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印刷《毛泽东选集》的地点——哈尔滨“人头楼”

中山路和六顺街交口处,是香坊区六合街171号建筑(今哈尔滨铁路局印刷厂)。厂门前有一小块绿地,零散地种植十几棵参天大树。树荫下的水泥桌旁,围坐着一些老人,有下棋的,玩纸牌的,还有几个悠闲地唱着京戏。

我向一位老者询问,他说:“这里就是老铁路印刷厂。”

看我背着摄影器材,老者神秘的对我说道:“以前印刷厂和铁路,被“叶立钦的爷爷”抢去了,后来毛主席从“叶立钦的爸爸”手里要回来的,是拿海参崴换得,咱们还是吃亏了。”

哈尔滨“人头楼”

望着老者慈爱地笑容,我没有打断他的话。一位朴实的中国老人记忆力里,中东铁路和乌苏里江以东是中国的,他心目中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没有要回海参崴,使他倍感惋惜。其实中国当年收回中东铁路、旅顺军港的主权,以及新疆三区回归中央管理,也是非常伟大的。至于后来总有人说应该连乌苏里江以东、外蒙古都应收回,这个要求在当时历史情况下是不切实际的。

老者还说:“前几天来了一伙“叶利钦的孙子”,想买厂房建立图书馆和博物馆。”

我问:“结果怎么样?谈成了吗?”

“好像没有,得报有关领导批准,要是上面还出李鸿章,房子估计保不住了。哈尔滨铁路没准又改名叫“中东铁路”了,我以后的退休金就拿卢布了。”老者言语带有一丝嬉笑。

离开老人,我来到印刷厂围墙大门,一位保安请示值班领导后同意我进去。

绿树婆娑的俄式花园庭院呈现在眼前。

哈尔滨“人头楼”

哈尔滨“人头楼”

中东铁路印刷厂由中俄双方投资。1946年10月,改名东北铁路印刷厂。1953年改为哈尔滨铁路局印刷厂,一直沿用到现在。走进大门各种宣传广告映入眼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百年的企业文化,”质量第一,客户至上”是我们始终不变的信条。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紧跟时代步伐,引进了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再次成为行业内的排头兵。”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这栋建筑曾印刷过2万册《毛泽东选集》而闻名遐迩。

哈尔滨“人头楼”

此建筑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新颖别致。墙面红色,线条白色分布,墙面和立柱组合凹凸变化,呈现的不对称性,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趣。印刷厂房需要采光充足,建筑的窗户比一般俄罗斯铁路老建筑要高大,而且是铸铁的窗框,排列有序大面积的玻璃窗,窗与窗之间饰有方格形图案点缀,给冰冷的工业机械厂房带来一点温馨。建筑东侧的入口处,台阶两侧的护台有精五角星的图案。哈尔滨市一类建筑保护牌清晰的写到“建筑年代1924年”。媒体对此建筑的年代有“1989   1903   1928”等说法。那个才是印刷厂真正的建筑年代?

哈尔滨“人头楼”

推开大楼敞开的木门,我走了进去。宽敞明亮建筑内部,一部使用的百年老电梯还在运转,走廊楼梯精美的铁制的立杆和坚固的木质把手,依然完好。环顾四周,门、窗、地板、窗台等随处可见百年的痕迹。由于是国庆节办公室无人,不能进里面看那些老的设备。

走出大楼,我转到楼房的西侧,在四层和三层的房檐下的立柱上,雕刻七个西方人头,其中靠近两侧楼体突出部分的角上是半个人头。人头像是个带着大帽子的东正教徒,从两耳鬓下垂到肩部是白色水泥状飘带,人们习惯称它为“人头楼”。

哈尔滨“人头楼”

庭院里种植些低矮的果树、丁香,疏于修剪的草坪,荒草甚多。

一位在围墙外的中年人,富有兴趣的和我搭话:“我看你在里面拍半天了,我是印刷厂房产科的,对建筑非常熟悉。”

看他如此地关注我,我走出大门后和他攀谈起来。原来哈尔滨铁路印刷厂以前效益非常好,主要承接哈局票务印刷和一些文件。随着电脑时代的冲击,各个单位都能自己印材料了,火车票也是站里直接打印,辉煌的时代过去了。

据他说,厂子以前在香坊公园附近,二十年代迁到这里来的。从他的话可以断定,有些媒体把铁路印刷厂成立的时间,与这座建筑的建设时间混淆了,以至于说建筑是1924年的。1945年8月日本投降,哈尔滨光复了,铁路印刷厂有日本女人在干活,后来都被苏联人,从大连遣送回国了。

哈尔滨“人头楼”

“建筑中间部分是老的,两侧是后期接建的。”他用手指点道。

接建的建筑风格与主体一致,而墙体的水泥抹面部分脱落了。据说,新搭建的才二十年。可损坏程度超过百年建筑。

他还说,“文革”期间,哈尔滨是“反帝反修”的前沿,铁路印刷厂楼体上的俄罗斯“人头”岂能容留。就找了个下放劳动“右派分子”,反正他的死活没人管,摔死拉倒,就用一根绳子吊着他,用水泥将人头糊死。

“当年糊人头的右派,如今快八十了,还活着呢。”他笑呵呵的说。笑声中看出,他宽容了这个荒诞的故事。

哈尔滨“人头楼”

哈尔滨“人头楼”

该厂于2004年,对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聘请工人去掉了“人头”上的水泥覆盖物,幸运的是水泥标号不够,还是老右派故意没糊牢固。维修时候,工人轻轻敲打,外面糊的水泥轻易剥落了,人头像丝毫无损,现今建筑上的“人头”,又得以出现人们的视野里。

临走时,向我介绍情况的房产科师傅还说:“香坊区准备开发印刷厂搞旅游,可一直没有落实。”

我说:“可以建立印刷厂博物馆呀!馆内在开俄式咖啡屋,零售一些纪念品。”

“可惜以前的设备都拆除变卖了,没有老设备也不像博物馆呀。”

我们分别时,他一再说,等我再来的时候,看看厂房内部也算是“文物”的印刷设备和办公用品。

哈尔滨“人头楼”

哈尔滨“人头楼”

雪狼刀风

陈文龙,1967年出生,黑龙江省大庆市人。高级经济师、摄影师、户外旅行者。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近三十年,研究主要方向为远东近代史、中俄关系史和中东铁路历史。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中俄关系史学科的骨干成员,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地方志学会会员,一点资讯签约作者。近年来自费考察中东铁路,并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地理》、《铁道知识》、《看历史》、《环球人文地理》、《中国地名》、《华夏地理》、《黑龙江史志》、《北国旅游》、《哈尔滨史志》、《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大庆日报》、俄罗斯赤塔日报、俄罗斯效果报(周刊)等杂志报刊以及网易、新浪、搜狐、凤凰网和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家主流网站,发表了大量有关中东铁路历史建筑现状调查的文字和图片。联系方式:jinsedao@126.com 13845995750

相关推荐

2 条评论

  1. atying

    很漂亮啊

  2. 哈尔滨也有许多其他可有人头的建筑,但这个建筑上的人头是胡子最多的,哈哈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