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文/长河 图/Rainbow
比乐街是与南岗区果戈里大街垂直的一条小街,与附近“俄罗斯河园”的喧嚣比起来,这里明显要安静许多。哈尔滨的许多街道名称都与外国人有关,那么作为一条与以“果戈里”命名的大街毗邻的街道,想必其渊源也少不了俄侨的影响。然而,根据作家阿成的描述,确立这条街名字的,竟然是一个普通的外国家庭。
阿成说,这里原本是没有街道的,直到搬来了一对来自比利时的犹太夫妇,他们在这里建造了房子,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比如院子、仓库、煤柴棚、狗舍、厕所和菜窖等 。当时这里还没有街名,毕竟这里只有他们一家,从国外的来信,邮递员只需要知道是那对犹太夫妇家的就可以了。于是年复一年,邮差赶着马车从比利时夫妇的小院门前经过,把信件塞到信箱里。但城市总有扩张的一天,比利时夫妇发现周围的房子开始多起来了。同样地,邮差路过这里的时候也不再只送信到比利时夫妇一家,这时候,他需要一个“街名”了。管理人员总是图省事的,于是就称教堂附近的街为教堂街,称巴罗金家门口的小道为巴罗金街(现在的巴陵街),称犹太人布鲁西洛夫家门口的小道为布鲁西洛夫大街(现在的中和街),称巴尔干人家侧面的那条小道为巴尔干街……
城管人员来到比乐街,看了一下比利时夫妇的房子,推门进去便通知他们说,从此这条街就叫做比利时街了。
这是阿成的回忆,毕竟如今的比乐街早已没有了当年比利时街的风范,到底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街名的来历,或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在这条不长的街上,有两座历史建筑,一中一西,相映成趣,值得一提。
1921年,这里建起了一座精美的建筑,业主是格罗斯基药店。1930年,由中东铁路的一些俄国职员集资,在这里创办了环城银行。这是一家小银行,发展到1934年的时候才有股东538人,总资产五万多元,没有分支机构,只办理存放款业务。1942年因日本人对金融业的控制而被迫停业。
这里还有一座比极乐寺更早建造的寺庙。1922年,在中东铁路任职的吕尊五为了支援慈善团体给予免费土地批准证书,向俄人铁路局局长请示后,批给了他700平方米土地,由他个人投资大洋1.5万元在比乐街兴建寺庙,其弟吕福臣为监工。当年修建了二层主殿、两侧耳殿,还有东西对称6间配殿。至1923年秋冬之交,因资金不足停工。1929年10月极乐寺法师在此主持大戒场,并由由守志、乐西、念西3位僧人接手募缘,继续修建。1934年冬修完围墙、山门,1935年8月,守志圆寂于此庙,由乐西接任,继续募缘修建,1937年基本建成。从始建到建成,断断续续用了15年的时间,根据经典《华严经》命名为华严寺,当年已有20余尼僧来住。
1951年后,该寺将庙舍租给洁净小学校,每月收租180元,用于社会救济事业。1957年,洁净小学校迁走,地藏寺部分迁入,9月又迁回顾乡,同时净修念佛堂、吉祥庵迁入。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华严寺还有尼僧12人,红卫兵抄了庙中之物,砸了佛像,扒了佛台,尼僧全部被逐出庙宇。华严寺被南岗区长虹公社占用,1990年仍被社办企业和住户占用。如今的华严寺作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初四)举行第二次开光大典,重续香火,在闹事中觅得一份清静。
除此之外,这里还曾有一座拉脱维亚驻哈尔滨领事馆,于1919年12月设立,原馆址在南岗比乐街56号。1940年,苏军进驻拉脱维亚后即闭馆。1926年2月,中共哈尔滨特支在比乐街召开支部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改组为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简称北满地委),成立共青团北满地方委员会。
然而,由于缺乏考证,目前拉脱维亚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中共哈尔滨特支会议旧址,以及俄侨曾创办的卡扎别克纪念医院旧址还没有确定下来,不知阅读本文的您是否有线索呢?
本文史料参考文献:
- 阿成著.《和上帝一起流浪》
- 刘延年著.《老街轶事-哈尔滨建筑背后的故事》
- 《哈尔滨市志 宗教》
- 《哈尔滨市志 公安》
- 《哈尔滨市志 外事》
- 百度百科
- 《哈尔滨市志 大事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