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哈尔滨文联秘书长创作著名电影曲段“鬼子进村”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着画龙点睛、举足轻重的作用。1955年拍摄的经典老电影《平原游击队》的配乐非常有特色,堪称是经典之作,同其剧情一样精彩而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作品!特别是“鬼子进村”这段,流传甚广,乃至出现在当今的某些婚礼接亲现场上,作为逗乐搞笑。当然,这属于极少的个别现象。而对于这部影片幕后的音乐创作者,一直众说纷纭,有说是雷振邦,有说是取自前苏联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音乐片段,其实都不是,正确答案是:原哈尔滨文联秘书长车明先生。

然而,这又是不争的事实。好长时间没人提起过1955年版《平原游击队》的音乐创作者,似乎也是成为一个谜。而笔者偶然查阅到一则该片剧本演职表中出现了两个稀有而珍贵的名字:那个扮演“小宝子”的小演员名字叫“李占秋”,另一是“作曲车明”(见上图)。

车明在长影工作过,担任专业作曲。车明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不仅《平原游击队》的作曲是他,电影《大浪淘沙》的作曲也是他!《平原游击队》影片中无演职表,没有留下他的名字;而《大浪淘沙》有演职表,刚好留下了他的名字:车明(见上图)。

车明生于1929年4月28日湖北武汉,祖籍浙江省镇海县,其父是上海的小摊贩,家境清贫。他8岁开始念书,读到小学五年级后便走向社会谋生。他参加革命较早,1938年10月在汉口新生图书公司当店员时投身革命,由于他在音乐方面有特殊的爱好和天赋,1941年秋天,被分配到八路军平西军区政治部挺进剧社音乐组工作。从此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后又被选送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进行深造。

车明先生阅历丰富,工作调动频繁,曾有一段时间长期从事专业音乐教学和电影作曲工作。1946年到1948年,他曾在哈尔滨大学戏剧音乐系任音乐教员。1948年12月到1951年3月,他被调任哈尔滨市文联秘书长兼乐队队长,后转入电影行业工作。成为新中国早期的电影工作者之一。那时电影行业隶属于文化系统,全国一盘棋,任由调动。当时也有哈尔滨影院的美工直接被调到长影当美工的案例,也有在哈尔滨跟着东影起步,继而南下入京进入中影公司(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或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的。1951年到1963年,车明分别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3年3月至1969年4月,在广州乐团任作曲组组长,后调到珠江电影制片厂任音乐组组长、故事片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平原游击队》摄成于1955年,《大浪淘沙》摄成于1965年,也就是说,车明在长影与珠影工作期间,都分别留下了深深的电影音乐创作足迹,配乐于长影的《平原游击队》,配乐于珠影的《大浪淘沙》,而这两部红色经典影片的配乐作品,足以使之载入新中国影坛音乐创作的历史!车明从影过程中,先后为十五部影片配乐作曲。

1954年在接受《平原游击队》的作曲任务后,为集中精力搞创作、排除外界干扰,车明离开家搬到一个环境比较清静的地方,专心致志地钻研电影剧本,根据剧本所提供的主题思路,人物艺术形象,并结合他自己对那段战斗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进行音乐构思创作。他用交响乐的手法,雄浑、激扬向上的主题基调,来表现浓厚的战斗气氛和李向阳带领的游击队战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魄。

“鬼子进村”这段名曲听起来含有日本音乐的元素,的确,王冠亚在表现敌人的狂傲与杀气,也是试写了好几种旋律,几易其稿,但都不满意,最后找出很多日本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借鉴、运用,反复地写、反复地听,终于写出了适合影片的旋律,用跌宕起伏的和声配器,紧密地配合画面,最终达到了满意的音乐效果,成为表现日本鬼子侵略的一个极富特色、标志性的音乐符号。

鄭文發

哈尔滨电影历史研究者,联系方式:QQ865625989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