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按语:
闻名遐迩的移民之城哈尔滨,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诞生的时日起,就开始蒙受马列主义的影响,笼罩红色的光环了。当十九世纪末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云笼罩在中国神州大地上的时候,无数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们,经由哈尔滨去十月革命圣地,去追寻拯救中华民族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哈尔滨,对于他们而言,具有一种前瞻意义;而对于哈尔滨而言,在中国近代史上,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曾经留下过这些伟人的足迹,那么,这些历史事件的本身,就是哈尔滨的光荣和骄傲。
第九篇 刘少奇领导中东铁路工人运动
1929年6月4日,中共中央任命刘少奇为中共满洲省委书记。7月15日,刘少奇到达沈阳,开始组织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中东路事件的方针政策,反对国民党政府唆使东北军阀当局制造的中东路事件。
由于受当时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满洲省委甚至要贯彻执行“武装拥护苏联”的方针政策。而中东铁路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李梅五则认为“拥护苏联”、“打倒军阀”的口号根本不应该提,中东铁路的工人运动应该局限于经济斗争范畴。同样在中东铁路负责的郭隆祯认为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不能上街示威游行,而应该采取怠工的斗争形势。刘少奇认真地了解了当时哈尔滨的历史特点,分析了当时哈尔滨的社会状况,同意并坚决支持郭隆祯的斗争策略。等到做好工人的思想工作以后,再循序渐进地提出“拥护苏联”、“打倒军阀”的这些政治口号。
由于中东路事件被驱逐的苏联工人的返岗,新招收的白俄工人有没有辞退而产生了人浮于事的现象,于是铁路当局开始大批的裁减中国工人,并以“红毛子抢了中国人的饭碗”为由,在中国工人中间挑拨中苏关系。
铁路当局在地包裁员103人,在三十六棚裁员180人,其它部门也有不同的裁减。于是,被裁减的工人开始纷纷涌向南岗的工业维持会,却遭到了拒绝。
1925年11月,地包党支部的共产党员张有仁被捕入狱。1929年出狱之后,党支部想方设法安排他又回到机务段当了火车司机。
张有仁出狱之后,省委书记任国祯指示地包党支部,安排张有仁到工人维持会去协助韩守本工作。
本来在一次韩守本同张有仁研究发展党员工作时,韩守本就告诉张有仁,他有一个叔叔叫韩学增,是中东铁路工业维持会副会长。不如乘机打进维持会,以工人身份作掩护,把中东铁路维持会的权利夺过来。经过汇报请示,党组织同意了这个提议。
当时,满洲里,海拉尔的一些失业工人纷纷来哈,去找工人维持会,但维持会的态度很暧昧,对工人的疾苦无动于衷,拒绝了这些逃难工人。张有仁气得跟他们吵了起来,但也没有结果。于是,张有仁就领着这些工人闯进工业维持会,把维持会当成了临时宿舍。第二天,张有仁又率领工人去铁路局请愿。并提出几条要求:1,发给解雇工人工资;2,安排逃难工人临时宿舍;3,发给工人回家免票。这些问题很容易就得到了解决,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时的国民党军阀当局挑拨工人的反苏情绪,一部分工人开始举行自发性的罢工。工人维持会对工人失去了控制。面对当时的形势,李梅五等人不仅不支持公认的正义行动,反而背着刘少奇、郭隆祯支持工业维持会。
工业维持会,是中东铁路时期对工会的一种叫法。其实,中东铁路的一些部门,早在1918年就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成立了工会组织。当时,这个工会组织叫职工联合会,职工联合会在罢工和日常事务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对当时还没有什么组织的中国工人来说,启发和影响非常大。
刘少奇在哈尔滨的住处旧址,现道里区河广街 15 号附近
当时的中国工人,一直有一种要成立中国工人自己的工会的强烈愿望。于是,就向铁路当局和中国督办处提出了申请。当时的督办处,是清政府的派出机构。这些官员觉得,如果不同意成立工会,中国工人就会参加俄国布尔什维克成立的工会,那中国工人就更不好控制了。于是,他们就采取了自己的策略。他们在同意成立工会的同时,又派人去帮助筹建,并给拟定好了工会的章程。同时也指派了会长和副会长。使工会完全控制在他们的手里,成为官办的御用工具。这些会长副会长除了工头监工,就是账房先生,他们根本就不会考虑工人的利益,所以,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立不久,就蜕变成黄色工会。
鉴于这种形式,刘少奇和郭隆祯首先在工人当中,成立了“东铁工人失业团”。郭隆祯组织地包党支部和三十六棚的党员,到处去演讲,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不仅在《国际协报》、《晨光报》等报刊上刊登了“东铁工人失业团”的成立启事,而且发表了《告全路工友书》、《告全国父老书》、《告北满青年》、《致俄国局长信》等等宣传品。《告全路工友书》中写道:“全路工友们:我们都是工人,我们现在失业了,请你们一定起来援助我们。因为我们要能复工,你们生活就永远有保障,只有靠我们一齐坚决团结,只有靠你们给我们以有力的援助。全路各站段的失业工友们:我们是同样陷于失业痛苦的人,你们应该马上团结起来,与我们一致行动,才能争得全体复工。最后,我们一致团结起来,一致要求:一,立即恢复一切被裁工人工作;二,开除一切白党补上中国工人;三,组织工人自己的工会;四,打倒工业维持会;五,反对吃私上人(走后门儿);六,给失业工人津贴补助;七,失业工人统统加入复工团。”这些宣传品的作用很大,效果很好,广大铁路工人纷纷要求参加“失业团”。在郭隆祯的领导下,地包党支部发挥了工人先锋队的作用。他们领导工人,三次包围铁路局机务处高端副处长的办公室,去铁路督办署请愿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哈尔滨电灯厂、老巴夺烟厂、秋林公司、同记商行等企业,纷纷表示支援铁路工人的斗争。最后,铁路当局被迫答应了工人的要求,恢复了失业工人的工作。
1930年1月11日,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第二次到哈尔滨。并于2月份,在河广街召开了中东铁路工人代表会议。
这次复工运动,是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但是,在这次斗争中,工人维持会充分暴露了两面派的本质。刘少奇同志指示:“工人发生斗争后,工会问题是一切问题的中心。工会应该完全站在工人群众利益的立场上,工业维持会是错误和危险的。”广大工人开始把工业维持会看成了工贼,并开始揭发他们的罪行。一场推翻打倒工业维持会的斗争就要开始了。
当时,郭隆祯的家住在道里偏脸子(现在道里安字片儿),离地包不远。1930年春节,工人们都纷纷去给郭隆真拜年,她就借这个机会,同大家研究酝酿成立赤色工会的事儿。并且趁热打铁,召开了工人代表会议。会上,研究了工会组织方案和起草了工会成立通告。通告贴出来之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全段的工人几乎全部报名参加了。不在家的乘务员,也都让别人先给报上名,等他回来后再履行手续。哈尔滨机务段的赤色工会,轰轰烈烈的成立了。
刘少奇代表全国总工会的名义,来到了哈尔滨地包和三十六棚。他听取了工人代表的讲话,并且作了五点指示:一、成立护工团,担任保护工会,保护工人利益和打击工贼的任务;二,组织工人互济会,负责对疾病、死亡、被捕、失业工友的救济工作;三,建立小报,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四,开办工人补习学校;五,召开哈尔滨市工人代表大会,成立哈尔滨市总工会。
为了扩大宣传,增加赤色工会的力量,《火车头》报创刊了。报上刊登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大大地加强了赤色工会的宣传工作力度。而且小报印发的数量较大,使哈尔滨的工人运动更加活跃起来。哈尔滨地包赤色工会的宣传工作越做越好,促进了哈尔滨各界的工人运动不断活跃。哈尔滨皮鞋工人、服装工人、火磨工人、油坊工人,以及老巴多、秋林、电车公司、印刷厂等等,都先后举行了罢工,并且也都先后成立了赤色工会。
在刘少奇的领导下,郭隆真率领中东铁路工人,取得了反黄色工人维持会的斗争的胜利。不仅扩大了党在哈尔滨的影响,同时也把中东铁路的工人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正是因为刘少奇,曾经在哈尔滨领导过中东铁路的工人运动,他对哈尔滨和整个东北的革命形势了如指掌。所以在毛主席参加重庆谈判期间,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在进驻东北问题上立了大功,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之后,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毛离延期间,由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临别前,毛主席对刘少奇说:“这一阶段党内的工作就全靠你了!”刘少奇说:“有事我电报请示主席。”毛主席说:“那不可能,远水解不了近渴。”当时苏联红军迅速接管了东北,国民党尚无暇东顾。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初步决定中共在广东、河南、江南、江北分批实行让步,在陇海路以北则采取争取优势的方针。而对在东北如何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形成适合当时情况的战略发展方针。毛泽东离开延安后,中共中央领导工作的重任落到刘少奇肩上。他既要宏观指导全国各地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各项工作,又要配合好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斗争,还要指挥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军队协调行动,争取有利的战略态势,可谓日理万机。这是刘少奇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之一,他按照毛泽东的意图,谨慎细心地处理着各个方面的事务。
当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政府中所占的席位和在为八路军应该拥有的军队编制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正在延安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就密切关注着东北的形势,用战略的目光瞄准了这个千古难逢的机遇。1945年9月17日,刘少奇同朱德等联名发电报,向在重庆的毛泽东和周恩来正式提出:“我们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毛泽东马上复电表示同意,并在9月17日回电,建议“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否则我之主力分散,地区太大,处处陷于被动”。
刘少奇马上行动,要求晋察冀和山东分局准备派往东北的干部和部队立即出发,尽快控制东北的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之后,他不断督促山东和晋察冀、华中等方面迅速派部队向东北进军。并且借用当时正在延安采访的一架美国记者的小飞机,塞进了十八名党的高级将领飞往东北。这十八个人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薄一波、陈赓、肖劲光、黄华、陈锡联、陈再道、傅秋涛、李天佑、邓华、宋时轮、邓克明、江华、聂鹤亭、张际春。这十八个人当中就有共和国的三名元帅和十五名中将以上的将领。当国民党谍报人员呈报美机运送人员的名单时,蒋介石看了大惊失色懊悔不已。刘少奇还以中央军委的名义,接连发布七道命令,命令晋察冀、冀热辽解放区的八路军部队向内蒙和关外进军;命令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率部迅速向辽宁进军;命令东北地区的吕正操、张学思、万毅等人各率所部进军东北城市。同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少奇同志主持下,已作出新的战略决策:为了加强东北的力量,完成控制东北的任务,中央决定将原来计划派到中南和华东的部队和干部改派到东北去,并从各解放区抽调十万主力部队和足够组建一百个团的干部先行奔赴东北开辟地方工作。在短短的十个月内,中共中央派往东北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多达二十人。他们是:彭真、罗荣桓、陈云、高岗、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蔡畅、林枫、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陈郁、乌兰夫、肖劲光、吕正操、古大存。原在冀热辽坚持抗战的李运昌部立即挺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收缴敌伪武器,接管东北城市,维持社会治安。李运昌同志接到命令后,立即在冀东丰润县左家坞附近大王屯开会研究,决定分几路向东北进军。十三军分区向承德方向,十五军分区向赤峰方向。我和唐凯同志奉命带领第十六军分区的部队从冀东出发,向沈阳进军。一路上,我们接管了绥中,打下了山海关,解放了锦州,沿途共接管了十三个县、两个市。接着,进驻了沈阳。
其实,在1945年4月底,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大的结论和关于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讲话中,强调:“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和将来的前途来看,如果我们把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历史证明,毛泽东的预见是准确的。当时刘少奇也指出:“东北是战略要地,东北北靠苏联,东接朝鲜,西面是我们自己的抗日根据地冀热辽地区。这里有山区,有平原,进便于攻,退便于守,可以作为我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基地。”刘少奇打着有力的手势对曾克林说:“这是千载一时之机。我们的部队先进去了,就站住了脚,就可以控制东北,我们掌握了东北,就可以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东北解放区在整个解放战争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毛主席重庆谈判之后,回到延安后开始休假,直到1946年春,刘少奇一直在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而揭开、指挥、领导我党我军夺取东北这一伟大斗争序幕的就是刘少奇。而最早率部进入东北的第一人,就是原海军航空兵司令员曾克林将军,当年刘少奇同志称他是抢占东北的“先锋官”。
刘少奇在那个决定中国共产党命运的关键时刻,他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在那个决定历史命运的关键时刻,作出了关键性的决策,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刘少奇的英明决策,让中国共产党从低谷走向胜利,刘少奇的战略部署让新中国的诞生成为必然!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