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现存最早的铁路建筑

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原称医院街、病院街,原因是20世纪初在这条街的北头有一所著名的医院——东清铁路中央医院(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址)。

东清铁路中央医院(后又称中东铁路医院)始建于1899年,19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318平方米,设床位280张。其门诊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牙科、眼科、皮肤花柳科、精神病科、急诊室等10个科室;住院处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精神病科、传染病科6个病房,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西医医院之一。

1935年苏联将中东铁路卖给日本人后,铁路医院也作为附属财产一并落入日本人手中。1936年初,中东铁路医院与原南满铁路医院合并,成立哈尔滨满铁医院,将原中东铁路医院改为住院部,门诊部则设在原南满铁路医院(现民益街与果戈里大街交角处省医院门诊部址)。它当年在哈尔滨算是设备比较先进、医务水平比较高的医院,同时,能够进行临床、科研、教学工作,院长、科主任大多由医学博士担任。

哈尔滨现存最早的铁路建筑

1935年后在中东铁路医院工作的苏联医生随中东铁路员工一起撤回了苏联,满铁医院的医务人员和职工以日本人为主。后来,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线军医缺员,就从满铁医院开始抽调医护人员去前线。这种情况下,才开始从新京(长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招收少量中国医生。但待遇却是两重天。

哈尔滨现存最早的铁路建筑

哈尔滨现存最早的铁路建筑

哈尔滨现存最早的铁路建筑

中国医生在医院处处受歧视,工资只有同级日本医生的一半。像到铁路沿线各站点巡诊的这类苦差事,日本医生不愿意去,这活儿也就自然落了到中国医生的头上。

这个医院名义上是铁路医院,是为铁路员工服务的,但中国籍铁路员工在看病时也受到歧视,他们生病了只能到满铁医院退职医师开的诊所看病,或到市内诊所自己花钱看病,因为满铁医院规定,只有“职员”以上职务的人才能给挂号,而中国员工绝大部分为“雇员”或“佣员”,不能享受在这里看病的待遇。

哈尔滨现存最早的铁路建筑

1945年8月19日,这所医院被苏联红军接管,做临时战伤医院。8月23日,李兆麟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从牡丹江乘火车到达哈尔滨,就在这所医院的门诊部成立了抗日联军哈尔滨办事处。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东北民主联军接管了这家医院,并改名为东北铁路总局中央医院。

为全力支援解放战争,上级决定把铁路医院改名为临时战伤医院,接收第四野战军从前线送来的伤员。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长铁路协定》,原中东铁路改由中苏两国共管,2月成立了中长铁路管理局,哈尔滨铁路医院也改称为中长铁路中央医院。苏联方面还陆续派来了50多位专家,充实管理部门和医疗一线。

1952年中长铁路共管结束后,成立了哈尔滨铁路局,医院也随之改名为哈尔滨铁路局中心医院。

2004年9月17日,根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哈尔滨铁路局中心医院整体归划地方,组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但随之而来的是该家医院由于扩建新病房,而不断拆毁老房子,引起了市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哈尔滨市两位政协委员在2005年两会期间递交了《原铁路中心医院老建筑群亟待整体保护》的提案,10位专家学者也呼吁拯救原哈尔滨中心医院的欧式建筑群,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住这些老建筑被毁的命运。原设备科、洗衣房、病案室等一批精美的老建筑,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倒塌了。原急救中心小楼因临街太引人注意,才得以幸存,成为哈尔滨年代最久远的历史建筑。

润古

刘延年,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老明信片中的黑龙江》、《老街轶事-哈尔滨建筑背后的故事》、《黑龙江邮史文存》、《老街余韵-哈尔滨建筑风情》等。今日头条专栏ID: llyn润古,联系方式:个人微信号 lyn560606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