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都路过霁虹桥,对这座近百年老桥很感兴趣,每次见到它都会有一种亲切感,看报纸说老桥将要拆除重建,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查了一下它的历史,也拍了很多照片,若干年后也是给老桥一个纪念吧!
十九世纪末,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野蛮侵略,并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在修筑滨洲干线工程中,发现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原野和低洼地形成的水沟,由于修建铁路,迫切需要将松花江上运来的器材物资转运到香坊地区去,于是就地建了个大型木桥,当时起名为秦家岗大桥。
自1901年10月2日大桥通车起,这座木桥就承担起桥下通火车、桥上行车行人的功能。后来木桥需要维修和大修,根据铁路发展和市政交通的需要,政府决定在原址上修建个永久性桥梁。
霁虹桥是一座典型的欧式桥梁建筑,呈弓形,设计师为符拉基米尔•安德列耶维奇•巴利,施工工程师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斯维利多夫。原为钢结构,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霁虹桥1926年11月28日举行落成命名典礼时,参加人有哈尔滨特别市市长储镇、中东铁路局长叶木河诺夫、特区行政长官张焕相、东铁督办于云章以及东铁理事会中的中俄理事等人。
由中方理事、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为桥题名,他援引了杜牧的《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句中霁虹二字,定名为“霁虹桥”。
1927年
1950年
霁虹桥横跨哈尔滨市道里与南岗两区的分界点,也是市区内的主要交通要道。
图为霁虹桥在地图上的位置。
桥下的铁路线。
冬季,日出
桥下柱上的狮子头雕塑。
摄于2010年!也是我最早拍霁虹桥的第一张照片。
桥面宽可并行4辆大卡车,分车行道、人行道,桥下则为列车铁道。
桥上的局部构件和桥下的13根桥柱。
清晨,宁静的街道。
桥下的钢筋裸露很多,桥上的栏杆有几处也开裂了。
2013年1月13日,广场上修建了大型冰灯群!
霁虹桥造型以古埃及式方尖碑为桥头堡,塔座为长方形,四周各有24个花环状装饰浮雕,其上各筑有两个较小的桥灯塔;
2013年11月25日。
在坚固有力的钢栏杆上镶嵌了标志着“飞轮”中东铁路路徽。
夜色中的霁虹桥。
冬季,大雪,桥旁的月牙街,
2014年4月15日。
1986年,霁虹桥被定为一类保护建筑,2004年被鉴定为危桥,但作为哈尔滨的交通要冲,时至今日,霁虹桥每天高峰时间车流量达到6000辆/小时,最高达到8000辆/小时。2008年被定为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哈尔滨市文保部门向国家申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滨洲铁路桥、霁虹桥、香坊火车站、原中东铁路局石头房子等25处建筑或遗址群纳入申报名单之列。
2012年,经过三年的申报,凭借文物要具有建筑风格独特、保存现状良好、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三大国家评判标准,最终霁虹桥作为中东铁路建筑群被国家文物局通过审评。
2013年6月,霁虹桥作为中东铁路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座受法律保护、又承担着哈尔滨市主要交通职能、且是危险建筑的文物桥梁。
桥边的过街通道,
2015年4月26日,早春。
2015年6月16日,傍晚。
2015年7月7日,清晨,洒水车过后,街道上整洁而清新!
清晨,清爽的桥面。
2015年8月6日,栏杆上的牵牛花。
2015年10月3日。
2009年,设计时速达250公里的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城际高速铁路奠基,霁虹桥成为即将修建的电气化铁路的障碍,专家又提出抬高桥面或降低铁轨来拓展桥下空间。但是,霁虹桥的桥面和下面的桥柱浇筑为一体,无法单独抬高桥面。另外,按照铁路部门的运行要求,火车必须在相对平坦的铁轨上行驶,因此不能降低铁轨的位置。哈市政府有关部门召开改造方案论证会,认定霁虹桥不再具备维修价值,决定拆除老桥后,对其进行原样式、原材料、原位置的“三原”改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