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特务在哈尔滨——哈尔滨记忆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和当时的香港、上海一样,绝对是国际大都市。“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绝非浪得虚名。国际大都市,自然是人气满满,文人雅士、绅士名媛、王公贵族、富商巨贾聚集于此,既是中西文化交汇的福地,也是冒险家的乐园、阴谋家的舞台。同时更是“走私和间谍活动中心”(苏联元帅崔可夫语,他曾于1926年以外交信使的身份抵哈)。

在这里,世界各国政府、组织乃至民间的情报人员或纵横捭阖于酒场舞会,或阴谋策划于密室黑屋,或偷窥窃听于台前幕后,或绑架暗杀于大街小巷,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谍战大戏。

按“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阶级分析法,我们曾经将这些情报人员分为三类,如“土匪原”(日本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的谐音,是中国人对他的蔑视称呼)之流自然被称为狗特务,如范斯白等貌似中间的人物被称为间谍,“老大哥”的情报人员则被尊称为红色特工。

那段历史已经过去近百年了,许多迷雾已经渐渐散去,露出历史其本来面目。狗特务们经过历史的审判和人民的揭露,其罪行已昭彰天下,间谍们经过史料的披露和演义的考证,其过往已无所遁形。但是,历史不是一个透明的水晶体,不会全部暴露在后人的面前。由于我们和苏联老大哥那种先亲密后又交恶的关系,也由于前苏联的一些资料至今尚未解密,使“红色特工”还一直蒙着红色面纱,朦胧不清。我们只能从历史的残片和当事人的回忆来拼接、还原,再现当年哈尔滨谍报战线中的“红色特工”的一些陈年旧事。

惯于以红色恐怖对待白色恐怖的“老大哥”,是比较重视情报工作的,早在1917年夏,就建立了一个党内反间谍机关。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就由威名赫赫的捷尔任斯基领导建立了一个令许多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的机构——全俄肃反委员会,这就是契卡,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的前身。1922年,全俄肃反委员会改组为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安总局,下设秘密行动部对外局。除此之外,还有红军情报部和共产国际国际联络局负责情报工作。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各种反动势力复辟之心未灭,亡“布尔什维克”之心不死,成立了各种组织和军事势力,哈尔滨由于其特殊的区位条件,也就成了一个反苏的重要基地,先后有中东铁路护路军、远东卫国护法团、救国会、西伯利亚自治会、全俄临时政府、俄国人民自由党哈尔滨专部、俄人远东义勇团、白俄军事联盟、俄侨保皇党、哥萨克骑兵联盟、哈尔滨乌克兰人民会、哈尔滨俄国法西斯联盟等大大小小的反苏组织在哈尔滨成立或活动。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对逃亡到中国东北的这些反苏团体从没掉以轻心。

由于在1924年前,苏中双方尚未建交,因此,苏联情报机构只能派出以其他身份(主要为商人)为掩护的情报人员。

1922年初,一家以商人名字注册的“西达尔夫涅多尔”商贸公司在哈尔滨成立,接下来该公司又开了两家分公司,分别以“多普罗夫洛特”与“索夫特夫洛特”命名。这三家公司的幕后就是共产国际国际联络局。同年3月,在哈尔滨开办了一家总部设在哈巴罗夫斯克的“达尔邦克”银行,其幕后还是共产国际国际联络局。这家银行是为苏维埃政权筹集经费的。

1922年春,对外局在哈巴罗夫斯克成立了一家名为“达尔多斯托克”的商贸公司,该公司还派了一名特工到哈尔滨,打入敌人内部,加入了远东救国会,活脱脱苏联版的《潜伏》。

以上这些部门的建立和开展工作,说是投石问路也好,说是打基础也罢,还都处于小打小闹的阶段。

直到1924年,苏联在哈尔滨的情报机关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或者说是突破。其标志就是哈尔滨特工站的建立和总领事馆的开馆。

1924年初,苏联功勋间谍扎鲁宾及其副手卡平以商人身份潜入哈尔滨,组建哈尔滨特工站,将特工站设在道里经纬二道街原远东共和国代表处。

扎鲁宾完成建站后即奉命回国,留下助手卡平为特工站站长,它标志着苏联在哈尔滨的情报网正式启动。

1924年5月31日,中华民国与苏联建交。同年7月29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临时开设,拉基金为总领事。10月5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在南岗吉林街18号(原克罗尔私邸)正式开设,并举行悬挂苏联国旗仪式。11月21日,拉基金去职,苏联政府任命吉谢廖夫继任总领事(吉谢廖夫是苏联红军军事情报局的特工),同时兼任哈尔滨特工站站长。第一副总领事季亚特科维奇、第二副总领事比基耶夫、证照部主任捷依特等均为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国外处特工。

特工总站就设在领事馆的三楼,统领着东北三省、华北以及中东铁路沿线各站潜伏的500多名特工。他们通过掌控铁路运输大动脉的优势和设在沿线城市俄国邮局的网点,对日本外交信函进行秘密邮检,把截获的文件送到特工总站进行拆封翻拍。当时苏联特工缺乏懂日语的人才,超过10页以上的文件不能及时译出,只好用老掉牙的玻璃板相机拍摄后运回苏联,不但效率低,而且泄密风险非常高。为此,莫斯科不但为他们派来精通日语的专家,还为他们送来了最新式的徳国产胶片照相机。1924年根据他们提供的情报,苏联成功破获了一起潜伏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白俄地下组织。

1925年苏联红军军事情报局又给领事馆派来一名特工,他以领事馆信使身份为掩护,专门从事情报工作和对逃亡到哈尔滨的白俄军官的策反工作。这个人,年龄大一点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他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在中苏蜜月期,老大哥委派一名优秀特工当驻华大使,颇耐人寻味。

1927年3月11日,东省特别区警察局突然搜查了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4月6日至9日,张作霖派奉军和京师警察厅,出百名军、警、特务搜查了驻华大使馆、远东银行和中东铁路驻京办事处,逮捕苏联领事馆人员和避难在其内的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苏联情报网遭到破坏,同时中共北满地委和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其时正是国共两党合作期)主要领导人也被逮捕。

为了报复张作霖对苏联政府冒犯,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与苏联红军军情局派出经验丰富的特工萨尔嫩、冷面杀手埃廷贡、兵器专家维纳罗夫及妻子列别捷娃,组成特别小组,来哈尔滨执行“清除”张作霖的密令。

1928年,苏联政府委任原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处长、苏联外交部远东司司长梅利尼科夫担任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足以看出苏联政府对哈尔滨情报工作的重视。

1929年为了争夺中东铁路路权,5月27日,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局以防止骚乱、维护治安为名,逮捕了在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开会的中东铁路各站站长、三十六棚 、地包、苏联商船局、远东煤油局、远东国家贸易局等负责人39名,搜走了大批文件和书籍,最终导致中苏断绝外交关系。

如果说从1924年苏联在哈尔滨设立特工站到1929年中苏断绝外交关系这一段时间,苏联对哈尔滨的情报工作的重点:一是中国东北地方政府的动态;二是维护苏联政府对中东铁路的权益;三是对流亡在中国东北具有潜在威胁的白俄残余势力的监控;四是与其他外国驻哈尔滨领事馆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的情报人员的博弈。1929年哈尔滨情报机关又成功获取了日本《田中奏折》,即读者所熟悉的“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并根据情报人员的分析做出了:日本毫无疑问在准备发动战争,这次战争最可能与苏联进行,战争时间在1930年前后的判断。斯大林对哈尔滨情报机关的“光辉成就”大加赞许。1932年哈尔滨沦陷后,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所统领的情报网,工作重点则是针对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的。据当年居住在哈尔滨的老俄侨果利亚回忆,他的老姥爷就是潜伏在哈尔滨以杂货铺老板身份为掩护从事情报工作的苏联特工。一次,在运输公司开车的舅舅被日本关东军征召,为日军拉建筑材料,地点是哈尔滨东部山区。日本人对外籍司机防备很严,当汽车开到山口时就不让往里开了,而改由日本兵驾驶进山。有一次,超过平时的等候时间仍不见车回来,过了好几个小时来了几个日本兵,把他眼睛用布蒙上带到了一个山洞,这时他才发现这是一个地下工事,他的车陷在里边开不出来了。他回家后把当天的经过向父亲讲述了一遍。后来,果利亚的姥爷身份曝露被日本特务机关抓走,没几天,日本人就通知家人去认领尸体,当果利亚和姥姥、妈妈来到位于南岗颐园街3号日本特务机关地下室时,看到姥爷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头部太阳穴的位置有—个黑洞洞的弹孔,在场的日本宪兵再三警告他们不准说出姥爷的死因。这个场景给年幼的果利亚留下深刻的记忆。

1938年是苏联情报机关遭受重大损失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13日凌晨,时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远东地区负责人、也就是克格勃的高官柳西科夫,以到边境哨所视察为名越过边境线叛逃到伪满洲国。日本关东军闻迅后立即派飞机将他从珲春接到朝鲜的汉城。为防止苏联特工的追杀,又将他转送到日本东京。日本方面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柳西科夫向日本提供了斯大林国内肃反的情况,还将苏联在远东地区军队组织结构、武器装备、兵力部署,苏军使用的无线电密码本,哈尔滨、大连等领事馆所有情报人员信息,全部提供给了日本人,致使苏联在东北地区情报人员有100多人被捕,情报网受到严重破坏。后来柳西科夫被日军送到哈尔滨,协助日本驻哈尔滨特务机关专门从事对苏情报工作。据一名参与侦讯柳西科夫的日本特务回忆:只要能打倒斯大林,无论干什么他都协助。对逮捕的苏联间谍,甚至他的部下,审讯时手段非常厉害,毫不留情,如果回答慢了,他就用手里的刀子嗖的一声就把对手的脸划破。对于把整个脸都划破仍不开口招供的,他就把煤油浇到那个人身上,擦着火柴威胁说:“如果火柴烧到我的手指头你还不讲,就把火柴丢在你的头上”。以至于曾在他手下工作过的情报人员,一旦被捕见到他就立刻乞求饶命。有史学者认为,柳西科夫的叛逃与日本随即发动的日苏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有着直接的关系。1945年8月20日,柳西科夫从哈尔滨逃至大连,请求日本关东军将其送到日本。关东军大连驻屯军司令官、原哈尔滨特务机关长柳田元三中将指示大连特务机关长,如果柳西科夫被苏方逮捕,必将受到严厉审查,这样一来,我们陆军当局的各项内容就有被暴露的危险。先劝其自杀,不行就相机处置......

当晚,柳西科夫被带到大连特务机关,机关长竹冈大尉暗示他自杀,他坚决反对,强调日本有义务协助他逃出去。看到劝说无望,竹冈大尉开枪将他打死。

苏联情报机关当然也不都是这些走麦城的故事,最为经典的是发生在日本投降之时,潜伏在哈尔滨的苏联特工立即倾巢出动,为苏军先头部队作向导,迅速占领哈尔滨机场、码头、车站等重要目标,追捕日本特务和白俄逃亡分子,为占领哈尔滨立下头功。干得最漂亮的是潜伏在浅野部队的一名特工。浅野部队是日本驻哈尔滨特务机关于1936年在松花江铁路桥附近原沙俄兵营创建的一支特别行动队。初期主要以哥萨克两个骑兵中队为主,后逐渐发展500多人,成员多为白俄逃亡者,十分仇视苏维埃政权。组建近十年,多次协助日军参与对苏作战和情报工作,在日本人眼中这是一支十分坚定的反苏力量。然而,就在8月19日苏联红军攻占哈尔滨的当天,浅野部队上校总队长浅野节正在办公室料理撤退之事,平日他十分器重的少校分队长纳戈连突然身着苏联红军军服率领士兵闯进他的办公室,命令他缴械投降。浅野节趁其不备,一口喝下了早已准备好的氢酸钾锂,服毒自杀。纳戈连忙下令士兵将口吐白沫,还没咽气的浅野节扔上汽车,押到苏军司令部交差。原来纳戈连就是潜伏在浅野部队近12年的苏联特工。

润古

刘延年,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老明信片中的黑龙江》、《老街轶事-哈尔滨建筑背后的故事》、《黑龙江邮史文存》、《老街余韵-哈尔滨建筑风情》等。今日头条专栏ID: llyn润古,联系方式:个人微信号 lyn560606

相关推荐

渐行渐远的秋林记忆

本文原载2023年12月29日《新晚报》“人世间”版 ,标题有变。 作者题记:散落在秋林的美好记忆,仿佛是金黄色的落叶,轻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