫之国,没人敢跟我较量,不信你来试试。如果你能胜我,赏你三百块银元。”吉万山见他如此蔑视中国人,早已怒火中烧,立即伸出手与他击掌为誓。

许多年后,吉万山向他的好友张健修讲述那次打擂时说:“那天傍晚,还没到打擂比赛的时间,坐落在南岗区的亚细亚大舞台,早已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中国人、外国人,来助威的、看热闹的,还有维持秩序的日伪警察,提篮叫卖的小贩……简直像开了锅。票价原定三角一张,顿时暴涨到两元。舞台内华灯高照,座无虚席,连走廊、过道、台侧都挤得满满当当的。六点钟比赛开始,我们俩都上身赤裸,只穿裤衩、胶鞋。结力才夫趾高气扬地走到了台子中央,得意洋洋,活像一只大熊瞎子。他伸腿拉胯,先做了一番力量表演。这明显是炫耀自已,想给我来个下马威。看到这情景,有一位武林好友到我跟前,低声劝我说:‘算了吧,不要找麻烦了,我们走吧。’我斜他一眼,没有吱声。待结力才夫练完之后,我就一个箭步窜到台中央,和结力才夫对峙着。这时,整个场子鸦雀无声。等裁判比赛开始口令刚一出口,结力才夫就猛地向我扑来。我侧身一闪,结力才夫扑了个空。接着我故意和他兜了几个圈子,他赶忙又调整了方向,再次恶狠狠地一扑,想用手来搭我的肩膀。我身子一闪,顺势来了个‘顺手牵羊’,死死抓住他双臂,借他脚跟未稳之机,我左脚直插其裆间,然后把他使劲向自己跟前一拽,紧接着使了个武术‘鬼推磨’的招数,贴近对方身体,全身拼力一靠,只听扑通一声,结力才夫还未弄清怎么回事,就四脚朝天腾空跌在了地上。顿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这个自称从来未吃过败仗的‘大力士’恼羞成怒,他爬起来,两眼发红,直瞪瞪地盯着我走过来。不知是乱了方寸,还是特殊打法,他竟张开巴掌,朝着我的脸打来。说时迟,那时快,我左手一挡,右脚顺势插进,用脚扣住对方脚跟,紧跟着用了一个‘虎抱头’,拳、身齐进,照准结力才夫左肋就是一拳。这一拳打得非常实在,只听‘哎呀’一声,他连退三四步远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天没有起来。场内哗然,人们都纷纷站起来,鼓掌声、叫好声、笑声、口哨声响成一片。趁着维持秩序的日伪宪警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发怔的时候,我在几位好友的簇拥下走了。只听他们在后面叫喊:‘捉住他!捉住他!’

吉万山的描述大致不差,第二天的哈尔滨《午报》等报纸就详细地刊登了这场比武的消息,结果,这天的《午报》很快就被人们抢购一空。当人们纷纷议论这则新闻的时候,那个自吹“打遍欧亚无敌手”的洋人大力士结力才夫,悄悄离开了哈尔滨。从此,不但吉万山名声大噪,亚细亚电影院也声名远播了。

润古

刘延年,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老明信片中的黑龙江》、《老街轶事-哈尔滨建筑背后的故事》、《黑龙江邮史文存》、《老街余韵-哈尔滨建筑风情》等。今日头条专栏ID: llyn润古,联系方式:个人微信号 lyn560606

相关推荐

建筑工人文化宫往事

文/王宝滨 哈尔滨原建筑工人文化宫位于繁华的三大动力路(原安乐街)与哈平路交叉口附近,是一幢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建 …

邮政街漫步

邮政街,是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哈尔滨建城之初在新市街规划建设的街道之一,它因1899年10月,俄国政府在哈尔滨设立的第一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