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红色情怀”

今年78岁,有着59年党龄的王士屛老师退休前是省委党校干部,现任黑龙江省红色收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文博专业研究员。

一生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王老,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存革命史料和历史见证,他从1959年开始红色收藏,至今近六十年,收藏有:100余处革命圣地资料、100余部革命历史和伟大领袖大型画册、100余幅中国百年经典名画、100余幅中国百年经典照片、100余部中国百年经典影片、100余本革命领袖风采挂历、1000余位中共党史人物传记、1000余位中华英烈传略、1000余册期刊画报等。

王老购置这些资料算下来所耗资金近百万,而他和老伴至今还住在只有五十多米的陋室里。

一 、一片痴心 追求梦想

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王老,上小学时就喜欢听老师讲英雄的故事,特别是红军长征的故事–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等,英雄们的壮举在他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后来他参军,在部队的大熔炉里,更是得到了政治思想教育,那个时候,他看不够报告文学《红旗飘飘》,听不够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读不够毛主席的诗词七律《长征》……渐渐地,他心里萌动了一个念头,收集党的历史资料,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从1959年10月在全国人民欢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王老收藏了著名画家董希文先生的名作《开国大典》(印刷品)开始,王老就走上了收藏红色史料、传播红色文化之路。

王老有个懂他的好老伴白老师,白老师是中学历史老师,知道历史资料的重要性,对他的举动非常支持。

于是,从结婚就不管家务的王老,把全部精力几乎都投入到了收集资料中,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开支用白老师微薄的工资支撑着。白老师曾经笑侃道:经常是让他买酱油和菜,他却捧着一堆书回来了。

老道外周末卖旧书的地摊摆了二十年,从十六道街、二十道街到现在的南直桥下,王老风雨无阻每个周六上午准时带着他的手推车出现,地摊主没有不认识王老的,有时遇到了好书就给他事先留好,这二十年里,光在这里的花销就有二十多万。

夫妻俩的生活是清贫的,甚至在孩子们长身体的时候是捉襟见肘的,但两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每一次淘回来的书籍和画册两人都像拿到珍宝一样喜悦。

王老收集到的书籍占满了他们居室,被称为“家庭博物馆”,小小的居室几乎落不下脚,女儿、女婿理解爸妈,今年把老俩口接到自己家里同住,这样,原来的房子彻底做了红色收藏的阵地。马上就要写完回忆录的王老,下一步就可以大显身手,把所有的收藏珍品整理归类了。

二、长征路上寻觅史迹

从1988年开始到退休后,王老满怀激情开始了红色之旅,他和老伴有计划、有目的地沿着我党我军历史的脉络,追寻先辈们的足迹,一次次踏上寻根溯源的红色之路,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走访了韶山、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等遍布全国各地的100余处革命圣地。

王老说,每到一处1圣地都深受教育,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境界都得到升华。

在一大会议纪念馆,他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时13位代表的巨大群体蜡像;在嘉兴,一艘“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宣言》;在井冈山,他们感受到红色火种在这里点燃的激情;在瑞金,碑墙上印满了烈士的名字;在遵义,他们又一次被党和中央英明的决策而折服……走在红色之路上,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更让他们坚定了红色收藏的决心。

红色之路不仅仅是参观学习的过程,更有着风险。比如,2010年5月他们到达四川雅安,准备吃过午饭去泸定桥,饭店里就餐的人们听到他们的对话,纷纷聚过来,告诫他们不要去了,途中的路坡度大、弯道多,山高路险,到处是悬崖峭壁,若是遇上大雨山体滑坡,随时有生命危险。两个人主意已定,再三谢过大家的好意,还是决定搭当地的公交车(面包车)继续前行。

果然行驶在弯弯曲曲的盘山道上时,两侧全是崇山峻岭,悬崖高入云天,下面是万丈深渊,到了快天黑的时候,下起了雨,伴着越来越大的雨声,耳旁不时响起滚落下来的山石砸在路面上的“砰砰”声音,两个人互相攥紧了手,经历提心吊胆的几个小时后,近午夜到达目的地。

就在这次旅行中,王老看到了红军大渡河时乘坐的简陋的木船,听到了冒着生命危险护送红军的70名船工的事迹,他一步一步走在大渡河上面的铁索桥上,随着桥的晃动,感受着当年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战斗的悲壮和艰难,此时,他才真正了解什么是“红军”,什么是“长征”……

王老随身携带一件宝贝,从不离身,那是一个陈旧的笔记本,扉页上有毛泽东的儿媳邵华、孙子毛新宇、曾经的卫士李家骥和保健医王鹤滨同志的签字,还有他和老伴所走的红色之路上当地纪念馆的戳印,笔记本的后半部是他整理出来的他的红色收藏目录。

每当他把从革命圣地收集来的史料堆放在书房的桌子上,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灯光下他一件件整理着,仿佛自己置身在那个艰苦的环境里,亲身经历战斗岁月的洗礼,心中总是感慨万分,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想让更多的人分享他收藏的成果,他想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传播、发扬光大红色精神。

三,举办展览弘扬经典

从1999年9月9日起,王老的生活又多了许多内容。首先,他的“中国革命史料家庭收藏馆”义务向社会开放,使周围社区居民、退休人员、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2003年,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为他颁发了“哈尔滨民间个人收藏馆优秀创办奖”。

2002年建党81周年纪念日,在省委党校图书馆大厅举办了以“光辉的历程 永恒的丰碑”为题的中共党史图片展,展出期间,有1200多人参观学习。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王老又精心制作了120块展板,以“光辉的历程 永恒的丰碑–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为题,举办了红色经典巡回展。此次展览在南岗展览馆、南岗区委党校等20余处展出,累计参观人数2万余人,起到了“流动的党史纪念馆”的作用。

在举办流动巡回展的同时,王老又办起了固定性的展览。2015年7月建党94周年之际,他用自己多年收藏的100余幅反映中共党史内容的经典名画,在保健路街道办事处创办了“中共党史展览馆”,到目前为止,接待上千余人参观,反响颇大,有的观众留言:“在这里感悟历史,在这里体味沧桑”、“爱国主题永不过时,爱国形象永具魅力,爱国精神永放光芒”。现在,这里已被南岗区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岗区“红色旅游文化景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老曾荣获为全国红色收藏先进个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黑龙江省文明家庭标兵等等荣誉称号。他真正做到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红色收藏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王老说,在举办党史展览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越来越感到,利用好红色资源、继承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要有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崇高信仰、一种精神支柱。

这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交出的一份赤胆忠心的答卷,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红色情怀。

于秋月

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QQ:1091677266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