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莫斯科

很多“有识之士”批评时下的建设,动不动就“欧陆新城”、“巴黎广场”……好像要把神州大地都变成西方城市镜像似的。这种现象的确很多很普遍,但不适用于哈尔滨的特殊情况。“东方小巴黎”的帽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给哈尔滨戴上的,也许看起来有几分神似,但终究不太合适。况且有那么多国内其他城市在争抢这个称号,总之我是没看出来这样做有怎么重大的意义。

长河以为,“东方莫斯科”是对哈尔滨而言,非常相称的称呼。这不是在攀龙附凤,况且大家都是第三世界了,也没必要玩虚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沙皇看准了亚洲最富饶的这片黑土地。他们是来占地盘的,而且把哈尔滨设计成了“黄色俄国”的首都。于是,从现在的宏博广场(大直街与中山路交口)开始,一个基本仿造莫斯科建造的城市就这样拔地而起了。

想一想北京,原本就是按照首都的格局从无到有,逐步建设完成的。从这点考虑,哈尔滨也是一样,按照西方习惯的环状城市规划进行布局,也是块首都的坯子。只不过,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北京是自主创业,哈尔滨是引进外资罢了。可惜这只能当做笑谈,过于深厚的欧洲背景给哈尔滨带来了很多麻烦。比如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会有问题,而且很多时候,还会有人抱有“殖民地”之类的冷战思维,实在是令人汗颜啊。

下面是两组图片,分别取自幕帘闪动蓝海空间的博客,一个是莫斯科红场,另一个是哈尔滨中央大街。两个国家,两座城市,同样的特色——方石路,也称面包路。当年,比如尼古拉教堂,同等规模的世界仅两座(有异议请提出,我是从广播上得知的),哈尔滨-莫斯科各一处,后来哈尔滨的被拆了;儿童小火车线路,世界仅两条,也是哈尔滨-莫斯科(这也是从广播台里听说的),后来俄国的那个被拆了……

你说要是哈尔滨和莫斯科称兄道弟吧,人家不答应,咱顶多一省会,和人家肩膀不一边齐。但事实上,还真就是有那么一点“血缘”关系,有意思吧?

1924年5月,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并监工,为“中国大街”铺上了花岗岩石块,宽度为10沙绳,沙绳是俄制度量单位:1沙绳等于2.134米。铺路用的方石块每块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就像俄式的小面包一样,石面呈浑圆型,精巧、密实、光亮、圆润,在中外道路史上极为罕有。据说,当时的一块方石价钱相当于一块银元。“中国大街”足有1公里长,粗略算下来,整条街大约铺有方石87万块,真可谓是黄金铺路。——百度百科

莫斯科红场

莫斯科红场

 

哈尔滨中央大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

 

方砖路

方砖路

长河

大话哈尔滨网站发起人,联系方式: dachanghe@163.com

相关推荐

4 条评论

  1. 太多的历史烙印,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 @Louis Han, 这个要看怎样去理解。港澳的历史烙印成为今天成功的基石,但内地城市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2. 林大人@Berlin

    到了国外才知道方砖路其实是最基本也是最传统的一种路,在柏林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这种路,而且方砖的种类花样很多(拼成不同大小的马赛克状),想必欧洲的其它城市也是如此~

  3. 路过的

    @林大人@Berlin 同意,所以对外国人宣传中央大街是没抓住要害,索菲亚教堂也是同理,伦敦随便一座社区教堂的历史和规模都要远远胜出。倒是道里的犹太教堂(synagogue,现在的犹太会馆)是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再有就是道外老哈尔滨平民式的生活(话说慧芳里拆的太可惜了,北京的八大胡同也没拆不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