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夏都”的称谓可以休矣

不知何人、何年何月何日起,把蜚声世界的国际名城哈尔滨,突然冠以“冰城夏都”的称谓。这个叫法,一开始尚且羞羞答答,可现如今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几乎取代哈尔滨本身的称呼了。

何以为“冰城”呢?查遍字典、词典皆无所获。顾名思义,就理解为冰的城市或者冰冷的城市吧。

难道哈尔滨真的有那么寒冷吗?非也!作为一个哈尔滨人,我是了解自己家乡的冷暖的。哈尔滨地处于东经126度、北纬45度,是属于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中温带地区。哈尔滨的冬天,最冷的气温虽然达到过36度左右,但是也不过一周左右时间。而一般大都是在零下十几度和二十左右度徘徊,整个冬天较冷的时间也不过三个月左右。再说,哈尔滨就是在中国也不属于最冷的城市,内蒙呼伦贝尔的根河市最低温度达到过零下58度。而哈尔滨也不属于世界最冷的地方,加拿大的马更些谷地,曾出现零下62度的极端气温。所以,把哈尔滨命名为冰城,就气候上而言是没有一点儿道理的。既然如此,这些人又何以而为之呢?我们感到十分的诧异和大惑不解。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文章说:“《揭秘哈尔滨别名“冰城”的废与兴》以清晰的脉络阐明了辽金时期就出现过“冰城”之名。”哇塞!这则史料假如有案可稽,那可真是天大的喜讯。然而,当时哈尔滨周边的一些地区如绥化、肇东、肇州、巴彦、通河、宾县、阿城、兰西、木兰、穆棱、七台河等地都被辽、金等朝代设置,唯独哈尔滨一直一片荒芜、无人光顾。直到大以后,才被过路者起名为“天鹅”“扁岛”“大坟墓”等等的称呼。据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哈尔滨市志》“大事记”第10页记载:“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 汉文‘哈尔滨’一词出现在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

总而言之,一个世纪之前,哈尔滨这个地方尚且是一片荒野,哪来的城市呢?没有城市,又哪来的“冰城”之说呢?所以,经过仔细琢磨推理,觉得不那么对劲儿。辽金时期的这条“冰城”信息,是根据哪个文献资料?哪本历史书中的记载由来呢?

该篇报道又说:“ 1979年1月6日,相声演员马季、唐杰忠应央视之邀到哈拍摄电视片《逛冰城》,该片在央视播出,哈尔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被叫出“冰城”的别名。”相声是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语言艺术,所说根本不足为凭。相声演员还经常用东北地方方言当做哈尔滨人说话来搞笑,曾经有个南方人问我,你怎么不说东北话呢?殊不知,哈尔滨的居民虽然生活在哈尔滨,但是他们的祖籍大都是山东河北,根本不说东北地方话,说的是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就连哈尔滨人学俄语,俄罗斯人都认同,发音非常标准,类同标准的莫斯科口音。

其实,哈尔滨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是一个以“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的”称呼蜚声国内外了。近些年,又给哈尔滨取了一个“冰城”的绰号,是对哈尔滨的重大伤害和亵渎。本来,前些年哈尔滨举办“大冬会”时,这个称呼曾经引起过一部分国内外人士的不解和非议,而一度偃旗息鼓。但如今,为了哈尔滨冰雪旅游项目的宣传又红火起来。

振兴哈尔滨的重要举措就是要融资,而“冰城”的概念和称呼,令投资者望而生畏、闻而惊心。可是哈尔滨果真冷的如此令人恐怖吗?当然,对于旅游者而言,来哈尔滨玩儿一玩儿,欣赏一下哈尔滨的冰灯和冰雪景观颇有新鲜刺激感,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从人居环境和投资成本来说得不偿失,那就得思虑再三、犹豫不前了。

至于“夏都”的说法那就更不合适了,这恐怕是因为因为哈尔滨的夏季,最热时的温度还达到过36度多,所以,为哈尔滨起别名冰城者不能自圆其说,就随便再来个“夏都”吧。可是请问哈尔滨是什么“都”呀?

岂不知,现在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城市和地区敢自称为“夏都”的,这是因为全世界公认的德国的“巴登巴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夏都”。

“巴登巴登”是德国符腾堡州黑森林西麓的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城。城内有古老的温泉、浴池、赌场、剧场、跑马场等高级的娱乐设施。是欧洲阔佬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被誉为欧洲的夏都由来已久。世界名流接踵而至,例如罗马皇帝卡拉卡拉、俾斯麦、瓦格纳等都来过此地。拿破仑三世曾多次来此小住;威廉皇帝也曾携全家前来消夏;此外,还接待过俾斯麦、维多利亚女王、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以及普鲁士的威廉等,这些君主、政治家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德国大作曲家瓦格纳和勃拉姆斯,还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舒曼、李斯特、德拉克罗瓦都来过这儿。他们喜欢选择这个地方聚会、沐浴、休闲、度假,或者寻找创作灵感。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在这里5分钟你会忘记自己,10分钟你会忘记时间,20分钟你会忘记世界。”

有人附带“夏都”构思,索性来个哈尔滨“湿地游”吧!虽然松花江以北10公里范围内曾经是城市的排涝地区,叫做湿地不无道理,但是,近年来,“南扩北越”政策的落实,占据了大量的区域,据说有的湿地区域还需抽水保持,如果把“湿地” 作为一个旅游景也还不错,如果大打“湿地”牌的话,那可就是用自己的“二、三流”的东西与人家一流的东西媲美了。近在咫尺的齐齐哈尔扎龙湿地,何处湿地比得了?不仅面积庞大,而且人家那儿还有丹顶鹤?

难道“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还不足以比“冰城夏都”更吸引游人吗?

其实,凭借哈尔滨的历史底蕴,经过刻意的发展,完全可以成为“巴登巴登”那样的地方,当然,尚需有待时日。

总之,“哈尔滨”三个字,有史以来就是这座城市最值钱的商标。当你走遍全国,抑或遨游世界,当得知你来自哈尔滨,无论什么民族和国家,无不投以青睐热情接待,这就是哈尔滨这座移民城市的特殊魅力和哈尔滨人的特殊气质使然。

世界各国都制定有《名城法》,其中规定禁止给名城起外号。不知中国有此法律否?

适可而止吧!别让任意、随意的行为毁了哈尔滨这座世界名城。

“冰城夏都”的这个称谓可以休矣!

李忠义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相关推荐

1 条评论

  1. 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