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往事】一个苏联外交官女儿的回忆( 二)

哈尔滨—-松花江上的一座城市( 节选),本文原载于远东网

在讲述各种各样的节日时,使我联想起在哈尔滨每年都要如期重复出现的一件事情。虽然这件事情与我所讲的节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我还是把它放在这一章节里讲给大家。

1

有这么一年的夏天,我和我妈妈乘坐汽车去城里。在教堂广场上(尼古拉教堂)我们遇上了手持画像、神幡和蜡烛的人群。人群中的神甫穿着金色的法衣。人群把通往圣尼古拉大教堂的宽阔街道堵的水泄不通。大教堂所有的门都敞开着。从大教堂的外面,可以看到教堂里面灯火通明。“我的老天哪,我怎么给忘记了呢!快,往回走!”我妈妈惊讶地喊道。还没等我妈妈喊出来,司机已经倒了倒车,做好了掉头的准备。人们把目光投向插着小红旗的汽车,投向汽车的车窗。人们只是默不作声地冷酷地往车窗里面看,并没有做什么。司机把汽车开出了重围,转进近旁的胡同,驶上回领事馆的路。

每年的这一天,在哈尔滨为数众多的教堂里,都要为被处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举行祭奠(追悼弥撒)。祭奠之后,举着十字架的队伍在市内的街道上游行。在游行的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游行的行列之中。每次参加游行的人数都有数千人。为了回避来自白色流亡者的挑衅,领事馆坚决地要求工作人员,不要离开领事馆。

节日归节日,可是也有过令人不愉快的时期:像黑死病、霍乱这样的瘟疫和狂犬病 ,都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还有1932年的松花江水灾把当时的傅家甸和道理变成了一片汪洋。

2

3

在中东铁路的基础上,建立了几个针对黑死病的防疫站和几个防治狂犬病的实验室。这些防疫站和实验室在苏联人的主持下,卓有成效地与瘟疫和狂犬病做着斗争。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都要接种抗病疫苗。这些瘟疫只是在老城区_傅家甸肆虐,从来没有到过城市的中心地区。当时是不准人们从疫区进入城市的中心。到处是执勤的警察。如果有汽车需要进入南岗,就必须让汽车在装有次氯酸溶液的池子里过一下,经过消毒之后才可以放行。没听说总领事馆里有谁患上瘟疫,也不记得中东铁路员工有人患病的。

4

当时,好像是不准洋车越界进入南岗区的。再说领事馆里的苏联公民是不坐洋车的,因为有严格的禁令。乘坐洋车,被视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剥削。

注-该书作者A.M.斯拉乌茨卡娅讲述了她的父亲一位苏联外交官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斯拉乌茨基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在东北哈尔滨发生的事情。

彭旭东

远东露西亚文化沙龙经营者,哈尔滨俄侨文化传播者,侨民瓦利亚·韩的学生,哈尔滨吉他吟诗第一人,远东网创始人,大话专家后援团成员,QQ:1147914771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