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博克图

博克图,蒙语译为“有鹿的地方”,亦或有路的地方。因为有了铁路,才带来这座小镇的兴衰。如今,有鹿的地方再也没有鹿,而有路的地方,正随着火车提速,慢慢的落在了后面。更多的列车不经停留,从这里呼啸而过。曾经重要的铁路重镇变得没那么重要。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逐渐老去。

五月中旬的博克图,夏至未至,刚刚终霜。喇嘛山的达子香花期已经结束,而这里,榆树还未抽出新芽。清晨,初升的太阳驱散了薄雾,小镇勉强醒来。从巴林开始,向西,海拔在升高,兴安岭的小气候逐渐显现。夏季凉爽短暂,冬季格外漫长。这里是西伯利亚寒流南下的通道,不过好在待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寒冷。有鹿的地方,经历近一个世纪的开发和沉淀,充斥着俄国田园风格的小镇呈现在眼前,印入脑海中,好像和想象中的俄国乡村别无二致。

短短几个小时,仓促结束博克图的行程。这个依山坡而建的小镇,比起同样因中东铁路而闻名的昂昂溪,横道诃子,更多了份未开发的原始和不为人知的清静。如果同时期修建的木质教堂和火车站能保留下来,大概就更完美了。即便如此仍感觉博克图,不虚此行。

因兴安岭隧道的重要意义而诞生的小镇,连绵的扇形机车库,像手风琴般的建筑,尽管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同在。

1995年蒸汽机车换代为内燃机车,水塔停止使用,前些年险些拆除,后经修复,终究少了份时间打磨过的质朴。

这样的建筑,应该是当初的工程师住宅?兴安岭隧道的重要性,使得这里在铁路修建时期云集了大量的铁路工程师,兴安岭隧道设计使用年限60年,如今超期使用40年有余,修建隧道的工程师,配得上居住这么精美的石头房子。

门斗,隔绝室外的温度,使得屋里冬暖夏凉……虽然已经搬走了,但还是得到主人精心的打理

这栋房子难得还有主人居住,曾经的双户型后来不知道住了多少户。主人家的木地板很厚重,地板收拾得很干净。

外貌普通的段长住宅,内部已被有识之士修复了俄式壁炉,安装俄式暖气片,保存着厚重的木地板,老旧的俄式办公桌椅和家具, 俨然是私人博物馆。今天,在一个没落的小镇能欣赏到这样的场景,甚是幸运。

如今,兴安岭停止采伐。丰富的木材资源历经几个世纪的积淀,随着采伐终将枯竭。堆积的燃料,意义不如原来那么大了。

这个建筑的职能应该是厕所,想必也有相当长的历史了

1969年沈阳军区在此组建守备5师,于1992年撤编,在此驻扎23年。博克图是建国历史上唯一驻有整编师的镇,战略地位由此可见。暂且不提历史上苏联和日本对博克图的重视。充斥着大标语的5师师部,现列入保护建筑,但愿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更多建筑,闲置下来,人们搬入新居。这里只是存储物品和种植农作物的好地方,难得的是这里被保留了下来。

仍在营业的国营商店—第二百货,尽管已经归个人所有,但是时代的气息不减,这样的商店只有在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才能找到吧,微信和支付宝在这里尚未普及,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从这里走出去看世界,而老者,愿意享受生活的安逸,或者说没有离开这里的权利和机会了。

橱窗早已陈旧,摆放的商品款式不再新颖,品种也不再丰富,只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平高了,就开始嫌弃这样的百货商店?想当初,这里的售货员,也一定是令人向往的职业,再普通的商品,也一定是凭票供应的。

博克图警察署,应该是博克图建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在整个铁路沿线,其样式也是独特的。没有经过“修旧如旧”修复,保持百年前的风貌,不知道算不算比较好的归宿。

靠近兴安岭的地方总是不缺木材,这里的木刻楞和木板房精致得引人注目,继续沿铁路向西至螺旋展线–新南沟和伊列克得,还有更多的木质建筑,时间有限,未来得及走到,甚是遗憾

东北林区从前最传统的 “板夹泥”住宅,厚实的墙体是抵御严冬的有效保障。没有俄国住宅样式简洁明快,多了份白山黑水间产生的智慧。在靠近城市的乡村这样的房屋早已消失,只有这偏于一隅的地方才得以大量保留

日本满铁时期修建的三角飘窗样式的白桦寮,是兵营还是……,无从考究

琴心剑胆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会选择在这里--哈尔滨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