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0年代哈尔滨红肠是如何灌制出来的!

这张照片记录了1930年代末位于哈尔滨三棵树的“满铁畜产加工所”灌肠车间工人们灌制“红肠”的情景。中间的人是俄罗斯技师,左侧的中国工人在用机器灌肠,而右侧的中国工人则在为一长串灌制好的肠身上系绳子,它们就变成一节一节的“红肠”了。

之所以“红肠”用引号,因为自中东铁路修建欧式灌肠传入哈尔滨,一直到1960年代初,“红肠”都叫“里道斯”,来自俄文音译。

“满铁畜产加工所”就是“松江罐头厂”的前身。

1935年,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总裁松岗洋右主持建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畜产加工所”,厂址设在三棵树东棵街,1938年工厂竣工投产,生产灌肠等肉制品和罐头。1946年,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满铁畜产加工所”被中长铁路局接收。建国后,被东北军区后勤部接收,改名为松江罐头厂。

在1950年代初期,哈尔滨市民能买到的“红肠”大部分都是松江罐头厂生产的。这是因为当时哈尔滨的欧式灌肠(包括红肠)主要由哈肉联、松江罐头厂和苏联侨民会灌肠工厂生产,其中哈肉联生产的欧式灌肠大部出口苏联,苏联侨民会灌肠工厂生产的欧式灌肠则主要面向外国侨民,只有松江罐头厂生产的欧式灌肠面向哈尔滨市场。

宋兴文

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课题资料采集和城市规划建筑历史研究专家组成员。端街历史文创街区发起人,老俄侨文化复合体创办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研会学术研究与策划小组副组长、常务理事,哈尔滨有影响的餐饮历史文化学者及城史文物收藏家。近年来已经活化多栋历史建筑,著名的有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江畔餐厅”、公司街78号中东铁路会办公馆、横道河子振兴路100号中东铁路护路军军官住宅、端街4号奥谢金斯基大楼。打造了三家博物馆: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博物馆、横道河子100号博物馆、哈尔滨首家街道历史博物馆“端街博物馆”。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