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外区靖宇街与北九道街的交口,有一栋三层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楼体的转角部分和檐口上装饰着丰富华丽的浮雕纹饰,墙体斑驳却风韵犹在。靖宇街261-265号建于1934年,曾是银京照相馆,后来做了道外区少儿图书馆。而最近它被人们关注却是因为一起“失窃案”。
2014年一则“中华巴洛克的珍珠不见了”的文章引起市民的关注。失主就是这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而它丢失的“珍珠”则是位于楼体转角处楼顶上的两个硕大的花篮雕塑。花篮里面盛满了丰收的果实,寄寓了国人对幸福生活的最朴素的向往:石榴、葡萄象征多子多福,桃子象征长寿,五谷百果象征富裕兴旺…因其雕饰繁复,在整个建筑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所以被誉为老建筑上的两颗珍珠。而这两个灰雕的大花篮,在四月的某一天忽然离奇的消失于楼顶,不禁令人咋舌。
花篮完整时的建筑形象,照片来自网友水墨關東
经过调查,原来因为建筑年久失修,两个花篮雕塑是被雷击导致了倾斜,道外房产四所的工作人员担心大风天掉下来砸伤路人,就把花篮雕塑给拆除了。花篮雕塑风化严重且易碎,拆下来就碎没了已无法复原。而且整个过程并未上报文保单位,被定性为私自拆除,破坏城市文化符号。这花蓝雕塑是水泥堆塑的,当时是以石灰加桐油、糯米汁等混合成材料,工匠们用手塑造出来,是中国工匠们灵感的迸发。虽然不满百年,灰雕的制造工艺却已经失传了,现代人仿制翻模出来的水泥雕塑,都失去了原有的生动与细腻。所以到今日,这两个旧日的花篮也没有恢复,算是永久的失去了。
曾经的花篮雕塑,照片来自哈尔滨新闻网
现在,这栋老建筑,依然伫立街头,只是更加颓败了。一楼是几家医疗器械商店,二楼仓库,三楼空置。墙体风化严重,装饰雕刻多有脱落之处。檐壁上装饰丰富的雕花却还都完好,细看来每组雕刻大形虽都相似,细节却完全不同,颇具匠心。建筑转角立面是主入口,由两根变体巨柱撑起,柱头上的重复的卷草和柱间繁复的花饰构成一种热烈喧嚣的美。失去了花篮的女儿墙,上面的装饰雕塑已残缺,连两侧衔环的狮子也已面目模糊了。
绕进后面三面环绕的大院里。三层的木楼梯摇摇曳曳,吱嘎作响,外廊的木构件保存下来的约一半。住户多半已搬走,院子里寂寂无声,只有一架绿绿的葡萄藤在阳光下肆意地生长。无论这座房子命运几何,这架上葡萄也许都等不到成熟了。
两年前人们为了失去这栋楼的两个花篮雕塑而扼腕叹息,两年后这栋楼境况依旧,文物还是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曾经我们感叹“花篮”的失去是城市文化符号的泯灭,而整栋楼就在这感叹声中继续破败着。所谓“年久失修”就是它的使用者和所有者从来没有用心的对待过它。现在旧城改造的启动对于它来说,还不知意味着什么。修旧如旧,拆了重盖,还是就此消失?我们总说文物不可复制,不可再生,而它们还在时我们何曾好好珍惜。
公交路线:
1路、28路、205路到靖宇七道街站下车,步行154米
24路、73路到靖宇大街站下车,步行218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