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哈尔滨辉煌历史 创建北疆滨城新的辉煌

当代的中国,正处在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沿,改革开放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全国上下,各大中城市,在改革、开放、发展中已经是一片辉煌。然而,在现代工业的发展中进步成长起来的哈尔滨,却还没有融入时代的潮流、还没有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

众所周知,哈尔滨可不是一个平庸的城市啊!

哈尔滨早在二十世纪初叶,就以“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的美誉闻名遐迩于国内外;就被纳入国际市场体系,成为著名的东方国际贸易中心,成为可与香港、上海等城市媲美的国际性商贸大都市了。就是现在,当你周游中国,抑或遨游世界,只要知道你是哈尔滨人,无不受到青睐而刮目相看。这说明,尽管哈尔滨经了历世纪风雨,但是,它展现给世人的魅力依然存在。这就是欧洲几个世纪的文化积淀与齐鲁燕赵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在哈尔滨碰撞融合所产生的特殊人文风情和文化气质所致。这一特点,可并不是哪个城市都具备的!

所以,只要遵循历史的发展规律,重视哈尔滨的宝贵资源,那么,哈尔滨的振兴和崛起必然会指日可待。

Image by <a href="https://pixabay.com/users/qimono-1962238/?utm_source=link-attribution&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image&utm_content=1495858">Arek Socha</a> from <a href="https://pixabay.com/?utm_source=link-attribution&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image&utm_content=1495858">Pixabay</a>

Image by Arek Socha from Pixabay

发展哈尔滨的经济、振兴哈尔滨,首先应该全面规划一下哈尔滨的中心城区和所属区县的整体计划,然后制定不同的既有特色,又有关联的发展规划。

其实,哈尔滨的区划,譬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松北区等区划,都不是单纯的按照街道地区划分的,都是历史原因形成的。而且哈尔滨周边的区县的历史,甚至远比哈尔滨的历史更加悠久,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是哈尔滨市与其他城市的区别所在。因为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实,哈尔滨三个字,在以往世人的眼里,指的是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等几个老城区,这些老城区才是国内外人士熟识和瞩目的地方。

要想发展、振兴哈尔滨,必须以哈尔滨老城区为龙头,展开大规模、突击性的城市修饰建设,彰显哈尔滨的欧亚风格的形式,让欧洲的文化积淀的各个方面,重新成为哈尔滨老城区的主要风格和主体色调。加大、加强哈尔滨老城区的旅游、商服,娱乐等项目,让视觉和现实体验,让如今已经模糊了哈尔滨昔日辉煌的人们,去触摸中东铁路时期哈尔滨的壮观景象。重新吸引世界的关注,就会像中东铁路修建期间那样,让世界各国的企业家蜂拥而至,使哈尔滨的经济腾飞。

试想,当前无论把哈尔滨的那一个区建设得金碧辉煌、哪一个方面发展的出类拔萃,都不能振兴哈尔滨。因为全国很多一、二线城市,都以火箭的速度达到了一定高度。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去发展,那是根本不可能迎头赶上的,主要的原则和办法就是独辟蹊径,找到一个适合哈尔滨经济发展的特殊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纵观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全是根据自己城市的历史特点发展建设,使其令人瞩目,吸引人们前往旅游观光,这是一种博取人们青睐的简单可行的最好办法。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闪光点,没有值得人们关注的东西,那就不能吸引人们前来投资。必须让人喜欢、招人待见,然后再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才能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

请看西安的汉唐文化、苏州的中华园林、成都的蜀文化等,都是他们招商引资的道具。以苏州为例,二、三十年前尚被称做江南小城,从火车站到寒山寺一带还都是水稻田呢!而现在苏州所有的农村土地都被开发了。原因就是依仗其古典园林的优势,吸引了东南亚以及华侨的兴趣,争先恐后前来投资而崛起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是,百“显”不离其宗。纵观哈尔滨的百年历史,能拿出来“显摆”的东西也就是中东铁路时期的辉煌了。

2010年3月,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就提出了“加强中东铁路文化遗产”的动议。还有许多委员联名建议,在哈尔滨建立中东铁路展览馆。2012年1月,市政协委员赵鲁平提议:打造哈尔滨继“冰雪旅游”、“北国水城”之后的第三张“中东铁路”城市旅游名片。

哈尔滨虽然不像它所管辖的周边几个区市县,具有的更深厚的历史底蕴,但是,哈尔滨三个字最值钱的商标价值,就是它昔日大都市的诞生和形成的历史。要知道,在积贫积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化外,几乎就是在一夜之间,就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拔地而起。这才是世人真正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原因。所以我们投其所好,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弘扬哈尔滨凝重的历史辉煌,重新唤起世人的回想、瞩目,让天鹅項下的明珠重新大放光芒。想必,这就是这些政协委员们悟出的振兴哈尔滨的商机吧!

有一位前市政府的史志工作领导说,“把哈尔滨的街道名称统统改成俄罗斯,或者其他外国名称”,那是无济于事的。改变城市的面貌,关键在于城市的文化品位,历史是不能复制的。而且在短时期内将哈尔滨恢复到二、三十年代的模样根本不现实,而又时不我待!哈尔滨的振兴是不可能、不允许等待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化哈尔滨昔日辉煌的历史文化宣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哈尔滨变成一个文化城、音乐城、消遣娱乐城——以期达到同期的目的。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要达到的是招商引资的真实目的。

所以,以哈尔滨老城区为龙头,以哈尔滨昔日的辉煌声誉换投资,然后再引领发展周边区县市的发展。根据招商引资的具体情况(双城、宾县等已有工业园区),以及投资的项目和规模,再分析周边区县的具体情况、具体特点设置开发区、自贸区、试验区、保税区、工业园区等等一应项目。在此之前,各区县也可以同步进行,发展自己特色,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如此一来,哈尔滨周边所有的卫星城就都可以大有作为了。

一、在哈尔滨的窗口、重要的风景线松花江畔道里区段,设立大规模的历史文化长廊。

所有怀着仰慕情怀来到哈尔滨的中外游客,无不渴望了解一下哈尔滨的历史,因为哈尔滨这座新兴的移民城市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声在外。然而,迄今为止哈尔滨除了几个专项展馆之外,还找不到一个比较全面介绍哈尔滨历史的展览馆。所以,应该在哈尔滨最令人瞩目的地方,建立哈尔滨历史文化长廊和展览馆,让哈尔滨那些光辉灿烂的东西超然若揭。并且,每个市区县,也都可以照此办理。

眼下老哈尔滨的照片遗留很多,为了哈尔滨的振兴,要说服各单位、各部门及个人做出牺牲,必须尽最大可能收集,尽可能全的老照片,完成彰显哈尔滨昔日辉煌的工作。在以往的现象中可以发现,有些单位各自为政,仅以自己单位掌握的东西,花许多钱大建展览馆,不管史实的多少、对错、全不全面,完成了就是政绩。结果造成,严重的祸害哈尔滨的史实的重大事例。

应该让世人知道,哈尔滨辉煌的党史、精彩的地方史、工业进步史,以及哈尔滨人民曾经与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四十多个民族的人民和睦共存建设家园的事例。类似的工作,各个区县也可以同步进行。

当中东铁路的汽笛惊醒哈尔滨的沉睡,北疆滨城巍然崛起之时,几十万山东河北的勤劳百姓,来到了松花江边。世界各地几十个国家民族的人民奔赴哈尔滨,哈尔滨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们,他们共同把哈尔滨建设成为,自己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在这个多国家、多民族共生共存的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体现出哈尔滨极大的包容性和吸纳性。哈尔滨从一开始就是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模式,这些多国家、多民族的人和中国人一样把哈尔滨当成自己的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城市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使之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就让哈尔滨名扬天下。

哈尔滨是在现代工业的发展中进步成长起来的,哈尔滨人不仅具有进步的产业工人的优秀品质,还在中东铁路俄国工人布尔什维克的熏陶下,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地方,早在中东铁路修建期间的1905年前后,哈尔滨的松花江畔就响起国际歌声,哈尔滨的工人阶级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支援十月革命;列宁还特意给哈尔滨的工人写来感谢信;哈尔滨的铁路工人参加并领导过中国近代史上的保路运动;瞿秋白1920年经由哈尔滨去苏考察,在哈期间他在写的书中说,在哈尔滨他“闻到了共产党的空气”;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哈尔滨开辟了一条从中国到十月革命圣地的红色交通线;哈尔滨诞生过两台以领袖名字命名的蒸汽机车;毛泽东说过,哈尔滨是共和国的长子;哈尔滨在解放战争中立了大功啊!“三大战役”初期,毛泽东甚至打算以哈尔滨为首都建立新中国。哈尔滨是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八一五”日本投降之后,中国共产党是把哈尔滨作为革命根据地,从而开始从低谷走向胜利的;哈尔滨不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建立新中国的大量筹备工作都是在哈尔办进行的。

所以说哈尔滨也是一个红色之城,哈尔滨的红色遗址很多很多,遍布城市各处,可以开辟多个红色旅游热线。

譬如,西十三道街48号搂院内的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遗址;红专街14号院内的中共六大代表接待站遗址,瞿秋白曾经到此视察、接待站的负责人就是党的早期妇联负责人、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西头道街41号,哈尔滨国际交通局遗址;通江街100号张宗伟与国际交通局联络处,革命烈士张宗伟就是在此地他开的小铺被捕,牺牲在太平圈儿河的;河广街1号,刘少奇召开中东路工人代表会议遗址。原哈尔滨市委大院1号楼,是中东铁路交涉局;新闻电影院,原为张学良公馆; 靖宇街168号,原东兴顺旅馆是萧红1932年在哈居住处;青年周恩来1917年来哈居住在小五道街、1920年来哈居住在靖宇大街23号。等等。

这些每一件拿出来都足以震撼世人的历史事件,哈尔滨有多少人知晓?试想一下,如果哈尔滨开展了这些宣传活动,不被世人瞩目都难。那么,接下来,前来哈尔滨旅游的、投资的的人,都会接踵而至的。

二、开展旅游娱乐项目

把哈尔滨市中心建成娱乐中心,让哈尔滨老城区,以松花江为中心的区域,以及整个道里区作为旅游休闲区,把德国“巴登巴登”那个欧洲的夏都,搬到哈尔滨来。同时,把太阳岛建设成中国的“巴厘岛”,让国人、让亚洲人、让世界各地的人到太阳岛来拍婚纱照。有人可能会说谈何容易?其实当你实地去考察一下,你就会知道,在哈尔滨完成这两个项目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不会花多少钱,费多长时间,花多大气力就能成功的。

整顿松花江畔这道哈尔滨著名的风景线,恢复当年的景观,是存在诸多有利条件的。譬如,前些日子偶而去江畔九站附近,突然发现,1898年中东铁路建设局的全体官员乘坐“海兰泡”号汽船抵达哈尔滨九站码头的登岸处还依然如故,没有丝毫变化。如果在该处树立一个地标,就可以成为哈尔滨的一个“古迹”或景观。另外,老铁路桥边就是哈尔滨至绥芬河的铁路始点;江畔饭店,就是当年哈尔滨第一个火车站-埠头站的遗址;九站南侧,原空调机厂现沃尔玛超市位置曾经是清朝兵营和炮台的遗址。当年沙俄中东铁路的船只到来时,就是这些清兵检验了他们的护照,才允许他们登岸。等等,等等,类似的遗址不胜枚举。

以松花江畔为中心,以太阳岛、道里区、南岗区为重点发展旅游业。以道外区、香坊区等处发展餐饮,商服。加大、加强哈尔滨老城区的旅游、商服项目,让游人以现实的视觉区体验和触摸中东铁路时期的哈尔滨壮观景象,其盛况是不可设想的。哈尔滨虽然比不上其它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但是,哈尔滨121年的移民文化的历史辉煌,是不可小觑的。

当前,随着人们出游意识的不断成熟和旅游市场的完善,旅游也必须发生变化,颠覆传统旅游便成为一种必然,游游已经进入到后旅行社时代。而哈尔滨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必然会吸引国内外游客的。

哈尔滨的冰灯雪雕自不必说,夏天在江边搞一些水上娱乐活动。把江畔的雕塑换成一些像青年宫前的天鹅雕塑那样凝重、大气浩然的艺术作品,也会大大增加哈尔滨的品位的。

三、让南岗区、道外区等成为商贸服务区

经营一些俄罗斯等欧洲风味的食品和日用品。让道里南岗道外的所有商服提高水准,从”提供商品”向”提供服务”转化。

四、让哈尔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城

曾记得五、六十年代的哈尔滨,是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的文化辉煌时期,是哈尔滨人民意识形态和精神面貌的黄金年代。不仅新华书店遍布哈尔滨的大街小巷,话剧院、歌剧院、京剧院、龙江剧院、省歌舞团、曲艺厅、杂技团、评剧团、木偶剧团等等文艺团体,百花齐放、不胜枚举。哈尔滨话剧院闻名全国,他们演出的话剧动人心魄;哈尔滨歌剧院的歌剧美不胜收;省歌舞团的舞蹈精彩纷呈。我曾经观看过歌唱家张权演出的多部歌剧,还看过《冰山上的来客》作者、赫哲族戏剧家乌白辛编剧的《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至今感慨万千,当大雪封门,县委书记焦裕禄一行,背着粮食走进一位盲人五保户家中,老人颤巍巍的抚摸着焦裕禄,问他是谁的时候,焦裕禄大声的回答:“我是你的儿子!”,这时乐池里迸发出浓郁的河南风情的乐曲,刹那间,剧场里哭声震天。请注意,那不是文革期间,是学习焦裕禄的六十年代初。欣赏那样的演出,不仅仅是享受,而是对哈尔滨市民灵魂的陶冶。

那个年代,每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不仅仅是让全市人民欣赏音乐艺术,而是全民参与,并且进行评奖活动,让音乐活跃在所有市民当中。

曾记得五十年代末,在哈尔滨歌剧院举行全省二人转汇演。建国初期哈尔滨尚无二人转,从此二人转开始在哈尔滨流行,同时丰富了哈尔滨市民的文化生活。

五、做好外宣工作

通过国际台网,宣传当年欧洲移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让他们了解,他们的祖辈曾经在哈尔滨度过了多么惬意的人生。还有,大张旗鼓的介绍哈尔滨荒山咀子的外国人墓地。这里至今还完好保存着许多当年欧洲人祖先的坟墓。以色列前总理在那儿找到了他祖父的墓。这些肯定会吸引他们,愿意前往参观和瞻仰的地方。现在,以色列前总理奥尔布特率领大批工商界人士来中国,宣传到位想必哈尔滨会吸引他们的。而且就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经济形势,也会吸引国际上的一些大亨商贾前来哈尔滨投资的。

以上信口开河,仅供抛砖引玉之用,谢谢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一阅。

刘大军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