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第一个工人党员不是张有仁而是马新吾

疑义相与析 – 哈尔滨历史问题探秘之一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历史》第一卷第103页中说:“吴丽石先后发展了张有仁、王光录、刘凤阁、张阔周、朗勋臣、赖永卿、杨长青(是扬长春之误)、郑升、小孔等加入党的组织,成为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党员。”所以,很多报刊杂志都有文章说,哈尔滨第一个工人党员是哈尔滨地包党支部的张有仁。而在纪念建党100周年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中也都如是说。

其实不然,哈尔滨第一个工人党员是三十六棚工厂的马新吾,而不是地包的张有仁。

哈尔滨中东铁路总工厂华工居住地三十六棚

哈尔滨中东铁路总工厂华工居住地三十六棚 图片来源:https://i.ifeng.com/c/84dJmNviYox

张友仁在其《履历》中写道:“吴丽石在机务段组织了中国工人青年协进会,后来又把青年协进会中的先进工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是:王光椂、张友仁、刘凤阁、小孔、张阔舟、郎勋臣、杨长春等人。哈尔滨总厂有郑升、马万禄等人。地包党支部书记是吴丽石,后来由姜文周担任,并兼党小组长。”

当时是由于组织纪律的原因,没有告诉张友仁,马万禄就是马新吾,他是1923年陈为人、李振灜他们来哈时发展的中东铁路机械总工厂(前车辆厂)的工人党员。吴丽石将他带到地包,并加入地包党支部,很显然是因为他作为一名铁路工人,更熟悉工人,更有工人的语言,也更便于做工人的工作。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成为了隶属于第三国际的一个党支部。1922年9 月,陈独秀与刘仁静、王俊赴俄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遭到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拉狄克的讥讽,说中国共产党除了知识分子就是留学的,告诫中国共产党要“走出孔夫子式的共产主义书斋,到群众中去。”陈独秀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很强的人,他气愤已极,当即退出会场。但是,回国后他想,虽然当时拉迪克使用讥讽的语言羞辱中国共产党,但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确与工人阶级结合的不够深入。

1922年12月,陈独秀以中央书记名义向全党发出通知,强调建党工作要首先开展工人运动,把开展工人运动与筹建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于是,他当时就委派时任北京区执委书记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的罗章龙到东北考察工运,宣传革命,准备筹建党的组织。

1923年3月,陈为人受中共北京区执委、李大钊的派遣,同李震瀛一起来到哈尔滨筹建党团组织工作。

陈为人、李震瀛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为人,原名陈蔚英,又名陈涛。1899年生于湖南省江华县八百美村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年末赴苏联学习。回国后在全国铁路总工会从事秘密工作。在哈尔滨进行组建党工作之后,调往上海被周恩来安排负责中央档案文库工作。后因多次被捕入狱拷打受伤和工作劳累所致,1936年病故于上海,被中共中央认定为革命烈士。

李震瀛,天津人,1921年入党,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人。1931年,因为与罗章龙等人一起反对王明的左倾路线,被开除出党,从此声明不再参加任何革命活动,1937年病逝天津家中。他虽然后来在反对王明错误路线中脱党,但是,他对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1923年7月,中共北京区委(兼北京地委)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区委成立。李大钊于1923年8月,李大钊派青年团员彭守朴(彭树棠)来哈哈尔滨,1923年8月,陈为人和李震瀛在进步青年中吸收了汪洁曼、李铁钧、马新吾、陈毅可、刘天佑等五人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彭守朴为书记,汪洁曼任团支部秘书。1923年10月又派中共党员陈晦生(陈作霖)到哈尔滨工作,增强了党团组织的力量。在此基础上,1923年10月,陈为人、李震瀛、陈晦生三人组成了中共哈尔滨党小组,陈为人为负责人。就这样,哈尔滨第一个党组织——党团合一的中共哈尔滨独立组诞生了。

1923年11月22日,陈为人和李震瀛利用韩铁声的关系,在哈尔滨市道里外国二道街,也就是现今的中医街,创建了“东三省哈尔滨青年学院”。这个学院招生对象主要是青年人,而且以中东铁路的青年工人居多。他们以此为阵地,向青年宣传革命思想,在陈为人等的启发教育下,来这里学习的许多青年学生都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不久,陈为人和李震瀛在东三省哈尔滨青年学院又发展了一批新的党员和团员。其中马新吾,又名马万禄,回族,天津人。他是二十年代初来哈尔滨的,他在中东铁路机械总工厂(三十六棚)工作。1923年7月,经陈为人、李震瀛介绍马新吾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陈为人、李振瀛在哈尔滨发展的第一个工人党员。1924年初,哈尔滨党团组织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马新吾离开中东铁路三十六棚总工厂到香坊商会工作。一直进行秘密革命活动。这期间,他曾积极参加哈尔滨党组织开展的支援上海”五卅”运动和沪案后援会等革命工作。1926年10月,中东铁路以及许多市内的党支部都遭到破坏,地包党支部书记姜文洲、党员张有仁等被捕,当时马新吾与张有仁是邻居,闻讯后离开哈尔滨去了天津。然而1927年当他再次返回哈尔滨时,虽经千方百计也没有找到党的组织,与党失去了联系。这期间,他先后在哈尔滨、穆棱等地谋生。“九一八”事变后,他又去了关内,日本投降后,他在玉门油矿工作,是玉门油矿的开创人之一。全国解放后,调兰州建筑系统工作,直至1956年逝世。

1924年5月,李大钊同王荷波、罗章龙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途经哈尔滨时,发现陈为人、李震瀛组建的党团组织已经涣散了。所以,在李大钊到达莫斯科,遇到正在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的吴丽石,指示他立即赶赴哈尔滨,进行组建党团组织的工作。

吴丽石是1924年的11月中旬来到哈尔滨的。吴丽石来到哈尔滨后,首先整顿已经涣散了的党团组织,把5名党团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哈尔滨独立组,经党的干事会决定由马心吾担任小组长。接着,他分析了哈尔滨当时的形势,并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根据党中央关于“要在产业工人当中发展党的组织”的精神决定深入产业工人中去开展工作,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他通过分析了哈尔滨当时的形势,认为首先应该去的就是地包(地包是机务段的俄语译音)。虽然地包与三十六棚总工厂同属于中东铁路机务处,但是,地包不仅是中东铁路的要害部门,而且还聚集着一大批接受过马列主义影响,经历过中东铁路大罢工,组织性和纪律性都很强的无产阶级队伍。所以,他决定首先深入哈尔滨地包去开展工作,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1925年5月,吴丽石在哈尔滨地包成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地包党支部。因为马心吾是铁路工人,所以吴丽石让他作为地包党支部的成员,参加了地包党支部的成立仪式和各项活动,但是没有暴露他的真实身份。

张有仁,1905年出生在齐齐哈尔,他是中东铁路时期,哈尔滨地包的火车司机,是东铁青年协进会的骨干和地包党支部的党小组长。

地包党支部成立之后不久,进行的一次斗争白俄大总管的行动,就是在张有仁家开会研究,由张有仁负责领导的。

1925年11月,因为警察在张有仁家里搜出了《中国青年》、《向导周刊》、《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还有一些传单,和全国各地工人运动的小册子,张有仁被捕入狱,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

张有仁出狱之后,哈尔滨市委书记任国祯亲自指示并安排张有仁到机务段当司机,另一方面又让他到工人维持会(即工会)去协助韩守本工作。这一时期,市委书记任国祯还安排张有仁担任了国际交通站的工作,负责南方来哈的一些革命同志的接待工作。

1931年春天,党派张有仁去苏联海参崴中国苏兆征党校学习;1933年毕业后,又到中国高级列宁党校学习;1936年毕业后,在苏联国立东方大学东方系当中文教员;1937年,加入苏联远东边防军;1939年,又调到海参崴边防司令部当翻译;1942年,调苏联赤塔边防司令部;1946年,在苏联伯利塔斯社当新闻记者,半年后又转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教中文;1952年结束了他国际主义的革命工作回国。

张有仁回国后,先后在公安部、农业部、铁道部党校工作。离休后,于1974年在北京逝世。

哈尔滨第一个工人党员马心吾和哈尔滨早期工人党员张有仁,他们的一生经历,都是中共哈尔滨党史的一部分,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东铁路工人运动的一个历史缩影。

李忠义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