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寻迹跨境自驾游】绥芬河,一座火车拉来的边境城市

绥芬河,一座火车拉来的边境城市
文/图 冰城馨子

绥芬河是这次跨境自驾游之旅在中国东部境内的最后一站。

虽然,绥芬河是东部线乃至整个中东路铁路沿线附属建筑遗存较多的城市,但是,走进绥芬河,第一时间我最想的地方,并不是那些超过百年的老建筑,反而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的来到了中俄边境线上的“3”号隧道。

我与“3”号隧道神交已久!

我知道,隧道1899年10月开凿,竣工于1902年,工程耗时三年之久;我知道,这条隧道总长度只有297米,但是施工过程极为困难,至今,洞壁上还凹凸的残留着当年无法凿碎的岩石;我知道,穿过隧道向北再走500米,那里就是中国领土的终点;我知道,3号隧道铁路的铺轨非常特别,一条普通的路基上,铺设着一宽一窄两套铁轨,远远望去,四根锃亮的铁轨伸向幽深的洞口,仿佛四根铺设大地上的琴弦,弹奏着中国铁路史上罕见的套轨传奇。

就是这条“单线四轨”道线让我心驰神往,虽然神交已久,但是真正走到它的跟前,亲眼目睹它在崇山之中跨境而来的壮观,才把它和想象的样子合成一体。

事实上,套轨道线并不是这段铁路最初的样子,历史的变迁,把它变成了这副模样。

当初,俄国人建筑中东路,为了方便的控制远东,铺设了俄式1520毫米的宽轨轨距,道线能与俄国国内的线路连为一体,但是,与中国普遍采用的1435毫米的准轨则不可以相互通行。直到1936年,中国路段改为1435毫米的准轨轨距。再到后来,双方为了方便通行,在中国的绥芬河与俄罗斯的格罗杰科沃之间,改建了这条的26公里长的“套轨”。

寒来暑往,岁月如梭,这段套轨上,不知行驶往来了多少两国的列车,不知运送了两国多少旅客和货物。仅以穿行在绥芬河与格城之间的“国际小客车”为例,1991年开通,牵引机车从蒸汽机换成了内燃机,行驶里程累计达五十多万公里,输送旅客500余万人次,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列车依然故我的骑行在四条道线的铁路线上。

其实,我把3号隧道作为绥芬河之旅的首站,还有其他的考虑,我想知道,四条琴弦般的铁轨下面,能否发掘出走进座城市历史的文化史密码?

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蕴含在铁轨里面的密码告诉我,一百多年之前,绥芬河不过是一条河流的名字。1897年中东路开建,俄国人把铁路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设在了绥芬河边东宁县的三岔口镇。但是,开工不久,工程师们发现穿越绥芬河谷的地质结构极为糟糕,当时的技术条件几乎无法施工,于是将线路向北移动50公里,就这样,绥芬河站便被火车拉到了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的, 百年之后,当年人迹罕至的荒岭变成了繁荣的边境城市。

铁轨里面的密码告诉我,这座俄罗斯风格的老站舍,匿藏的往事同样令人难以忘怀。

走进经历了一百多年风霜的绥芬河火车站,处处可以感受到岁月的风尘。候车室钢铁拱梁的屋顶,宽敞别致的站舍,饰以欧式的几何浮雕的墙壁,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

绥芬河站舍也曾罹难战火,1929年9月,苏军与中国东北军爆发中东路战争,绥芬河车站遭到苏军飞机轰炸,造成五十多人伤亡,站舍建筑遭到破坏,直到战争结束才复建成现在的样子。

绥芬河火车站见证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上世纪二十年代,绥芬河是中共通往莫斯科的“红色交通线”的中转站,当年,中国早期马列主义革命者好多人都是从这里进入苏联的,因此,这座车站也是一处重要的“红色遗址”。

1950年3月,伪满皇帝溥仪一行从苏联引渡回国,中苏双方就是在绥芬河车站的站台进行的人员交接。一些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诸如《末代皇帝》等作品,也到曾在此拍摄。

2015年夏天我去绥芬河,专程去老火车站感受了它的最后时光。现在,历尽沧桑的百年老站已经停用,即将建成铁路博物馆。

为适应口岸发展运输需求,1992年,绥芬河市在老站的南侧新建了国际旅客候车室。看这人气,就知道边境旅游贸易有多兴旺。

2015年12月28日,随着牡丹江到绥芬河电气化铁路的开通,一座现代化的欧式建筑风格的绥芬河新站开始迎接八方来客。

国际候车联检大厅

新建的绥芬河客运站。绥芬河东宁机场也正在建设中,预计2020年通航。


绥芬河大桥

铁轨里面的密码还告诉我,坐落在城区的“远东第一桥”,还有它身边后来陆续出生的小伙伴们,同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信息。

“远东第一桥”竣工于1903年,这是一座优美的五孔石拱桥,桥长91.3米,最大桥孔跨度53米,因其地处中东铁路最东端且动工最早,所以被称为远东第一桥。远东第一桥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风骨,又有俄式建筑的神韵,像一条钢铁与巨石共同塑造的雄浑巨龙,在这片土地上静静的伫立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

2015年7月20日13时05分,仿佛是依依惜别,绥芬河开往大连的2728次旅客列车在桥面缓缓驶过,之后,老桥停止运行,同时也翻开了成为观光桥的新篇章。

还是同一天,历史再次在第一桥上演。当晚20时56分,远东第一桥的新伙伴,刚刚落成的铁路中桥面,作为第一趟通过的K7024次旅客列车,风驰电掣的向哈尔滨驶去。这是一条设计时速160公里,桥长112.52米,4孔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高铁新桥。它的运营投用,标志着老中东路的东部线,在全国高铁建设的浪潮之中也迈出了与时俱进的铿锵一步。

第一桥的最西侧,也就是高铁新桥左侧7.5米的地方,还矗立着一座伪满时期建设的老桥,绥芬河老百姓习惯的称呼它为“日伪桥”。日伪桥建立于1937年,那时中东铁路已被日本人改名为“北满铁路”,它的遗世独立,仿佛向今人诉说着一段屈辱与沉痛的历史。

穿过历史尘埃,“第一桥”“高铁中桥”与“日伪桥”肩并肩站在一起,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它们相互之间距离如此之近,仿佛近在咫尺,可是它们又距离很远,其历史跨度漫长而坎坷,足以见证一座城市走过的历史。

铁轨道里面的密码,还告诉我与中东铁路有关的那些建筑的故事。

这座著大白楼建于1903年,是一座具有俄式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原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总理委员官邸,后为中东铁路员工宿舍,现为绥芬河秘密交通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这可不是一幢平常的建筑,1924年,李大钊、罗章龙、王荷波等人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经绥芬河地下交通站回国,曾下榻于此。

1928年,去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代表,周恩来、罗章龙、邓颖超、李立三、蔡畅等50多名代表经绥芬河回国下榻大白楼,这是周恩来住过的房间。

在当年共产国际秘密交通线的旧址上感受这段历史,此情此景让人仿佛走过了那激情澎湃的历史瞬间。

绥芬河苏俄领事馆旧址,建于1901年,初为沙俄领事馆,后来是苏联领事馆,现为东北亚民俗博物馆、俄罗斯油画馆。

油画展览馆

绥芬河的老建筑最有特色是1914年建成的“人头楼”。这里原为俄罗斯著名商人赤查果夫的茶庄,东北沦陷后,曾被日本人改造为驻绥芬河领事馆,至今,它依然成为城市建筑亮丽的一景。

看看这外檐下的‘人头面孔’浮雕很漂亮,“人头楼”由此而来,是绥芬河独有的特色建筑。

这座砖结构的“协达亚·尼古拉”教堂建于1913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现被改为基督教福音堂。

在和平园里耸立着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塑像,她叫嘎丽娅,中俄混血儿。这位当年为挽救日军强行带入要塞的妇女和儿童,被日军残忍危害的17岁的姑娘,被后人们称为“和平天使”。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为嘎丽娅雕像题词:“我们的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与俄罗斯为邻的绥芬河人,最特色的餐饮当属俄式西餐。在马克西姆吃西餐厅就餐,很有俄罗斯的风情味道。

从绥芬河进入俄罗斯,有铁路与陆路两个口岸,铁路口岸由绥芬河火车站经3号隧道出境。陆路口岸,则需经过中俄边境的陆路通道出境。

这是陆路口岸的老国门,建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老国门如今已经停用。

2014年新建的国门,庄严恢弘,更具中国气派。

无论是通过铁路还是陆路,进入邻邦的土地之后,都可以走向更加开阔的纵深。

向北,经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铁路进入俄罗斯的腹地,再穿过俄罗斯可以把“一带一路”的商机播种在更遥远的欧洲;

向东,则可到达俄罗斯远东的第一大港——海山崴,那里面临着辽阔的日本海,海上航线可以覆盖日本、韩国、朝鲜、中国东南沿海和太平洋沿岸其他国家。

绥芬河,这个火车拉来的边境小城,正在致力打造国际口岸枢纽城,使之成为哈尔滨——绥芬河——俄国斯——亚洲陆海联运通道的主干线,让百年铁路焕发新的生机。

绥芬河,正站在黄金节点上,用它四通八达海上与陆路通道,把“一带一路”的宏伟设想向广袤的俄罗斯与太平洋铺展开去。

(感谢石头帮助,提供新车站照片)

绥芬河自驾游小贴士:

中东铁路遗迹:3号隧道、绥芬河老车站、大白楼、东正教堂旧址、沙俄领事馆旧址、远东第一桥

推荐旅游景点:国门旅游区、长天湖旅游度假村、绥芬河博物馆、嘎丽娅纪念碑

自驾:哈尔滨—尚志一面坡(160公里)—横道河子(115公里)—绥芬河(214公里)

时间:2-3天

滨绥线重要节点:

哈尔滨——一面坡——横道河子——绥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冰城馨子

冰城馨子,网络摄影写作十二年,新浪、搜狐、今日头条等多家网站旅游名博,拥有十个自媒体平台,自媒体宣传黑龙江第一人。作品发表在《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旅游报》、《旅游世界》等数十个报刊上,在《黑龙江画报》和《北国旅游》上有个人专栏,作品被收录在大学教材和制成邮票、明信片。微信:bcxz2013,QQ:46641463,博客:冰城馨子驿站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