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哈尔滨电话局-哈尔滨最早的电话局

前言:

哈尔滨的电信事业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说起来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哈尔滨第一个城市电话局的建立那也是104年以前的事情了。它的建立奠定了哈尔滨市电信事业的基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电话局大楼在城市大规模改造建设之中幸免于难,完好的被保留了下来,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电话事业的发展史,提供了可以触摸到的实证,这是极其难得的。

哈医大四院院部办公大楼(2005-5)

哈医大四院院部办公大楼(2005-5)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银行街31号,与颐园街交角处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部大楼,是一栋具有十八世纪独特建筑风格的仿古堡式建筑。始建于1906年,是由当时的中东铁路公司出资修建的“中东铁路哈尔滨电话局”。它是哈尔滨最早出现的城市电话局。可以说,它的建立与哈尔滨电信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奠定了哈尔滨市电信事业的基础。

中东铁路电信事业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兴旺发达起来的。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开通之时,中东铁路管理局就已经设立了临时电话交换所。主要是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各职能部门与沿线19个主要站之间联系,指挥运输生产。最初采用的是呼出式机,交换机为磁石式制,统一由哈尔滨交换所集中。开通之初共安装电话314部,其中哈尔滨装设了178部,沿线安装了136部。1904年2月,中东铁路管理局搬进新建成的大楼内办公,安装在新局舍内的正式人工交换机设备开通,临时电话交换所取消。

随着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哈尔滨建设的快速发展,哈尔滨日渐兴旺发达起来,电话的需求量日渐增多,此前设在新竣工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内的电话局,电话门数极其有限,已远远不能够满足使用需要。为满足中东铁路运输生产和商业用户的急切需求,中东铁路公司决定在中东铁路附属地内第9号优越地段内,即当时的哈尔滨秦家岗医院街4号(现南岗区银行街31号,哈医大四院院部址)建造一个独立的电话局。

建成之初的中东铁路哈尔滨电话局大楼及建筑设计蓝图

新建的电话局1906年由中东铁路设计施工,工程进度很快,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月30日)竣工。新建成的“中东铁路哈尔滨电话局”投入使用后,隶属于中东铁路管理局车务处领导,由主管电务的电气专家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Затеплинский/ 阿•阿•扎捷普林斯基工程师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电话机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初次使用者是须认真按照使用说明操作的,因此在每一部壁挂式磁石电话机面板上贴有文字说明。阿•阿•扎捷普林斯基工程师为此还写了一本专门介绍中东铁路电话的著作。1916年阿•阿•扎捷普林斯基工程师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圣斯坦斯拉夫斯基二级勋章,后升任中东铁路管理局电务处长。

扎捷普林斯基和他的著作

壁挂式磁石电话机面板上的使用说明

中东铁路哈尔滨电话局大楼建筑是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总使用面积为110.87平方沙绳(俄制面积,合504.5平方米)。1926年以后,又以歌特式建筑风格为主调曾进行过二次扩建,建筑使用面积增加到2997平方米。电话局最初的名称是“中东铁路哈尔滨电话局”。1928年11月28日,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向哈尔滨电话局下达命令将中东铁路电报、电话主权收回之后,改称为“哈尔滨中央电话局”。1933年,日满合办创立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哈尔滨管理局在此设立。

1926年接建后的中东铁路哈尔滨电话局大楼

作为哈尔滨中央电话局时期的电话局大楼

作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门诊和院部时期的电话局大楼

中东铁路哈尔滨电话局开始装设的是人工交换机,1910年改制为自动电话局,局内用户达351家,市内用户251家,合计602家用户。1915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开始架设与滨江电话股份有限公司间中继线(15回线)并在现道外区北马路与景阳街拐角处设立了“交换所”。同年5月3日,中东铁路管理局长霍尔瓦特和交涉全权代表达聂尔与滨江商会会长张香亭订立“通话合同”从此两局开始通话。1919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与利巴普鲁自动电话制造公司以21万美元签订了购买容量为3000回线的“史端乔”式克叶斯型带选线器的自动电话合同。1920年8月开始安装,1921年底改装完毕,1922年正式开通使用。据中东铁路史料记载,到1923年为止,中东铁路附属界内全线24个局站的长途电话已全部开通。这时哈尔滨已有旧手摇式话机250余台,自动电话3200余台,其中1/3以上为铁路自用,其余为商用,使用的多是台式磁石式电话机。部分公共场所还设置了公用电话,使用的多是壁挂式磁石式电话机,基本满足了当时的通话需求。

中东铁路哈尔滨电话局电话交换机房

壁挂式磁石式电话机

台式磁石式电话机

台式拨号电话机

中东铁路哈尔滨电话局大楼是一幢别具特色的建筑,虽说1907年建成投入使用后,为扩大容量先后两次扩建,但该建筑始终以歌德式建筑风格为主调,体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据建筑专家研究表明,该建筑为仿中世纪古堡式建筑,砖混结构,外墙面采用清水红砖砌筑。线脚、外部檐口采用新艺术运动悬挑装饰。檐墙上竖起高高的歌德式小尖塔。主入口左侧是旋转的楼梯间,尖劵或圆劵高窗与众多的尖塔相呼应,使整个建筑挺拔有力。弓形拱窗形式多样,墙体的装饰图案给人以神秘感。这幢别具特色的建筑不仅为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哈尔滨提供了重要的史实资料,而且因其代表了哈尔滨近代历史建筑和城市特色而驰名中外,博得众多建筑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早在1986年,哈尔滨人民政府批准该建筑为第一批保护类建筑,将其定为“保护建筑一类”。

1945年以后,这栋建筑曾先后作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门诊和院部使用。有资料显示,东北抗联哈尔滨办事处也曾设在这栋大楼内。2004年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划归地方管理,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4年10月10日,正式组建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哈医大四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五所附属医院之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这座大楼又被用做院部办公楼使用至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十月十日成立庆典

哈医大四院成立当天的院部大楼(2004.10.10)

哈医大附属四院院部大楼局部

 

郑琦

哈尔滨铁路局退休干部。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顾问。主要著述有《中东铁路与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纪略》《中东铁路编年简史》。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