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哈尔滨 “冰雪建筑文化”

哈尔滨的房屋建筑反映着浓郁的冰雪地区特色。这是生活在冰雪自然环境下的哈尔人,为克服所处地最低温度,对居住空间的形式、内容、结构与功能的伟大创造。它形成的“冰雪建筑文化”是我们城市宝贵的文化财富。

哈尔滨先民“穴居”—— 地窨子——地面室居

哈尔滨地区少数民族在冰雪自然环境中生存,建筑上经历了“穴居”、“半穴居”的历史,到辽金时才开始有地面室居。《金史.世纪》有“始筑室,有栋宇之制”。但这时仍有许多地窨子,据史料记载,1130年宋徽宗、钦宗及其嫔妃140余人被金兵俘虏到五国城(哈尔滨依兰县城)时为秋末冬初,无法搭建房舍,便临时住进了地窨子。现依兰县建的徽宗、钦宗二帝“坐井观天园”就有“二帝穴居宅院”,院中原是800年前金建的地窨子。这种地窨子墙是板夹泥的,屋顶苫的是草,室内火炕。《大金国志·初兴风土》有:“其居多依山谷联木为栅,或复以板与樟皮如墙壁,亦以木为之。冬极寒,屋才高数尺,独开东南一扉。扉既掩,复以草绸缪塞之。穿土为床,温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厚毛为衣,非入室不撤衣”。哈尔滨地区满族房屋延习了其先祖这些建筑传统。房屋多是土木结构,脊草木房,座北朝南。以松木作骨架,屋顶以柳条、苇子、草铺成,草上压木架,以防暴风雨雪。墙用带草皮的土块砌成,外面抹泥。西面和南面开窗,以西屋为贵,屋内设南、北、西三炕。长辈住西屋南炕,晚辈住北炕。西炕接待亲友客人。吃饭时在炕上摆起炕桌。屋前东面有粮仓,西面有碾房,大门旁掘井。《龙沙纪略》:“屋无堂室,西南北土床相连,虚东为燃薪叶。西为尊,南次之,皆宾位也。”

哈尔滨先民住的地窨子

哈尔滨近代建筑尖屋顶、厚墙、重暖色

近代哈尔滨有了楼房建筑,在冰雪环境下它有几个自己的外观特点:一是屋顶呈尖状;二是墙厚;三是重暖色。哈尔滨是积雪区,如房上的积雪陈积下来会越积越重,使房屋不堪重负,损坏压塌。所以哈尔滨的房子房顶往往坡度很大,有些就是尖状屋顶,使雪不易积存。当然今天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建筑技术的提高,房屋越来越坚固,其承重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所以今天尖状屋顶已不是为了防雪压,而是为了好看或表达一种文化思潮,是对房屋起装饰作用的艺术,成为了“冰雪建筑”艺术的门类。哈尔滨的建筑为了防冰雪严寒,墙一般比较厚,大多在50厘米以上。因此,在楼房中相同的建筑面积下,哈尔滨这样的寒温地区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例大约在80%以下。楼层越低,这个比例也越低。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旧址西大直街上的校部楼房属历史保护建筑,其墙厚有名,最厚的地方可达2.5米,多为石料。该建筑不仅冬天保暖效果好,而且夏季还非常凉爽。哈尔滨建筑界对哈尔滨的建筑有套嗑:“深基、重盖、肥梁、胖柱、厚墙”。哈尔滨的“冰雪建筑”还比较注重色彩装饰,室外适应地理气候特点,多采取米黄、乳白、浅绿、银灰等颜色,色调以暖色为主。这在严寒冬季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室内外装饰还采用水泥、石膏花、花纹,生动活泼,明暗对比突出。

尖脊顶的中央大街楼房

墙厚2米多的工大楼

哈尔滨“暖床”——延续至今的火炕

哈尔滨的“冰雪建筑”室内有炕也是一大特点。在我国有“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的习俗。炕是北方人的“暖床”。据考哈尔滨的炕有2000多年历史,《大金国志》记金地“穿土为床,温火其下,起居饮食其上”,那时这一地区是“土炕家家有,窝蓬(棚)处处成”。小说《说岳全传》中写过金人的火炕,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被俘虏来的宋徽、钦宗二帝穿上金人服饰站在火炕上,因火炕太热,二位俘虏皇帝在上面又蹦又跳,围者哈哈大笑。尽管现在哈尔滨在城市楼房中,因使用锅炉取暖而没有炕而只有床了,但在农村炕仍比床多。今天在旅游事业大发展之际,哈尔滨的火炕派上了新用场。冰雪旅游把火炕作为旅游品种推出来了,在农家游、冰雪游中许多民俗性的旅住处都建了土炕。亚布力滑雪场附近就有这样的农家旅店,哈尔滨近郊这类旅店也不少。有许多旅游者也入乡随俗,到哈尔滨滑雪非要住住火炕不可。火炕在驱除严寒,活络筋骨,保温取暖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萧红故居的火炕

王清海

哈市供销社市副局级退休干部、高级经济师,市旅游产业专家咨询组成员、市文史馆馆员、市府特邀信息员。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报刊、校刊和政府内刊发表文章近千篇,出版书籍有《经商之道》、《论城市供销经济》、《哈尔滨冰雪经济研究》、《冰雪经济学》、《中国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学》、《冰城夏都历史旧事》等10余本。获市社科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其他奖四项,省三等奖等三项;获省出版精品工程项目奖一项、国家部级奖一项、市政府对策建议和调研一等奖三项、市人民建议一等奖一项、市社科联对策建议一等奖二项等。邮箱wangqinghai 20022002@aliyun.com

相关推荐

终将逝去的道外风景

琴心剑胆图/文 近年来第一次在夏季到访哈尔滨,主要目的是探寻正在拆迁的老道外。欣赏过中央大街的老街音乐汇,悠扬的 …

黄房子里的记忆

看到王保东的文章也勾起了我对黄房子的回忆。 我家是1955年6月5日,从锦州搬来哈尔滨的。那天将近中午下的火车,在站前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