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不补课的解决方案 | 哈三中的故事

高三复习的挑灯夜战

高考前那些紧张躁动的时光、因为临时取消高三补课而令人慌张的假期,就这样在我们七八个人平淡、充实、有规律却又并不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度过。

 

2015年1月,高三的我,不情不愿地迎来了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假期。

这不情不愿,一来是因为高中三年,为了这高考而拼搏的日子愈发紧张,这场或许将决定我的一生的考试愈发近了;二来是因那愉快无忧的高中生活即将结束了,我的那些最好的朋友说好了一生不散,我却明白,半年后,大伙儿终将散场。

最后的一个寒假,这两个月,于生活,是最后一个拼命学习、赶作业、上补课班的假期;于学业,则是最重要的蜕变期,将两年半学到的复习过的所有知识整合,再开学,就是铺天盖地的模拟考试,一二三四模,高考。可这个寒假却也是最令我们不知所措的假期:过去,高三的这次寒假,南岗和群力校区的所有学生们,聚集在一起,疯狂补习一个假期;2015年,学校却改变了策略:这一年,没有补课。

在这个聚散离合又紧锣密鼓的时间节点,我与班里的其他7名同学做出了选择,我们选择聚在一起,抱团作战!

高三时,母亲为了让我上学更方便,在学校侧门的山水家园租了房子,全家搬到学校边上。为了让我全心备考,家里人着实付出了太多。刚上高三,我便和父母制定了策略,全面放弃大班额、无目的的补习课程,有针对性地对薄弱模块补习,其他时间空出来,通过尽量多的练习找到自己的问题,再针对问题找老师或针对性练习去解决。

假期还没到,听说学校不会像往年一样安排补课的我,便张罗着相好的同学们来我家里自习。我们住在一楼,这间房子有一个一整天都宽敞明亮的、大大的客厅,这大厅有一个相通的大阳台,每天中午,正南的阳光透过窗外的树丛斜斜地照进来,暖和极了。阳台有一扇通往外头的塑钢门,门外是一片可以种植的土地。将近50平米的大厅里安置上七八条红色漆面的两人桌椅;请了一位阿姨每天做好午饭带到我家;家长们为我们在大厅和其他区域之间搭好了帘子;母亲假期没有上班,在家里陪着。于是假期一到,518、猫先生、小洛、瑶姐、61、石老剑客、维维和我,我们八个每天来到我家自习,为最后一个学期谋求一份最好的答卷。

第一天,518很早便来了。

我们一起在黑板上挂上一块表,写下“8:30到10:30,第一堂课;10:50到12:20,第二堂课……”然后便开始自习,我们两个一起写学校发的化学和生物专题练习册。人陆陆续续地来齐了,大家假期还能相聚,都很高兴;由于是刚刚放假,第一天开始自习,大家当然很努力地想要在最重要的假期大展拳脚,都非常认真地做着作业。

我们的想法相当一致,并不急于做多少额外的题目,先以学校下发的作业为基础。本来作业就不简单,相当于是每一科都将上学期复习过的内容都拔高一个难度,再加上许多套高考形式的综合套卷或高考原题汇编。假期作业的布置十分讲究,通过专题复习巩固基础,综合套卷练好时间和手感:最后一个假期,我们都打定主意,把作业认真快速完成,不要临到开学反开始狂补作业,不重质量,劳而无获。

到了中午,请来的阿姨早已将午餐带到家里,在母亲的组织下,我们去厨房打饭盛菜。假期这段时间的饭菜非常好吃,平日吃饭最慢的我,竟是每天都率先吃完;加上或许是一直学习缺少运动的缘故,我从放假前不到110斤一下子涨到125斤。从小到大一直处于“营养不良”边缘的我,终于“增肥”成功。平时保持身材吃得很少的小洛和61也吃得很不错。一周六天不重样的好伙食,让我们在假期接连不断的紧张自习中保持了相当不错的精力。

午饭后大约是12:40,我们坐下来,聊聊一上午学习有什么困惑,或是神侃一通平日乐事,或是交流交流班级里有什么八卦,到13:00一过,我们进行午睡。瑶姐、小洛、61他们三个女生在我父母的大床午睡,剩下的男生在大厅里睡沙发,我回屋在自己床上睡。那个假期的午睡我基本睡不着,因为疲惫恍惚间,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一股脑涌进来,有时干脆拿出手机漫无目的地翻着,暂时放空焦灼的心。

为何说焦灼的心呢?因为彼时我在数理化上始终觉得不得法,我是一个偏文的学生,语文和英语在高三常常位居班级前三,但理科的成绩和状态都让我十分焦虑。数学的解析导数、物理的电磁大题、化学的电化学和平衡等等这些内容我都有漏点,所以在自习之中,我着重注意这类漏点的专题练习和反思。整个寒假,自己最欣慰的,就是通过思考发现和明确了自己有问题的学科和知识,通过自主练习和请老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将它们解决得很好。

下午13:30,“满血复活”,接着学习。大概15:30,妈妈准备水果,我们开始半个钟的“大课间”,这时天还亮着,518和石老剑客他们常常出去跑上几圈,冰冷的空气很提神。其他人在屋里聊天,妈妈就催促我们做些锻炼,让我们在屋里做些俯卧撑、仰卧起坐什么的,还搞些小比赛。休息过后,学习继续,一直到18:30,同学们一个一个地回去了。他们都住在学校附近,只有猫先生家住稍远,每天老妈来接;石老剑客则是家住平房,远得不像话,每天往返群力都要花上两个多小时。

这是第一天,以后的每天生活大抵与此相似:有时我和维维早上7点先上一节物理课,有时上午出去上一节数学课,趁着大家睡午觉时才赶回来吃饭,但不论是如何上课,大家都放弃了以往假期整个二十天连上猛攻的形式,转而调整补习节奏,补练相结合;有时我们放弃“一节课”自习,一起讨论某一道题或某一个专题;有时常起荨麻疹的小洛和猫先生会因为大厅的地热烧得太好,跑去另一个有两条桌子的小屋,打开窗户,享受一会儿“凉爽的自习”;有时下午“大课间”我们一起跑出去,在院子里不知谁堆砌的冰滑梯那儿打出溜滑,或在院子中央的空地上玩儿“打联合”,虽然大家回来后都累得气喘吁吁……但这些难得的记忆实在是称得上是“人面桃花相映红”了。

然而,假期过半,大家熟悉了自习的氛围,不可避免地开始有所放松了。

有时自习的“上课时间”,有人也会聊上两句,这时物屋里就会传出母亲尖锐的呵责声“别说话啦~”;有时大家差不多都回家了,我跟维维就在帘子后面默默地玩一会儿;中午吃完饭后,休息时间大家不再聊天,开始打扑克,过去从不打扑克的我第一次学会了“五十K”和“斗地主”,开始是玩上15分钟就开始睡觉,后来瑶姐、老剑客他们几个竟不午睡,吃完饭一直打扑克到13:30……这些点滴放松,最终,还是导致了矛盾。

当时,在这八个人里面,518和石老剑客非常会学习,他们习惯剑走偏锋,成绩很好的他们有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猫先生和小洛学习起来非常有计划性,学习习惯非常好;瑶姐、61和维维各科都很不错,但基础有漏洞,心思玲珑的他们努力程度要差一些;我当时则是有种看淡成绩,只看问题,不客气地讲,有种很稳的“大佛”风范。

一天中午母亲出门办事,瑶姐老剑客维维等几人就在大厅里头打扑克,我在里屋睡觉,518上午补课,下午才来。打牌的几人在外头大吵大嚷,我却迷迷糊糊几近睡了过去。快到13:30时,518来了,便坐在位子上开始学习,那几人却还在打牌。这时睡觉的我,因为妈妈不在家,想着,多睡一会吧;打牌的人想着,多玩一会吧,声音大极了。于是518也不知是哪股火,一下子就爆发了……他觉得来自习,哪怕是不学也不应该打扰大家,于是说了不少难听的话,摔门而去。听到摔门声,我恍然惊醒,才发现,竟发生了如此“惊案”!

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朋友间的矛盾当然不可能永远有裂隙,几天后大家就同518和解,把话说开就好了嘛。然而从那以后他就没再来自习,这为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敲响了警钟。这件事让我们这个小自习团体的学习效率再次一振,一方面是对之前气氛有所放松的悔恨,另一反面大家大抵都暗下决心,要与独自学习的518比拼一番,谁的学习效率更高。

剩下的学习时光过得很快。

我记不得太多细节,只记得寒假到最后,大家很快完成了应做的作业,同时我还配合补习老师完成了所有当时有遗漏知识点的专项突破。高考前那些紧张躁动的时光、因为临时取消高三补课而令人慌张的假期,就这样在我们七八个人平淡、充实、有规律却又并不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度过。

一次隔壁邻居家的高一学妹听说我家在自习,便也跑过来,看到她在一边赶作业一边玩串珠,那是一种蛮有文化气息的爱好,仿若看到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家都颇感唏嘘。

过年前的最后一天,我们早就相约为整个不曾休息的假期来一次“放纵”了。一大早,猫先生老妈就搬来了两个大烤箱,为大伙烤鸡翅、蛋挞、各种pizza和芝士蛋糕,维维带来了原汁机鲜榨果汁,我家里准备了不少蔬果,大伙儿一起帮厨,把自习用的书桌两两拼合,切原料、切pizza、偷吃寿司,61和小洛用手机放着“做家务”和DJ主题的歌单,瑶姐就着阳台上北国冬季晌午斑驳的日光自拍。几位家长在厨房忙活着,我们玩儿着、闹着、吃着,一上午不觉间就过去了。吃过午饭,全都爱打羽毛球的我们7人,带上球拍,一路出发,向近的球馆进发;汗流浃背的两个小时后,大伙儿又去群力的影院看了电影,记得看的是《饥饿游戏3》。电影结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最后的“放纵”,其实远没有高考后同学相约聚会的淋漓尽致,也不及平日大家在学校聊天打屁的肆无忌惮;然而那一次又一次重复单调的聚会和聊天,不论当初多么开心,今日回想起来,却只是重复无数次的电影院、KTV和饭馆儿,相约那么多次的凯德、乐松和中央大街……哪有一次如去年这个时候,七八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在高三寒假不补课的档口上,共同相约拼搏了一个假期后这般淋漓欢畅?

寒假结束,一模相当顺利。518独自自习,算是保持了自己一贯的水平;抱团作战的我们,稳扎稳打,各有提高。虽没有过去寒假补课那般熟悉综合性极强的模考形式,但一如既往、劳逸适当的我们无疑挺过了学校复习计划改变的惊慌失措。后来的日子,后劲更强。

后来,听说有同年级的班级,全班组织去外面租来的教室自习。不知真假、效果如何。

这段重要的自习结束后,父亲曾对我说,不仅是学习上的提高,这个假期,我收获最多的,应当是这8个人经历了喜怒离合的共同拼搏、经受了高考临头的同甘共苦后,甘美的友谊。是了,这几天,想起去年此时那段故事,不知怎的念起崔护的那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选择于“此门中”共同自习的我们,今天都已度过了高考这座人生的独木桥,不论我们去追求什么样的知识,理工、经济、医学还是艺术,这段共同奋斗的日子,我们永远不会后悔,永远在春风中,开心地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哈三中1923(微信号hsz1923),已获得转载授权。

授权发布

本文为经原作者授权发布的文章或文化活动信息。其中文章的版权与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推荐

我们院与《滚滚红尘》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想是人世间的错,和前世流传的因果,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