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近代民族工业的遗迹:裕昌源火磨

1940年,呼兰籍著名女作家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呼兰河传》。作家在开场写小城呼兰河的时候有这样的描写:

    “东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红色的好砖砌起来的大烟筒是非常高的,听说那火磨里边进去不得,那里边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会把人用火烧死,不然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为有火,听说那里边不用马,或是毛驴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为尽是用火,岂不把火磨烧着了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准参观的。听说门口站着守卫。”

       幼年萧红印象中的“火磨”,幼稚而可笑,还带些顽皮。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黑龙江人民对近代工业,简单朴素,略显愚昧地认知。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沙俄开始修筑中东铁路。黑龙江地广人稀,几乎没有近代工业,米粮加工还停留在人力、畜力阶段,无法满足突然而至修路人员的需要。清朝末年一直被视为禁地的黑龙江,也开垦了数量可观的肥沃土地;肥沃的土地盛产大豆、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给新兴的面粉加工业提供了丰富原料来源。俄方为了保障修路人员的食粮,也想在未来加强对满洲的控制权,开始筹建机器制粉企业。随着铁路线的延伸,一座座近代制粉厂接踵而至……到1927年东省铁路公司经济调查局 编辑的《北满与东省铁路》上说:“计现在哈埠共有二十三家。沿线十二家。每昼夜出产总数为二百五十吨(四十万斤)。其在沿线者。为海拉尔、博克图、富拉尔基、昂昂溪、安达、阿什河、一面坡、宽城子各一家。”


         铁路沿线新兴的制粉厂已经采用德国西门子的机器设备,日产面粉数量极大。基本满足了铁路周边地区一时的需求。俄国人于1903年创办了一面坡公和利号火磨(公和利面粉厂),采用瓦斯机转动钢辊磨,日年产量360万公斤。生产的面粉颗粒大,俗称”砂子面”。三年前我前往一面坡对该处火磨遗址做了系统地勘查。

       那么在中东铁路沿线还有完整的“火磨”遗迹吗?

安达县志》记载:公元1918年(民国7年),安达站韩德恒投资20万大洋建起第一家以加工小麦为主的裕达(后改称吉祥、裕昌源)火磨,开始使用蒸汽机制粉,俗称“北火磨”。

另据《北满与东清铁路》记载:“二十年代,安达站每年发货运载数量
在西线各站居第一位,在中东铁路各站居第二位,仅次于哈尔滨站。”当时有“填不满的安达站”之说和“国际粮场”之称。

       这种情形被中国一位杰出人物用文字记载下来。1920年,年仅21岁的瞿秋白以记者的身份前往苏俄,考察革命后的苏俄。中途因为谢苗诺夫与苏俄远东红军在满洲里至俄罗斯赤塔一线作战,在哈尔滨耽搁了几十天。战事结束,他乘火车继续前往苏俄。他在《饿乡纪程》中写道“满哈道上沿站多少都有存积的粮食”;“原来自从西伯利亚和中国的商务关系断绝,沿站一堆一堆禾麦,盖着积雪,愁惨惨对着凄凉的天色”。

       安达便利的火车交通,丰富的粮食资源;中东铁路西线折返段,又是二等大站。注定安达会在20世纪初,那场新兴的机械加工面粉业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2013年春节前,为了拍摄幸存的羊草站,我早早起来,徒步赶往几公里以外的龙凤汽车站。平时门可罗雀的车站广场,此刻正逢春节来临,等车地点人头涌动。只有先拿到票以后才能上车,而昨晚的一场大雪,道路湿滑,又使得往返的司机不敢快开,苦熬了两个小时才赶到安达站。辗转从羊草回来,简单的吃点饭,看看时间才下午两点半。我于是决定徒步去安达西的太平桥村。

       翻过天桥,来到安达铁西,一片破落的场景,街道污水遍地。我无意中发现了铁西尚存几座俄式老建筑,经询问住户,他说,这里还没有文物部门来调查过。估计安达铁东俄式历史建筑多,而忽略铁西历史建筑。这几座建筑,从结构和布局分析,是当年沙俄铁路护路军的兵营。

       我沿着坎坷不平的街道继续向北走。忽然,前面一座高大的建筑吸引了我的注意。该建筑主体为五层楼房,均用红砖砌筑,铁瓦屋顶;有一座高耸的大烟囱。我仰望建筑,呆立许久。此建筑和一面坡公和利火磨厂完全一致。下图是现今安达市精制面粉厂(原裕昌源火磨)。

      “你是来看面粉厂的”?一位赶马车的大哥迎面过来。

        他说:“这是安达县制粉厂,我以前在厂里干活,面粉厂直到98年停产,在对面修了座粮库,只收粮食,不加工了”。
     
       我问道:“面粉厂是年建立的”?他说:“过去都叫老火磨,在后面有字,写着哪年建的”?天色渐晚
,想看建筑正面得从粮库进去,我放弃这个想法。决定从面粉厂家属楼绕到建筑的另一侧。

       随着中东铁路开工后,俄罗斯人从东面——绥芬河和西面——满洲里也蜂拥而至安达。据资料统计:以俄罗斯为主的欧美籍居民总人数在20世纪20年代曾高达1万多人,从清末至建国初期的安达形成“华俄兼容,满蒙并包”的地域文化特征。如今俄式面包、香肠、啤酒,满豆包、杀猪菜,蒙式涮羊肉和中原饮食在安达同样受欢迎。

       在清末黑龙江地方为了争取被中东铁路公司侵占的土地权益。1911年1月17日(宣统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安达厅通判翟文选为划清铁路界给黑龙江民政使的事呈,上面写道:“本年秋收稍丰,安达站又多粮客,将来必为本厅粮业总汇之区”。

      十多年后,翟文选的预言成为现实。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安达站粮食市场兴盛。安达至拜泉、海伦等县大道开通后,大批国内外粮商云集安达站,粮食运进输出繁忙。秋季,周围十几个县的运粮大车昼夜不断,每日不下二三千辆,安达站的粮食堆积如山。经铁路运销国内外的粮食,旺季一昼夜运出十几列车。

       如此众多的人口;地理位置的适合;丰富的粮食资源,外加俄日资本新建火磨获得巨额利益的刺激,安达出现近代面粉加工业火磨厂是历史的必然。

      “火磨”听起来很奇怪的名字。萧红写的小城呼兰河的人们,也对火磨非常不解。偏偏那时候面粉加工又极其重要,外人又不能进去观看。就是现如今人们也会觉得面粉厂一按电钮,小麦颗粒随电机的飞转瞬间变成洁白的面粉了。

       加工面粉和火会有关系啊?

  其实人类加工面粉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的磨房用畜力拉磨,“咯吱咯吱”的转呀,一天也出不了多少面粉。中世纪后用古老的风车带动辊子碾磨谷物,效率提高了一些。英国人瓦特把人类带进“蒸汽时代”后。面粉厂加工业开始用木材、煤炭或者瓦斯等为燃料,在锅炉里燃烧产生蒸汽后,推动铁箍箍成的磨盘。铁质的磨盘硬度大,磨粉效力取得历史的飞跃,面粉的质量也比较好。火磨厂开工的时候,锅炉里是熊熊的烈火,因此称为“火磨”,也就是“机器面粉加工厂”。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减轻了对我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无力进行经济侵略。此时,西方国家及中国国内都需要大量的粮食。我国出现了一个兴办资本主义工业的浪潮,机器面粉厂是民族资本投资的重要产业。东北丰富的粮食资源,促使国内外资本纷纷到东北抢购粮食,特别是面粉。北满华侨制粉业和官僚制粉业已纷纷兴起,获得极大的利润。

       由于时局变化,东北粮仓逐渐衰落。适逢当时由民族资本家兴办的新式面粉厂开业,采用锅炉蒸汽作为动力的“火磨”加工面粉,工效自然非传统石磨所能企及。安达站第一家机械制粉工厂裕达火磨(今制粉厂址)开业也在这个时候开业了。据老火磨里面装煤的师傅介绍:火磨厂现名为安达县制粉广,位于于安达镇铁西一道街,于1961年在原裕昌源火磨旧址利用原磨楼恢复建厂,1962年投产,隶属于安达市粮食局。

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安达面粉厂大磨楼,由于地处还没有大规模开发楼盘的安达铁西,老火磨不在拆迁范围之内。这座曾见证了安达民族资本发展史的老厂命运,并没有引来人们过多的关注!2012年为了开发楼盘,安达拆掉了“南火磨”。安达文物部门应该尽快保护这座工业历史建筑,避免“南火磨”的不幸在此降临。
  
       人去厂空,破败不堪。昔日安达的第一火磨,如今孤零零耸立在安达铁西。我从一扇破损的门穿进老建筑里面,厚厚的灰尘,走过后留下深深的脚印。老建筑百年后依然十分坚固。萧红在小说写道:“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红色的好砖砌起来的大烟筒是非常高的”。她为什么会说红色的好砖,这和二十世纪初中国工业有关系,那时候的中国建筑用一种手工压制的青砖,比不上俄国用机械压制的红砖质量好。安达火磨红砖建筑历经百年风雨,还没有坍塌。

雪狼刀风

陈文龙,1967年出生,黑龙江省大庆市人。高级经济师、摄影师、户外旅行者。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近三十年,研究主要方向为远东近代史、中俄关系史和中东铁路历史。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中俄关系史学科的骨干成员,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地方志学会会员,一点资讯签约作者。近年来自费考察中东铁路,并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地理》、《铁道知识》、《看历史》、《环球人文地理》、《中国地名》、《华夏地理》、《黑龙江史志》、《北国旅游》、《哈尔滨史志》、《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大庆日报》、俄罗斯赤塔日报、俄罗斯效果报(周刊)等杂志报刊以及网易、新浪、搜狐、凤凰网和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家主流网站,发表了大量有关中东铁路历史建筑现状调查的文字和图片。联系方式:jinsedao@126.com 13845995750

相关推荐

1 条评论

  1. 张澍

    这个裕昌源火磨不是安达籍的民族资本家所建。记忆中是哈尔滨的天兴福火磨家的分号。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