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外史话(6)名银名报

老道外

上个世纪初,道外区刚刚形成不久,金融业就在这里出现了。

开始是私人钱庄,主要是从事小额存放款和货币兑换,大一些的钱庄除此而外还进行商阜之间的商业汇兑业务。随着这里的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近代金融业也很快发展起来。1906年上海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在傅家店设立东三省分公司。之后的一、二十年代,是道外民族工商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道外银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纪凤辉、段光达编著的《东方珍珠哈尔滨》(以下简称《东方》)一书介绍:1912年3月,哈尔滨第一家民族资本创办的商业银行,滨江储蓄银行在北三道街开业。同时,滨江商会又创办了傅家店货币交易市场—银市,那时世面上流通的货币种类有美元、卢布、现大洋、奉票、吉贴、哈大洋、银元券等等,由此产生了货币交易市场,既方便了商民,银市也通过正常的市场兑换比价获得一定的利润。

据《史略》记载:1913年5月,交通银行哈尔滨分行在北四道街开业。1914年7月,中国银行傅家店办事处开业。1915年12月,滨江农产银行开业。1916年1月,上海联保水火保险公司傅家店分公司在正阳十五道街开业。1916年12月,北京蔚丰商业银行傅家店分行开业。1917年4月,滨江借款公司和烟台商业滨江分号开业。1917年8月,浙江兴业银行滨江分号开业。1917年11月,天义德金店开业。1917年11月,滨江农商银行开业。这期间还有一些私人开办的金店、银号、典当行等金融保险单位也陆续在傅家店开业。1917年滨江县署奉省财政部令,调查私立银行和钱庄两行状况,此时傅家店私利银钱两行共计60余家。1918年以后开业的银行证券等金融单位有:1918年6月开业的滨江水火保险公司、1919年1月开业的益通商业银行滨江分行、1919年2月开业的滨江裕商银行、1919年4月开业的滨江证券交易所、1919年7月开业的哈尔滨裕东银行、1919年7月开业的聚兴城银行、1920年10月开业的东三省银行总行哈尔滨分行、1920年11月开业的信孚银行、1921年12月开业的牛庄银行滨江分行、1922年4月开业的滨江货币交易所、1929年4月开业的大同银行。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哈尔滨,同年,伪中央银行滨江支行在南四道街开设,成为日寇掠夺道外经济和扼杀道外民族工商业的工具。从此道外的民族资本银行、钱庄、保险、证券等金融单位迅速萧条、瓦解、倒闭。1946年哈尔滨解放以后,随着民族工商业的重新振兴,道外的金融业迅速复苏。1949年5月,东北银行道外办事处在靖宇十四道街设立。同年,位于南四道街的哈尔滨银行被接收为国家银行,同为东北银行。1951年4月,东北银行改为中国人民银行。

道外区从成立到解放初五十年,民族工商业经历了从发展到跌落又重新振兴的历史过程,与其相对应的金融业也走过了从鼎盛到衰落又重新崛起的不平凡的历程。五十年,总共有70余家银行、钱庄、保险、证券等金融单位先后在道外区落户,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三十年代以前创办的,反映了那个时期道外民族工商业曾经走过的辉煌年代。

还有一个历史现象,足以说明当年老道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达到的历史高度,这就是从上个世纪初道外区形成到三十年代短短的二三十年里,这里曾经先后有近30余家报馆、创办了近30余张报纸。对此,黑龙江日报社新闻志编辑室编著的《东北新闻史》提供了比较详尽的史实。
1906年3月,沙俄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在哈尔滨创办了第一张中文报纸《远东报》。紧接着1907年7月,国人在傅家店南勋街创办了哈尔滨第一张拒俄报纸《东方晓报》,总经理兼总主笔人奚廷黻申明该报“专为抵制《远东报》而设”,所以两报针锋相对,时有笔战。对《远东报》的虚假宣传,《东方晓报》都及时予以揭露和抨击。因为傅家店在沙俄属地之外,所以《东方晓报》能够在这里生存。但是,终因资金不足、发行和广告艰难而于1908年1月停办。1908年12月,在地方官署的资助下奚廷黻以《东方晓报》的原班人马新出版了一张《滨江日报》,继续抵制《远东报》。后来,《远东报》豢养的走狗姚岫云利用《滨江日报》的内部矛盾,诬陷并取代了奚廷黻接任报馆经理,扼杀了拒俄报纸《滨江日报》,于1910年10月创办了《东陲公报》。《东陲公报》主笔周浩原任《滨江日报》副主笔,虽然对奚廷黻也有不满,但是拒俄立场不变,创刊后与《远东报》的笔战有增无减,致使沙俄驻北京公使要挟清廷外交部“惩办”《东陲公报》,接着哈尔滨中俄当局相勾结于1911年3月12日查封了《东陲公报》,受到全国报业俱进会的通电谴责和哈尔滨商会的强烈反对。之后,1911年9月,道外商会创办了《白话醒民报》和《哈哈画报》,拒俄立场不变。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道外区的报业发展非常之快。1912年7月1日,在道外和道里两区商会的资助下《新东陲报》创刊。主笔尹捷卿曾任滨江禁烟所主事、王目空原是《东陲公报》编辑,虽然新报以提倡实业为宗旨,但是面对沙俄瓜分中国的侵略行径难以缄默,对沙俄逼迫袁世凯和北洋政府承认外蒙独立予以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反对。随即《远东报》以《某报旧病复发》为题无理指责《新东陲报》。在沙俄和哈尔滨当局的排挤破坏下,《新东陲报》被迫停刊。1916年袁世凯死后,尹捷卿和王目空重返哈尔滨,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17年5月23日在道外升平街创刊了《东陲商报》。该报仍然坚持拒俄传统,是《远东报》的死对头,同帝俄和十月革命后逃亡于哈尔滨的白匪一直斗争到1921年《远东报》终刊为止。

从《东方晓报》到《滨江日报》、《东陲公报》、《新东陲报》、《东陲商报》,几经曲折跌宕,生动地反映了道外区的报界报人与沙皇帝国主义进行不屈斗争的英勇气概和反帝爱国的伟大精神。

1919年10月从长春迁至道外区正阳七道街的《国际协报》,二十年代成为哈尔滨市最具影响的两家报纸之一。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苏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后,《国际协报》积极宣传三大政策。中共党员张德昭参加国民党一大回哈后成为知名人士,应邀兼职《国际协报》。中共党员李震瀛应聘专职给《国际协报》撰写评论。

《哈尔滨晨光》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共产党员马俊指导下,由韩铁生等八名青年爱国知识分子组成的哈尔滨救国唤醒团,于1923年2月21日在北十四道街创办的。唤醒团是为反对国际共管中东铁路和要求取消卖国的二十一条而成立的。该报得到了滨江道的支持和滨江商会的资助。二七大罢工失败后被通缉的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长李震瀛和在正太铁路从事工人运动的陈为人,由李大钊派到东北以《哈尔滨晨光报》记者的身份从事革命活动,并在该报加强联合苏俄的宣传、纠正反对苏俄的倾向,在哈尔滨报界颇有影响。

1924年3月29日,孙中山先生为道外《滨江时报》创刊三周年题写了贺词:“鼓荡文明”。

1926年6月8日在道外升平二道街神州大舞台楼上出版的《哈尔滨日报》,是中共北满地委以国民党市党部的名义创办的,实际上是国共合作的市党部的机关报。该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积极策应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甚至公开宣传马列主义、宣传第三国际,是同期东北各报当中革命呼声最高的一张报纸。《哈尔滨日报》公开出面的是国民党左派人士穆景周,而真正办报的是以中共满洲地委书记吴丽石为首的中共党员。10月24日该报被奉系军伐滨江警察厅查封,李大钊指示吴丽石:“注意隐蔽,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1931年8月15日,中共北满特委以民办报纸的形式创刊了《哈尔滨新报》,地址在正阳十六道街东南角小楼。一个月之后发生九一八事变,该报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成为动员道外区和全哈尔滨市人民奋起抗日、一致对外的一面旗帜。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道外区创办的报纸还有:傅家甸信托公司1916年8月创刊的《星期报》;1916年9月在正阳街中国银行隔壁楼上创刊的《东亚日报》;1917年6月创刊的《滨江通俗报》;1918年底北京《晨钟报》滨江分社;1920年年底创刊的《中东日报》;1921年3月创刊的《滨江时报》;4月在十一道街创刊的《滨江华业画报》;5月创刊的《方言学社》和王趾舒创刊的《滨江午报》;6月王子益创刊的《极东商报》;12月在正阳十六道街路南创刊的《东三省商报》;1922年1月创刊的《滨江晨报》;10月创刊的《滨江晓报》;11月王玉麟在正阳十九道街创刊的《滨江晚报》和李润清创刊的《滨江东明报》;1923年9月郭松龄之弟郭大鸣在北四道街创刊的《松江日报》;1928年1月孙竹亭创刊的《松浦日报》;7月创刊的《滨江辰报》;9月滨江市政公所创刊的《滨江市政周刊》等等。

1937年9月,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新闻专制,通过收买手段将国人创办的《国际协报》与,《滨江时报》和《哈尔滨公报》合并为一张报纸:《滨江日报》,由日本关东军派来的汉奸王维周任社长。同时收买《滨江午报》作为日寇报纸《大北新报》的子报,仍称《午报》,即后来人们所说的“小午报”,专登黄色新闻,道外区的国人报纸被摧残殆尽。此前的1933年5月,《大北新报》创刊《大北新报画刊》,共产党员金剑啸乘机打入任主编,巧妙地利用该画刊宣传爱国抗日和革命斗争。

这说明道外的报界人士始终代表着这里的人民和民族工商业者的呼声,是爱国、进步、革命的不屈的代言人。

刘德基

本名刘德基,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一生工作了两个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各18年。政策研究和新闻工作者。原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厅级巡视员,黑龙江省政策学会会长。点击进入刘德基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