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歌者——怀念作家吕中山

怀念作家吕中山

怀念作家吕中山

每当新年伊始,总要写下些文字,用以回顾往事和展望未来。然而在今天,我是怀着崇敬和惋惜之情在怀念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黑龙江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吕中山。

那还是在2011年4 月5 日上午,我正在家中浏览报纸时,接到吕中山的电话,说是给我送一本新出版的书,我十分高兴。然而,我只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普通会员,他是副主席,又年长于我,是已经77岁的老作家,德高望重,怎么能让他亲自来呢?我忙说“那可不行,我去取吧”,他说“马上就到你家楼下了”。

我急忙下楼,刚到街口,一辆红色小车拐了过来。吕中山还是那一身永远不出众的衣着,还是那一脸谦和的微笑。我们互相简短问候之后,他从一个牛皮纸档案袋中取出一本厚厚的《无限风光》递到我手里。

“一定认真拜读,再写篇评论。”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到他的新书,而且阅读过他的大量作品。吕中山还是先笑后说话:“别客气,看着玩吧。”我请他到家中小聚,他说全家要到太阳岛一游,便返身上车,我们只好握别。他摇下车窗,微笑着向我挥手,我目送小车消失在车流中……

在上楼的电梯间里,我急不可待地翻开书的扉页,还是那熟悉的字迹:“本书读趣有限,老友情长无限。”

然而,他那微笑着的一挥手,那一句谦虚的“看着玩吧”,却成为了我和吕中山相识与交往四十多年的最后一幕……

8 月30日,吕中山因病去世,享年77岁。

吕中山,1948年开始在哈尔滨毛织厂当工人,1954年发表处女作,1963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为专业作家,而后担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他勤奋一生,笔耕不辍,其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话剧、影视文学,总计达400多万字。

他曾担任过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黑龙江省文化厅电影处处长。他勤奋质朴,为人谦和,为发展黑龙江文化、繁荣黑龙江文学创作,做了大量工作。他是一位文化使者,是作家和青年作者的良师益友。

从童工到作家

我和吕中山的相识的原因,不但是我们都曾经在哈尔滨毛织厂工作过,而且都是从那里开始的文学创作活动。

我原来在黑龙江省轻工业厅所属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当老师,由于当时实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原来学校撤并,我于1963年调到同样隶属省轻工业厅的哈尔滨毛织厂职工学校工作。因为喜欢文学,所以接触到生动的工厂生活后,萌生了文学创作的念头。1964年开始,先后在《哈尔滨日报》《黑龙江日报》和《北方文学》发表了工业题材的散文和小说,从此走上了业余文学创作的道路。于是,也引起了吕中山的关注,我们便相识了。

吕中山,1934年出生于河北省三河县一户贫农家。在他三岁时,父母先后病故,只好与奶奶相依为命。后来,奶奶偏瘫卧床,他成了流浪儿。为了生存,他辗转到哈尔滨,由好心的工人师傅做保,当上了毛织厂工人。当时是1948年,他只有14岁,其实是一名童工。

由流浪儿变成了工人,有吃有住还给工资,吕中山十分珍惜新的生活,他勤奋工作,虚心好学,钻研技术,得到了师傅和工友的喜欢。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各项事业蓬蓬勃勃。吕中山把下班后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在工厂夜校补习文化,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还把车间里的新人新事写成稿件登在黑板报上。1954年,他的处女作《刘师傅和机器》发表在哈尔滨的文学刊物上,展露了他的文学兴趣和才能。为了进一步培养他,工厂为他提供了各种学习和活动的机会。特别是1958年后,他多次参加省市文联举办的各种创作学习班。他在1960年获得了哈尔滨市业余文学院中文系毕业证书,又进入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举办的文学读书班,脱产学习两年,系统学习文学理论,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

吕中山边学习边创作,相继在《人民文学》《北方文学》《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发表了五十多篇文学作品,在文学界和社会上获得好评。1963年被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成为年轻的专业作家。后来又担任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一重要职务。

从1954年发表处女作,到2011年8月去世,吕中山笔耕不辍,共写下了4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讴歌时代精神

吕中山的一生,经历了新中国诞生以来的发展变化,感受到变革过程的风风雨雨,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吕中山的作品,始终高扬主旋律,讴歌时代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催人奋进。在57年的文学创作中,吕中山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戏剧、电影文学,评论等,几乎涉及到文学的所有门类。

吕中山的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新芽》,中篇小说集《逃婚女》,长篇小说《五女奇侠传》(合著)《挺进高寒》,散文集《祝福祖国》《我看风景》《与名人握手》《人生彩虹》《垦荒路上》,报告文学集《是谁绣出花世界》《中流砥柱》《小城之光》,长篇纪实文学《兵工厂长》《鼎丰千秋》,影视文学集《大雪歌》,话剧、电影、电视文学选集《无限风光》等。

尽管吕中山文学创作的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但是,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始终是为了巩固主体社会意识形态的地位,是时代精神的建设者和守望者。

1964年,吕中山创作了纺织工业题材的大型六场话剧《继承者》(后来改名为《无限风光》),由哈尔滨毛织厂文艺队排练,参加了哈尔滨市的文艺汇演,受到好评。当时的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延泽民带领省内四十余位剧作家、评论家到哈尔滨毛织厂观摩演出,决定由哈尔滨话剧院彩排加工,列为参加1966年东北局举办的话剧调演的重点剧目。

《无限风光》生动的再现了纺织工人以国家利益为已任,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可贵精神,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崇高的精神风貌。成功地塑造了厂党委书记、车间主任和工长等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

哈尔滨话剧院,由于成功的上演了前苏联话剧《以革命的名义》和本院创作的《赫哲人的婚礼》和《千万冰要忘记》而轰动京城,享誉全国。为了演好《无限风光》,本院著名导演金国良、安洁和著名演员宋湘等组成强大阵容,浩浩荡荡开进毛织厂,导演和演员们深入车间和工人师傅一起劳动,在食堂和工人一起排队买饭……经过认真体验生活和艺术再加工,取得较好的演出效果。

《兵工厂长》是吕中山2005年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全书分上下两卷,26章108节,共50多万字。生动地描述了厂长许远明带领军工企业华安厂锐意改革的风雨历程。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国有企业渐渐落伍,陷入困境,广大职工处于迷茫之中。吕中山以敏锐的视觉和敢于碰硬的精神,深入企业,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的创作。《兵工厂长》的出版,引来好评如潮。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称赞其为优秀企业家的赞歌,呼唤时代需要更多的许明远。

作家周明、阿成、屈兴岐、江南尘、贾非等,评论家阎钢、何西来、蔡田等,教授段宝林、石文丰、杨治经等,企业家沈克俭、徐中富等纷纷撰文,盛赞《兵工厂长》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一部50万字的文学作品,其评论文章合计也有50万字,这在当代文学中,也是不多见的。

《挺进高寒》是吕中山一生中最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为那个奉献年代留下的闪光印记。该书的主人公,是指挥长武灵吾将军。该书描绘了军事将领在和平年代献身祖国建设的光辉业绩,全景式展现了铁道兵团艰苦卓绝的壮丽画卷。

为了创作《挺进高寒》,吕中山随部队到林区体验生活,冒着零下50多度高寒上夜班,在冰河上打桥墩……在《挺进高寒》面市时,吕中山同志已经去世。资深评论家崔道怡在2011 年9月7日《生活报》上发表了对该书的评论《奉献年代的闪光印记》,给读者留下对老作家的无尽思念。

可敬的良师益友

吕中山之所以广深爱称赞,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的社会效应和艺术价值,更是因为他的谦虚、诚恳和热情,是他极具亲和力的人格魅力。

他在担任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黑龙江省文化厅电影处处长期间,是一位为发展黑龙江文化的友好使者。他曾经接待过茅盾、陈荒煤、艾青、刘白羽等文学前辈。在接待和陪同考察期间及日后,吕中山写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名人轶闻,成为珍贵的文史资料。

对于共过事的同志和接触过的作家、作者,他都满腔热忱,记载下他们的可贵和闪光点。称赞关沫南“是一本书”,认为黄益庸是“伯乐”,颂扬王忠瑜为英雄而歌,感动于满汝毅天道酬勤……他写下了中流、潘青等老同志的感人事例……

把“为人作嫁,成人之美”用在吕中山身上最为贴切。他曾经为门瑞瑜、苗欣、谷世泰、阿成、沈克俭、吕尚、张天栋、关琦等专业作家或业余作家的新书写序,热情地向读者介绍新作品。

沈克俭,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在近年佳作频出的黑龙江作家。1957年他在华东纺织工学院上大学期间,被错划为“右派”,毕业后戴着“帽子”由上海来到黑龙江接受“改造”。他的勤奋、真诚和能力得到群众和组织的认可,在1979年改正后,先后担任哈尔滨绢纺厂厂长、哈尔滨纺织局局长、黑龙江省纺织工业厅副厅长。1992年调任国家纺织工业部任司长、中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退休后,致力于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一个国企老总的独白》,散文集《朝阳·夕阳》《一个国企老总的视觉》,记忆文学《岁月留痕》,长篇小说《男儿有泪》,成为近年有影响的作家。2005年他在《北方文学》上发表的散文《一个活得最苦的父亲》,被《读者》杂志转载,大获好评。在沈克俭的创作过程中,吕中山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为新书作序,运筹出版事宜,尽力而为。体现了对有志于文学创作者的真诚,也表现了对文学事业的执着……

1998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举

办“当代黑龙江优秀散文”评选。我的散文集《如梭岁月》(哈尔滨出版社1994年出版)获得三等奖。著名散文作家门瑞瑜主持了颁奖仪式,吕中山为我颁发了奖状。当我们在台握手时,他微笑着对我说:“写得不错,坚持下去!”正是这一句“坚持下去”,鼓舞和鞭策着我。尽管没有创作出文学精品,但仍然在散文、诗歌和小说等领域中耕耘着……特别是在网络文学日益发展时,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又开始在《生活报》“生活知道网·读写天地”和其它论坛上发表作品,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在吕中山送给我新书《无限风光》时,我曾当面许诺在报上写篇评论。出人意料的是,我还没有写完,他却走了。他不情愿地离开了他倾心一生的文学创作,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深爱着的亲人、同事和朋友……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散文,以志对吕中山的怀念!

吕中山赠给我的部分作品

《无限风光》 是他生前送给我的最后一本书。他在扉面上题写了“世营兄雅正 本书读趣有限 老友情长无限 吕中山 2011春 ”。其实,他比我大九岁,却客气地称我为兄,这是他在2011年4月5日亲自送给我的最后一本书。8月30日。吕中山因病去世,享年77岁。

吕中山

吕中山

在吕中山的这部话剧文学、电影文学、电视文学剧本集中,其中的《无限风光》是表现20世纪60年代纺织工人生活的多幕话剧,由哈尔滨话剧院公演。

《挺进高寒》是吕中山2011年5月完成的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他不幸去世。家属按照他留下的嘱托,我在2012年2月21日,得到本书。

( 2011·12·28 初稿于哈尔滨 2020·1·2 修改 )

秦世营

1943年生,哈尔滨市道外区教育局退休教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联系方式:微信号 qinshiying2015, 电子邮箱1621371295@qq.com

相关推荐

姥爷的修鞋铺

打我记事起,看见他修鞋的地方,是在安国街的安国商店旁,一个矮小的偏厦子里面。屋子里面有三个几乎和姥爷同样岁数的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