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城区近现代建筑

阿城区,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处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东南23公里处,全区幅员面积2452平方公里,下辖4镇、15个街道,108个行政村。

阿城历史悠久,素有“女真肇兴地,大金第一都”之称。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今阿什河畔建都立国,历4帝38年,史称“金上京会宁府”。清阿勒楚喀城,始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历经战火和破坏,光绪二十八年重修。阿城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县,仍称阿勒楚喀城,简称阿城。1987年2月撤县建市,2006年8月撤市设区,境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处。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3月4日,中东铁路滨绥线由哈尔滨站通车至阿什河站(今阿城站)。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2月,中东铁路滨绥线全线通车,阿什河站(今阿城站)正式营运。阿什河站(今阿城站)造型考究,是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位于老城的东北侧,车站附近也陆续修建起了铁路人员居住和工作的房舍。阿勒楚喀城的老城与阿什河站区在发展中逐渐相连,构成了今日阿城城区的大致范围,在此范围内留存了许多价值较高的近现代建筑。

阿城城区近现代建筑位置标注地图(来源:作者自绘)

一.老城区近现代建筑

1.阿城清真寺(A1)

阿城清真寺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胜利街道清真广场,现存文物建筑有对厅、大殿、北讲堂、教长室等,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城清真寺是黑龙江省四大清真古寺之一,是我国东北地区颇负盛名的建筑。其始建于公元1777年(清乾隆二十四年),以历史悠久、构思独特、建筑精美而闻名遐迩。

最初,寺址设于当时的阿勒楚喀城的西部高地之上(俗称西岗子),经过道光、咸丰几十年间的不断扩建,颇具规模,寺内有大殿、南北讲堂、对厅、淋浴室、阿訇办公室、学员宿舍,厨房等三十多间房屋。

同治五年(1866年),以马震龙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陷阿城,清真寺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旧址重建,并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即现存建筑群。十年动乱期间, 阿城清真寺也遭到严重破坏,银色月牙被换成红星。 后来,清真寺被一些单位和工厂使用。1981年,阿城政府主持修复了阿城清真寺。

阿城清真寺按照中国古典建筑形建造,并融合了伊斯兰教佛教建筑装饰元素。对厅(山门)为寺院正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圆脊、前后均有廊柱。北讲堂面阔五间,硬山。大殿由前殿(卷棚)、中殿、瑶殿(后窑殿)毗邻(勾连搭)组成——前殿(卷棚)平面长方形,硬山、圆脊;中殿歇山、尖脊;瑶殿(后窑殿)三层,两侧单层歇山、圆脊,中部为三层六角尖顶式阁楼(也称望月楼)。大殿荷墙下刻砖雕,雀替及其上部彩绘画。瑶殿顶部配仰月装饰,瑶悬梁吊柱,柱面镌刻《古兰经》。

对厅(山门)

大殿

2.阿城文庙(B7)

阿城文庙是在黑龙江省境内属历史最久远,建筑规制最为完善的孔庙,据《吉林外记》(成书于1822年)记载“阿勒楚喀至圣先师庙在城内。”咸丰元年至十一年(公元 1851 年—1861年),文庙还在修建。《阿城县志》记载,同治元年(公元 1862年)文庙落成;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文庙重修,即为现存建筑群,现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整齐排列着影壁、泮池、泮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大成殿前置东西两庑房,后置崇圣祠和启圣祠。

1932 年,文庙泮池遭到日军飞机投弹轰炸。1945 年,文庙由当时的阿城县人民民主政府民政科接管,在这里接收孤儿食宿,并办学对孤儿进行教育。到 1959 年 10 月后,文庙正式成为阿城第一所聋哑学校校址。1966 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文庙的主体建筑及附属建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80 年,文庙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 年,文庙被核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97年7月至2000年11月,当时的阿城市政府先后修复了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大成门。新世纪以来,文庙仍荒废许久,最近于2021年左右开始环境修复,2022年5月曾开放。

会宁路南端尽头的阿城文庙(北端尽头为国铁阿城站)

大成殿

下马石、棂星门与西门

3.么统领故居(B8)

么统领故居,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金都街道文庙社区,阿城文庙西侧,原后慈兴胡同17号,周边改造后位处文庙广场,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为清末阿城么统领所建设居住,并传至其第三子。房屋为五开间青砖瓦房,门窗设计带有欧式风格,为中西合璧的清末民居建筑;为阿城地区所存无几的清末建筑,承载着阿勒楚喀城清军驻防的历史记忆,也是清末黑龙江地区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互鉴的早期范例。此建筑也为抗日志士樊继才、樊继光旧居,2008年时曾规划被拆除,后续在各相关人士和志愿者保护下保存了下来并取得了文保身份。

二.国铁阿城站区域近现代建筑

1901年,阿什河站(阿城站第一代站房)建成并开通运营,站房造型考究,是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1936年阿什河站更名为阿城站。1952年12月31日,中铁结束中苏共管,中东铁路完全由中国收回。上世纪六十年代,阿城站第一代站房被拆除,新建阿城站第二代站房。2017年,阿城站广场改造,即第三代站房(目前仍在使用)。

1.中东铁路老售票房子旧址(C1)

建筑为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位于阿水司No.5186,通城街道办事处铁路社区内,铁道线北侧(铁北)居民区中,一层砖木结构俄式建筑。该建筑原为中东铁路阿城站的售票和候车的场所,后因地点偏远,改为职工宿舍。室内改动较大,室外保持原有风格。

2.中东铁路管理处旧址(C2)

建筑为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位于通城街道办事处铁路社区东方红学校院内。该处建筑物修建于1903年(一说1910年),是中东铁路管理处的办公用房(一说沙俄护路军队部)。1932年后,为日本宪兵队驻扎地。1950年后,为阿成电厂办公室。1964年后,为铁路职工子弟小学。现用做东方红学校教室,曾进行过修缮工程。旧址正面是一趟平房,背面连建有部分是二层建筑,建筑整体类似于半个 “凸” 字形 ,建筑砖木结构,房屋内建有地下室,建筑前后是学校操场。

3.中东铁路招待所旧址(C3)

建筑为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位于通城街道办事处铁路社区的居民区内,西向设门,与安福胡同相邻。该处建筑修建于1903年,原用做铁路职工招待所,隶属于哈尔滨市铁路局,现房舍空置,破损严重。

4.铁路小区13号楼西侧建筑(C4)

建筑为区级文物保护点,位于中都大街、铁路小区13号楼西侧,二层砖木结构,立面不对称处理,通过类门斗凸出形式使建筑立面更加灵动,推测为中东铁路时期或日伪时期建筑。

5.日本鸟居建筑遗存(C5)

此建筑为哈尔滨市不可移动建筑,位于中都大街与蜚拉公路交口西北侧绿地中,建于日本侵华时期康德七年(1940年),是由日本领事主持在阿城东北坝子北侧兴建的供奉“天照大神”的神社的石门柱鸟居,也是神社唯一遗存。

6.中东铁路上跨阿什河桥遗存(D0)

中东铁路上跨阿什河桥为中东铁路东线跨越阿什河的五孔石墩钢梁桥梁,建于1899-1900年,上世纪在其南侧修建新桥后铁道改行新桥,此座桥梁一直废弃,目前仅遗存六座石砌桥墩(包括桥头),其中一座水中桥墩已经倾斜。历史价值极大,但目前仍未列入文保名单。

7.中东铁路俄式建筑一(D1)

建筑位于阿水司No.3313,现为民房。

8.中东铁路俄式建筑二(D2)

建筑位于阿水司No.3329,现为民房。

9.龙丹乳业建筑(D3)

建筑位于铁北,有较为标志性的高塔建筑,应为解放后的工业建筑。

10.中东铁路俄式建筑三(D4)

建筑位于阿水司No.5112(面房路38号),现为民房。

11.阿城供销社(D5)

建筑位于会宁路72号。

12.通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D6)

建筑位于会宁路17号。

13.中东铁路俄式建筑四(D7)

建筑位于阿水司No.3696,跨线桥东,现为民房。

三.原阿城糖厂区域近现代建筑

哈尔滨市阿城糖厂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东部的阿什河西岸,工厂始建于1905 年,1908年正式投产,占地 130 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6 万多平方米。糖厂用地北侧和东侧被水域围合,南侧与西侧被工业用地与公园包围。

1905 年,波兰留布林制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厂,把厂址选在了中东铁路附近的阿什河西岸,距离阿城火车站南 500 多米的地方。1908 年,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全部完工,于 12 月正式投入生产,设计能力日加工甜菜 350 吨,此时的厂区有 62 间房屋,建筑面积有 3550 平方米,其中包括两层楼房4座,砖瓦房2座。

1998 年阿城糖厂倒闭破产。随后厂区一部分被闲置废弃,部分区域则又有了一些企业,例如酒厂、食品厂、包装厂、机械厂等,既有合资企业,也有民办小厂。

原阿城糖厂区域现状

2014年,小北楼、南三号楼、南二号楼、南一号楼、科技楼、糖库和制糖车间以“阿城机械制造糖厂建筑群旧址”被公布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4月12日,阿城糖厂建筑群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名单。入选理由为:中国第一家机制糖厂,中国甜菜制糖的开端,从建厂至20世纪90年代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甜菜制糖厂;架空输送索道是中国制糖行业唯一的架空输送系统;建国后为国内外糖厂输送( 培养) 专业干部317人;是我国第一家破产的大型国企,其破产事件是当时涉及债务最大的一起国企破产案。主要遗存包括:办公楼、库房;铁路专用线、原料场和部分车间设备;铁道、一号楼、青年楼、木匠楼,文化宫、澡堂。

阿城糖厂北大门(建于1989年)

阿城糖厂雕塑(南河胡同西侧,北大门附近)

1.小北楼(B1)

建筑位于南河胡同与朝晖胡同交口东北处,建于1905年,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专家楼(南三号楼)(B2)

建筑位于南河胡同与朝晖胡同交口东南处,正立面朝西,建于1905年,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3.专家楼(南二号楼)(B3)

建筑位于南河胡同与朝晖胡同交口东南处,南三号楼以南,正立面朝西,建于1905年,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4.专家楼(南一号楼)(B4)

建筑位于南河胡同与朝晖胡同交口东南处,南二号楼以南,正立面朝西,建于1905年,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围挡修缮(暂停)中。

5.科技楼(B5)

建筑位于南河胡同与朝晖胡同交口西南处,正立面朝东,建于1905年,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已修缮完毕。

6.糖库&制糖车间(B6)

建筑位于科技楼西侧,建于1905年,两栋厂房连接在一起并相通,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7.文化宫(D8)

8.办公楼(D9)

9.独身楼(D10)

建筑群位于南三号楼东北,小北楼以东。

10.家属楼(D11)

建筑群位于南三号楼以东。

11.小车库(D12)

建筑位于南一号楼以东,朝晖胡同北侧,建于1959年

12.木匠房子(木匠楼)(D13)

建筑位于朝晖胡同北侧,小车库以东,一层砖结构平房。

13.澡堂(D14)

建筑位于朝晖胡同北侧,木匠房子以东,有澡堂锅炉房顶烟囱遗存。

14.食堂(D15)

建筑位于朝晖胡同北侧,澡堂以东,建于1959年。一说此建筑为彩印厂。

15.青年楼(D16)

建筑位于朝晖胡同北侧,食堂以东,940平方米,建于1951年,二层,正立面及入口朝东。

16.招待所(D17)

建筑位于朝晖胡同南侧,1953年建招待所563平方米,1983北侧增建1026平方米,总建筑1589平方米。

17.铁道糖厂专用线(R)

铁道糖厂专用线兴建于建厂初期,1959年改建,目前有小部分已经拆除,大部分留存。

参考材料

1.莫娜《黑龙江地区清代伊斯兰教礼拜寺的建筑传播与建筑特征研究》
2.张显忠《阿城县清真寺动工维修》
3.王晓丽《边缘文化视角下的黑龙江传统建筑研究》
4.闫亚男《阿城文庙考证》
5.韩锋《阿城地区中东铁路时期建筑调查》
6.《黑龙江省阿城糖厂厂志(1905-1989)第一卷》
7.曲忠捷《产业融合下的工业遗址类产业园修补规划研究》
8.王觅熙《以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方向的阿城糖厂改造策略研究》
9.阿城区文物保护建筑名单
10.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单
11.原阿城糖厂区域居民口述

唐逸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本科毕业,现于哈尔滨工作。电话13845379052(微信同号),邮箱2216998563@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