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站“煤台”史话—王焕堤老师一幅水彩画引发的故事

日前,在“大话哈尔滨”微信平台,欣赏到王焕堤老师一组哈尔滨题材的水彩画,备感亲切。画中的建筑物、景观为哈尔滨人所熟悉,可谓精彩的哈尔滨“风物志”。然而,画中安发桥道里侧的一幢建筑,众读者都不认识,既不知道它的用途,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它叫“加煤塔”,是日伪时期供蒸汽机车加煤的设施。

王焕堤老师水彩画中的“加煤塔”

王焕堤老师水彩画中的“加煤塔”

蒸汽机车时代,煤是机车的“口粮”,为给机车加煤,凡设有机务段、机务折返段的车站,都建有煤台。中东铁路时期的煤台,用粗大的木桩建造,虽简陋却坚固,供人工加煤使用。中东铁路时期,加煤人员由沙俄外雇;日伪统治时期,由满铁运输株式会社的“劳工”承担,他们被统称为“给煤工”。给机车加煤时,“给煤工”先用大筐抬、小车推方法,将煤送上煤台,待机车靠近后,再用铁锹投到蒸汽机车煤水箱中。“给煤工”大都是“闯关东”的单身汉,蜗居在现道里地德里一带的工棚中,昼夜不停、风雨不误地给机车加煤。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沙俄工头和日本黑把头的剥削和压榨!

始建于日伪时期的哈站“加煤塔”(王宝滨拍摄)

始建于日伪时期的哈站“加煤塔”(王宝滨拍摄)

王焕堤老师水彩画中的“加煤塔”,始建于1941年日伪统治时期,其造型像个大漏斗。当时,哈站机车入库线在“加煤塔”下,入库机车先加煤后入库。给机车加煤时,机械将煤传送到最高处的煤仓内,待机车煤箱对准放煤口时,开闸放煤。由于该煤台体积小、效率低,加之故障频发,机车加煤仍靠“给煤工”完成。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溃退的日本人将“加煤塔”破坏,由于没有修复的价值,被废弃至今。

原哈尔滨站“双桥高架煤台”(资料图)

原哈尔滨站“双桥高架煤台”(资料图)

1957年,哈站新建两座半机械化“双桥高架煤台”,共设16个储煤斗,总储煤量为128吨,可供两台蒸汽机车同时加煤。解放型机车煤厢装煤量9.6—15吨;胜利型机车煤厢装煤量15—17吨;人民型机车煤厢装煤量15吨;建设型机车煤厢装煤量15—17吨;前进型机车煤厢装煤量14.5—21.5吨。不同型号的机车选择相应的煤斗,每次加煤只需2分钟,日加煤能力可达700吨以上,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中国铁路前进步伐,昔日叱咤风云的蒸汽机车纷纷退役, 1997年哈站“双桥高架煤台”被拆除,彰显着蒸汽机车历史的“煤台”和“加煤塔”,逐渐被人们所忘却……

参考资料:《哈尔滨机务段志》

图片说明:1、王焕堤老师水彩画中的“加煤塔”
2、哈站日伪时期遗留的“加煤塔”(王宝滨摄)
3、原哈尔滨站“双桥高架煤台”(资料片)
王宝滨
2016年5月21日

王宝滨

前哈尔滨铁路工务段主任,哈尔滨文史馆馆员,著有《中东铁路旧事散记》一书。联系方式:2665164376@qq.com

相关推荐

霁虹桥 此桥非彼桥

这座桥,是连接道里与南岗的交通枢纽,也连接着哈尔滨人与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如今这座桥被拆除了原有的桥体结构,其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