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院与《滚滚红尘》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想是人世间的错,和前世流传的因果,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这是电影《滚滚红尘》的主题歌,曾经被我们传唱又传唱。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这部有名的电影许多镜头都是在我们院拍摄的。

记得拍电影的时候要清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悄悄爬到对面楼房顶,好奇地看着,我们不仅仅是对电影拍摄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大名鼎鼎的林青霞、秦汉、张曼玉……当时他(她)们可是我们心中“大神”级别的演员啊。林青霞,张曼玉漂亮、妩媚、柔情,秦汉,洒脱、俊朗、帅气。我们趴在那儿都看傻了,我第一次感到“气质”这两个字最贴切的意义。

电影《滚滚红尘》剧照,在我们院拍摄的画面

其实,我们院所以被选中拍摄,说明院里的建筑非常符合民国时期的剧情,富有那个年代的情调。我们院里,既充满了熙熙攘攘的世俗生活和烟火之气,又有飘摇喧嚣的匆匆之感。

我们院在道里区上游街(原)23号,毗邻中央大街。上游街是一条百年老街。在百余年历史中,它也是经历了很多历史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一条著名的街道。前不久,省作家协会会员、原哈尔滨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哈尔滨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周振华还就上游街写了文章《上游街,往事已成追忆》。

我在这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当年的23号院占有三个街牌号–19、21、23号。我们院前后有两栋俄罗斯建筑的两栋小楼。临街前面那栋俄罗斯建筑是黄、白色相间的建筑,外墙面有浮雕,一楼每家的窗户都有窗的闸板,一到晚上,就把闸板关上。距离窗户前10米左右是绿色的板障子和木质大门和小门。第一栋楼后面有一个大院,大院内地面是像中央大街那样的面包石。距离前楼几十米,是一栋灰色的俄罗斯二层小楼,二楼的大阳台都有十多米。

我们院对面是一栋造型美观的二层俄罗斯建筑的小楼,小楼后院带一个非常大的花园,花园里带一个喷水的喷池和小泳池,院内种了很多丁香树、榆树、苹果树等。五十年代初,当时的市委书记任仲夷、市长吕其恩都曾在那里住过,后来市文联、松花江地区公安局曾在那里办公。楼里的楼梯是盘旋而上的,楼梯间和房间内的墙上都是半截木板的,非常华丽,那个小院也是我们经常玩迷藏的地方。

我们这个院住过许多官员和名人,哈尔滨市委副书记林肖硖(行政8级,林彪的侄子,其父张浩,四十年代在延安去世,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给抬的棺材。林肖硖的老母亲与他同住,电影《革命家庭》就是根据林母拍摄的,其夫人彭克,曾任哈尔滨市副市长后任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行政11级),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郑依平(行政8级),哈尔滨市副市长艾楚楠(延安时期的财政局长、老红军、行政8级),哈尔滨市委常委、秘书长宋新和(行政10级),哈尔滨市副市长武通普(行政9级),拉萨市委第二书记后任哈尔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兴门(行政11级),都曾在这个院子里住过。后来80年代初,又在院的空档处盖了四层小楼,市长尉健行、王人生等在这里住过。

记得20世纪六十年代,艾楚楠副市长家就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当时不是天天晚上有电视节目,每当电视里播放故事片的时候,艾楚楠的夫人我们都叫艾奶奶,就在屋里摆好小凳子,让我们这些小孩子去看,还给我们每个小朋友发一块糖。那个年代能看到电视可不是一般的待遇,有的时候我悄悄地带一两个同学夹在里面,艾奶奶看见了也笑呵呵地给他们发糖。我同学看完电视总回班级显摆,不少同学因为这事主动和我搭讪呢。
当时院子里还经常传来林肖硖的姑娘林珊珊弹钢琴的美妙琴声。林珊珊的琴声给我们带来音乐的遐想,对我直接的影响是,我磨我爸买了一把小提琴,从此咿咿呀呀开始了练琴的生涯,而且,带着这把琴,我考到了哈尔滨歌剧院的乐队。

我家当时住在后面那栋小2层楼里,一层两户,我家住一层左面,窗前种的是果树、丁香,后来由于挡光陆续都给伐了。楼道里十分宽敞,楼梯也非常宽,楼梯扶手是木制的,我们经常从二楼往下当滑梯滑,楼梯扶手被我们的裤裆擦得铮亮。二楼上有一个天棚,天棚里有一人高,我们经常到天棚里的鸟窝抓家雀和探险。我家入户门有四米多高,双向对开的,一进大门是长长的走廊,一进门往左拐先是一个储藏间,然后是厨房,厨房除了有煤气,还有一个用砖砌的俄罗斯那种大炉子,两个炉灶眼,还有一个烤炉,可以烤面包,可以给洗澡间烧热水洗澡,厨房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当年物资比较匮乏,我家养过猪、鸡、鸭、鹅。当时是室内厕所、上下水、煤气、暖气,当时称作四全的房子。房子举架非常高,四米多,墙都是油漆墙,而且是那种带麻点的。小时候经常用手敲墙,看看哪块是空的,幻想里面藏着金银珠宝。院子里两侧有一层平房,每家有一个储藏间,我们叫棚子,有8米左右大,可以住一家,棚子里有地窖,地窖跟房间一般大,有一人高,夏天放西瓜、香瓜,冬天放白菜、土豆、萝卜。

我们院右面是军队的房子,那个院里住的都是团级干部和家属。部队里的师级、军级干部住在下一趟街友谊路上。我们院左面是18中学,再左面就是科学宫(现上游街23号),科学宫也是百年老建筑。当年看电影是一件难事,每当科学宫演电影时,我们这些小男孩就聚在门口或后门,看看啥时把门的不注意能混进去蹭一场电影。科学宫的左面是监狱,有高高的围墙和炮楼、铁丝网。监狱的对面是一座大红楼,是省商业体的家属楼。上游街和中央大街拐角处有一个小食杂店,里面卖汽水,但是当时买汽水必须得自带汽水瓶,否则,就得当场启开或者当场喝掉,如想往家带就得自带一个大茶缸子。当年一瓶汽水一角五分,我们家四个孩子,为了喝一瓶汽水,就四个孩子集资一角五分,由我拿一个大茶缸子,去街头小铺去买一瓶汽水,因为我家没有汽水瓶子,就启开倒进大茶缸里,为了不让汽水的汽跑掉,一路小跑回家,然后四个孩子一人喝一大口。

那时候,一到傍晚,我们这些淘气的男孩们就爬上门口的绿板障子,双腿骑在上面,然后互相讲故事,那时叫白话,看谁能白话。

按道理说,这样的院落应当属于保护性建筑。可惜,我们院也随着“滚滚红尘”消失在岁月的尘埃中。但它已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那是我生命的起点,是我年少时顽皮记忆的影像,是我成长快乐的驿站,它已经融入到我的血脉中,当我一天天长大,当我退休即将步入老年生活时,它在我心中愈加清晰,我在梦中总是回到老房子,梦到儿时的伙伴,梦到离我越来越遥远的,曾经为这个城市呕心沥血的前辈(包括我的父亲)们。

有人说,我们院的俄罗斯建筑很有特色,我们住之前肯定是有故事的,我也很好奇,我曾试图找找它的前世,但疫情期间各图书馆和档案室都暂时关闭,那就先留个悬念吧,希望有一天能揭开这个谜底。

杨石

黑龙江省孙子兵法研究会军旅艺术团团长、男高音,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原二级巡视员,黑龙江省政府立法专家,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监督员,黑龙江大学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黑龙江大学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70年代原哈尔滨市歌剧院交响乐队(现哈尔滨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现哈尔滨市爱乐室内乐团小提琴演奏员。

相关推荐

怀念母亲

2019年4月25日是母亲诞辰100周年。2011年母亲仙逝,享年九十三岁。我于2011年年底作诗怀念。不辞劳苦终其生,贤德母亲 …

瑞雪兆丰年

图1、瑞雪兆丰年 这是一个发生在13年前的真实故事。 2007年腊月三十那天早上,租我家房子的老杨给我打来电话,非让我回 …

2 条评论

  1. 言之有李

    杨石先生:您在新晚报发表的此文,用了己故常怀生老师的老照片,作压题大照片,竟然没常怀生署名。
    作为省政府立法专家,照片提供人已向你郑重声明的情况下,依然不征求图片所有人家属意见、不署名发表。您的行为已属侵权。我与常怀生素昧平生,只是感觉不符合起码的道义,在此善意提醒您注意!

  2. 之乎者也

    此地如今拆除了吗?我在地图上搜索现为科学宫,卫星上看似乎还有部分旧建筑留存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