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我的父亲郑长椿

我的父亲郑长椿,1917年6月,出生在中东铁路东部线穆棱站一个通事(旧时对译员、翻译的一种称谓。)的家庭 。小学、中学的教育都是随着我爷爷工作的调动,在中东铁路沿线上的铁路员工子弟学校完成的。中学在宽城子(长春)北满特别区立第七中学校毕业,入哈尔滨中东铁路机务技术传习所学习,1938年7月,在哈尔滨铁道学院技术本科(机械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铁路上工作,最初在吉林铁路局机务段任准职员级技术员,1940年4月被调到哈尔滨工务段机械系工作,提升为职员级技术员。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在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工务区任机械主任。中长铁路时期在哈尔滨工务段任机械工厂主任。

家父小学、中学、大学毕业证书

家父小学、中学、大学时代照片

家父的全年会社所管线全线乘车证哈尔滨站内通行证

中长铁路工务段职务证明

家父一生从事铁路工务工作,他精通日、俄语,为推广学习国外先进的养路机械化技术,曾翻译了电动捣固机、轨道车、发电机组等工务机械技术资料。他虽然是工程技术人员,由于他精通俄语,专业技术翻译超群,1950年,他通过中长铁路管理局翻译处考核,批准兼任翻译工作,每月额外支给俄语翻译津贴。

家父陪同苏联工务专家到站段检查工作

1954年,因工作需要我的父亲被调入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工务处工作,1955年8月,被时任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局长余光生任命为工务处技术科机械化兼合理化主任工程师,负责全局养路机械化工作。

哈尔滨铁路管理局长命令

家父刚刚调入哈尔滨铁路局工作不久,就作为中国铁路工务专家,参加铁道部组织的机械化施工考察团,出国学习苏联505 工程局机械化铺轨、铺渣及机械管理。回国后参与编写了《机械化铺轨及铺渣工程》、《机械管理》两本书。作为全路工务系统学习苏联先进管理经验,推行先进工作方法的好教材。

家父为苏联专家做教学翻译

家父一直在哈尔滨铁路局工务部门工作,曾为中国铁路养路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贡献。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由家父主持发明创造的“验道小车”构造原理及性能,发表在1951年8月1日出版的《人民铁道》杂志。这种不仅能检查线路状态,同时能将检查区间的线路状态描出振幅图于纸条上的新型设备,引起《人民铁道》杂志编辑部专家们的极大关注,并立即转给了铁道部工务局。新中国成立之初,铁路百废待兴,各项事业亟待发展,其中尽快提高各行业的管理水平及职工的生产技能和改善铁路设施的运用状况,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于是, 家父发表在《人民铁道》杂志上的“验道小车”,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工务总局批准,迅速在全路推广。

家父在绘图

铁道部工务局写给家父的信件

家父和他发明的验道小车

195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三十周年之际,铁道部部长滕代远撰文发出“依靠工人阶级学习苏联办好人民铁路”号召。一时间在全路掀起了发明、创造、改进以及推行先进工作方法的热潮。全路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蔚然成风。期间,家父在哈尔滨工务段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获奖。并且又将技术革新改造后的铁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运搬用工具“单轨小车”发表在《人民铁道》杂志第十一期上。虽说,如今这种在线路日常维修中使用几十年之久的运搬工具,随着铁路列车大提速,使用受到限制,现仅限于专用线路的维修改造使用。可是在当年这可是在工务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极其实用方便的运搬工具。

合理化建议采纳获奖通知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登载发明创造的“验道小车”和技术改造“单轨小车”两篇文章的《人民铁道》杂志。它是由铁道部创办的一种专业技术性杂志,是铁路职工技术专业指导、学习和研究的刊物。其内容以铁路桥梁、机车车辆、通信信号、运营管理为主。《人民铁道》杂志编辑委员会非同寻常,它是由吕正操、茅以升、郭维城等31位铁道部领导同志及各部门专家组成,阵容、级别之高,非同一般。刊头也采用毛主席为《人民铁道》报亲笔题写的4个遒劲有力大字。这种专业技术杂志《人民铁道》杂志)与行业报纸《人民铁道》报)使用同一名、同一刊头题字,在新中国的报刊出版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人民铁道》 杂志1949年11月1日创刊,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种铁路杂志,16开本,每月一期。出版3年后,于1952年12月18日停刊。据《中国铁路大事记》记载:《人民铁道》杂志3年来只发行了39期。由于该杂志发行历史久远,发行数量有限,现存世极少。笔者仅在现中国铁道博物馆看到过第2期展出,未见其他期收藏。这种极具史料价值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种铁路杂志《人民铁道》杂志,在仅仅发行39期就停刊了,说起来有点遗憾。但是在这暂短的发行时间内就有家父撰稿的两篇介绍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工务段的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文章,(分别发表在1951年8月1日出版的第三卷第八期和1951年11月1日出版的第三卷第11期。)这不能不说是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工务段的光荣和骄傲。

下面是笔者珍藏的两期《人民铁道》杂志

《人民铁道》杂志第八期封面和内页

《人民铁道》杂志第十一期封面和内页

1966年,在我国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曾对我的父亲以日本、苏联、国民党特嫌罪名进行揪斗、隔离审查。文革之初,进“学习班”批斗。1969年3月被送往“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3月,受到诬陷和迫害的父亲被撤销一切职务,又被强制送往农村插队落户(户口迁往农村)。亲属、子女均受到株连。

1973年,铁路为适应生产运输的发展,加速养路机械化步伐,提高线路维修效率,确保行车安全,铁路局决定成立养路机械化会战组。父亲作为铁路工务专家被时任哈尔滨铁路局局长(革委会主任)黎波涛钦点,特别借调回哈(此时,父亲还在东北农村插队落户,“蹲牛棚”。)被安排在哈尔滨铁路局机械化会战组工作。

家父在推广先进养路机械化技术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线路不断投入运营,新职工及转岗职工增多,迫切需要学习铁路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1978年,我的父亲又被抽调到铁道部,参加《工务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解答》、《线路工》、《轨道车司机》的编写工作。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进京介绍信

重新工作后的父亲在作技术报告

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1980年6月25日,哈尔滨铁路局落实政策办公室做出对父亲的平反决定。在全局职工大会上,给予政治平反,恢复名誉;对一切诬蔑不实之材料进行销毁;对所受株连的亲属、子女予以消除影响。笔者就是因当年受到株连,在父亲落实干部政策后,于1984年3月5日,经哈尔滨铁路局落实干部政策办公室审批合格后,才进入铁路系统工作的。从此我才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结束了我多年动荡不安的生活,开启了我人生新的篇章。这一年,我已经36岁啦!人生还能有几个36呀!

平反决定

在对父亲做出平反决定不久,1980年10月,根据哈尔滨铁路局办公室的工作安排,我的父亲被聘请到局办档案科工作, 担任翻译、鉴定和整理中东铁路技术档案的工作。此间,家父根据1895-1935年中东铁路的技术档案及有关资料编写了《中东铁路建设史资料》。
1982年12月1日,父亲由退休改为离职休养(离休)享受局级待遇。

老干部离休荣誉证

古人云:“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说的是注重学习,不断进取。这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修身之道。家父就是这样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人。他离休后笔耕不辍,在繁忙的修志工作之余,埋首著述,成果喜人。他历尽甘苦,利用中东铁路历史档案资料编著的《中东铁路历史编年》,荣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该书用编年体形式,收录了中东铁路的修建,营运,以及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的史料。同时,适当收集了与中东铁路有关的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全书四千余条,二十三万多字。

获奖证书

众所周知,中东铁路的历史,始终是东北地方史、中国近代史、中俄(苏)关系史、远东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哈尔滨城市发展史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家父所著《中东铁路历史编年》是记述中东铁路历史的权威性著作,被国内外众多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是中外史学家们研究中东铁路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书,并被中外诸多著述广泛引用。期间,家父还根据中东铁路技术档案,经过挖掘、整理、考证,以生动流畅的文笔,撰写了50多篇介绍中东铁路及哈尔滨历史有价值的文章,分别发表在省、市及铁路报刊杂志上。部分文章还被铁道部档案史志中心收录留存。这些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后选出部分文章,结集成册《往事忆录》,留远。收录其中的《詹天佑在哈尔滨》、《日本夺取中东铁路始末》、《哈尔滨保卫战》等文章均受到读者好评,获得《人民铁道报》征文奖的《双城堡车站史话》被评论者称为“优美的爱路之歌”,以生动的史实给我们难得的教益。

家父的著作和《哈尔滨日报》书讯

家父虽已年近古稀,仍精神饱满,不辞辛劳地耕耘在史志这块新开垦的园地上。1983年,被聘为哈尔滨铁路局局史编辑办公室编辑,参加编撰:《黑龙江省志》第十八卷铁路篇;《哈尔滨铁路局志》(1896年-1994年)上,下册;《哈尔滨铁路局历史编年》(1895年-1997年)。家父之所以如此热爱史志工作,除了他个人对史志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认为太平盛世,在他有生之年能够与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一部哈尔滨铁路局志,补上这一历史空白,是他义不容辞的义务。为此,他曾谢绝了一些单位的高薪聘请。虽年事已高,仍然坚持每天上班,兢兢业业的工作,从未间断过。他好学不倦,刻苦专研史志知识的精神,获得了解他的人一致好评。

在局史编辑办公室工作

由于家父工作成绩优异,1982年,被选为东北地区中俄关系研究会理事

198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修志先进工作者。《黑龙江史志》在修志热心人栏目以“史志园地上的辛勤耕耘者”为题,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黑龙江省志编审委员会荣誉证书

家父参与编写的部分技术及铁路史志书籍

1991年,苏联远东铁路局工务局长率领工务专家来哈尔滨铁路局访问,考查铁路工务工作,年近80岁的父亲为时任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傅志寰(原铁道部部长)做翻译,这可能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为领导做有关铁路工务工作的翻译了。

家父于1996年10月29日凌晨,在家中突发性脑溢血被送进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现医大四院),经抢救无效于当日午后13点40分,在睡梦中安祥地离开了我们。顿时,大雪铺天盖地,哈尔滨一片素白。家父溘然长逝,享年80岁。

路局老干部部在《哈尔滨铁道报》刊登的讣告

家父离开我们已经28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却一直萦绕梦中。家父一生历经坎坷,钟爱人民铁道事业,孜孜不倦地为人民铁道养路机械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一生关爱家庭,疼爱子女,重言重教,关心每一个子女的健康成长;他为人正直,通情达理,朴实豁达;他勤奋好学,治学谨严;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高尚品德,一直激励着我们向前。如今时代在变化,但家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要世代相传!

 

2024年3月31日星期日于家中

郑琦

哈尔滨铁路局退休干部。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顾问。主要著述有《中东铁路与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纪略》《中东铁路编年简史》。

相关推荐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写在前面: 最近,我的老朋友巴莉雅(Ольга Бакич)从多伦多转发给我一封杨卓1920年2月18日,从海拉尔写给 Павел• Васи …

2 条评论

  1. 阿勒锦

    清明节将至,谨以此文缅怀逝去的亲人,表达对先父的怀念和追忆!

  2. 阿勒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