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的雨声,是对您生命的赞歌—怀念敬爱的抗联老战士李敏阿姨

推荐人:于秋月。

作者简介:作者王宏波系黑龙江林业报社社长,总编辑。高级编辑(二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业协会理事 、黑龙江省报业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新闻奖资深评委、黑龙江省专业技术职称新闻系列高评委、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森工作家协会主席、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发表若干文学、新闻作品以及出版文学、新闻理论著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黑龙江日报 天津文学、奋斗、北方文学、退休生活、夕阳红等发表文学作品、文学评论 、新闻作品,其中有的被译成俄文、日文在国外发表,有的被作家文摘 羊城晚报等选摘。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关注生态环境新闻奖、中国孙犁散文奖、中国梁希文学艺术奖、中国梁希图书奖、黑龙江新闻奖等

大雨,那密集的雨滴形成集聚的雨幕,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天而降,那萧萧的雨声如驰骋疆场战马的呼啸,那刺破雨幕的闪电好像是战士手中挥动的马刀……

这呼啸的雨声,是对您生命的赞歌!

这锐利的闪电,是对您远行的启明!

因为,战士自有战士的情怀——您渴望的是战斗的硝烟和战友们冲锋的呐喊!

所以,您——我们敬爱的李敏阿姨将生命定格在狂风暴雨后的黎明!

李敏阿姨,这位勇敢的抗联女战士在我的心中犹如一座圣洁的雕像!

我第一次认识您,是在歌剧《星星之火》里,那个活泼的抗联小战士李小凤。

父母告诉我:您就是她的生活原型。

从此,您的名字记在了我的心间。

我自小生活的大院,坐落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的共乐街和建国街的交口处,住着两位东北抗联的老战士陶雨峰和张为国。每到春节的时候,我们这群在院里玩耍的孩子,就会看到来给老战友拜年的陈雷和李敏夫妇。他们虽然经过了十年浩劫的磨难,但他们脸上的微笑仍然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此刻,我的耳畔就会响起《星星之火》中那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和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的歌声。

但是,近距离和李敏阿姨的接触是在2003年。

遥想当年“逐日寇,复东北”“夺回我河山”的十四年,黑龙江林区那连绵起伏的山山岭岭和浩浩莽莽的森林是东北抗联牵制日寇南下、并消灭其有生力量的主战场。

在这里一批批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壮丽的英雄史诗。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李敏和战友们不断来到这里,考证当年的战斗遗址,寻找牺牲战友的遗骸。

现在桦南林业局施业区内的七星峰亦名七星砬子,山势陡峭,峰岩重叠,大大小小的山峰如一柄柄触向青天的利剑,最高峰海拔852.7米。

1939年夏,她所在的东北抗联和日伪军在这里展开了激战,史称 “七星峰突围”。

桦南林业局为了在这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次向李敏阿姨请教当时的情况。

2003年7月21日,我陪这个局的总经济师尹军同志来到绿树掩映的花园邨宾馆,访问了李敏阿姨。

她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和那次战斗的经过。

李敏的祖籍原是朝鲜黄海道的凤山郡,后全家迁徙到中国,在黑龙江边落了脚。1924年11月她出生在汤原县梧桐河村。七岁时,她加入了后为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领导人的崔庸健领导的模范小学的列宁主义儿童团,接受革命思想的教育。

1932年秋,她随父母逃荒到今集贤县王海屯。这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疯狂地践踏着北大荒黑油油的土地。中国人民决不做亡国奴,在高高的青纱帐,在茫茫的林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支抗日的队伍,打击日本侵略者。李敏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救国儿童团、宣传队,到双鸭山煤窑、安邦河林场,向煤矿工人、农民、林业工人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36年冬的一天,李敏和小伙伴在中共富锦县委书记刘忠民的带领下,到集贤县农村边宣传抗日,边为抗日联军收购布匹、粮食……

她参军后,当过战士、被服厂的工人、医院的护理员,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调入李兆麟将军在军部主办的随军教导队学习,8月被分配到一师,先后任宣传员、前方救护员、机枪班战士。她转战在七星峰、锅盔山及宝清、富锦、桦南、桦川、勃利等地,1939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

当我们说起,桦南林业局要在施业区内的七星峰建立抗日联军纪念馆时,她十分兴奋。她说,七星峰是抗联的大本营。抗联三军四师师长陆希田、政治部主任金策在七星峰的东北侧建立了被服厂、修械所等。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在七星峰东侧大叶子沟建立了后方基地。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在七星峰以南及以东的勃利、宝清建立了学校、军部秘书处、被服厂、医院等。第六军第一师师长马德山、一师政治部主任徐光海、四师政治部主任吴玉光等在七星峰北侧哈达密河畔和锅盔山建被服厂、修械所、医院、农场和粮库基地。

她谈起七星峰突围。那是1939年夏,她所在的部队在桦南攻打敌人后,敌人纠集众兵围剿,她们且战且退到七星峰。日伪军从佳木斯等地抽调三千重兵把他们包围了,白天从四面合攻七星峰,晚上在山脚下支起座座帐篷,点起堆堆篝火。他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敌人的眉目,听到他们的说话声。坚持抵抗几个昼夜,她们没有粮食吃,只好撸树叶、扒树皮充饥。一天夜里,风雨大作,他们开始悄悄突围。

有一个半米宽的山涧,山下是陡峭的石壁,只有纵身一跃才能过去。她运足了力量和勇气,一跃跳过去了。安班长在跳跃时,不慎坠空摔下山涧,他的身体与山体碰撞的“隆隆”声,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夜战开始了,她和战友边打边强行突围……邓事务长背着一个做饭用的铁桶,在突围时也摔下山涧。那铁桶在山谷间发出的清脆响声,是那样的惊心动魄,至今仍牢牢地刻在她的心头。

她随部队边打边撤,黑夜中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后有追兵,冲过去!她们冲进没胸的河水里。湍急的河水,冲得人站不住脚,有的同志被水冲倒再也爬不起来了。她咬紧牙关:坚持,坚持,一定要站着走过去,保住自己的生命,才能继续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她终于和战友们渡过了河,后来才知道这是安邦河的上游。

她们上岸时,天边已露出一线鱼肚白。她借着微弱的光亮,看到这是一个山中的大峡谷,两面是刀削般的石壁,两壁的上方只能看到一线天。清澈的河水顺着山脚呈S形湍急而下。河两岸的沃土已长出半尺高的野草。她们在草间寻找着野菜,在河水中洗洗就吃起来。这时,太阳一跃升上了中天,大家靠在大石头旁边晒着湿透的衣服,边抓紧休息。她刚刚有点睡意。突然,哨兵小金子大声喊:“敌人来了!”大家惊醒,这时,敌人的机关枪的一阵扫射,一些同志牺牲了。紧挨着她的许排长的腿被打断了。她拿出急救包为他包扎。他看着冲过来的敌人,边打边对她说:不要管我!可李敏怎么能丢下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她拽着他撤退,可敌人又把他打倒了。他推开李敏拿起匣枪向敌人还击,直到战死……

李敏说到这里,脸上笼罩了一层哀伤。她的思绪也仿佛飘向那个战斗的时刻。良久,她说,那次他们退到黑瞎子沟集合时,原来80多人只剩下60人,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七星峰……

那天下午,我们一直谈到夕阳西下。

在我们告辞时,李敏阿姨为桦南林业局题写了“发扬抗联精神,奋力振兴中华”的条幅,赠送每人一册由她整理、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集》。她在书的扉页上写道:“赠:王宏波同志惠存!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一师战士李敏。二00三年七月二十一日。”还赠送我们每人一个由她亲手缝制的一身东北抗联服装的抗联布娃娃。

从那以后,我和李敏阿姨有了一些联系。

2012年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风雪征程——东北抗日联军战士李敏回忆录》后,我所在的报纸发表了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谭方之写的读后感,她看到后让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并送来了这部全景式反映东北抗联军史诗性的著作。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们报社组织了一次四五十人次、跨时五六个月的“寻找抗联足迹,弘扬抗联精神”的大型异地采访活动,李敏阿姨闻之以九十高龄、放弃午睡时间,挥毫为我们的这次活动题写了“寻找抗联足迹,弘扬抗联精神”的大字横幅,还为采访小分队的出征仪式发来了贺电。

我们这次活动没有辜负李敏阿姨的殷切期望,我们四个采访小分队的记者,发扬抗联精神,用双脚走在当年抗联战士走过的地方,以认真的态度考察当年战斗的遗迹,以深情写出了一批作品,其中有的作品被东北抗联研究专家认为:填补了东北抗联研究的空白!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这些作品结集为《青山埋忠骨 告慰英雄魂——黑龙江林业报“寻找抗联足迹,弘扬抗联精神”活动纪实》出版,历时三年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于今年初正式出版发行。

今年5月23日上午,我们在抗联老战士张为国的儿子张平的陪同下,来到鞍山街23号那幢院落,为李敏阿姨送上《青山埋忠骨 告慰英雄魂——黑龙江林业报“寻找抗联足迹,弘扬抗联精神”活动纪实》一书。

在这里我又一次看到我们敬爱的李敏阿姨。

在院内的绿树与藤萝架相伴,在院墙边是一排排的石碑,上面刻着抗联烈士的英明。

张平上楼迎接李敏阿姨,不一会儿就听到她说话的声音,嗬,还是充满了力量。

她头戴一顶黑色无檐尼帽,上有一颗红星,黑色的西式制服,腰间一条皮带。她满脸笑容,眼睛里闪烁着慈爱。她热情地伸出手与我们一一握手,在与我握手时我能感到她的手是那么有力量。

我们向她奉上《青山埋忠骨 告慰英雄魂——黑龙江林业报“寻找抗联足迹,弘扬抗联精神”活动纪实》,她边翻看边指着里面的图片,讲述当时的情景。她的记忆里真好!

我向她简要汇报这次采访活动以及出版前后的情况,她高兴的说:“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

她向我们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鹤北林业局寻找赵尚志牺牲地时,鹤北林业工人的热情。

张平说:“李阿姨,您换上那件在远东88旅军装呗?”

她笑呵呵地望着我们,说:“还换吗?”

“换!换!”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她满脸笑容,愉快地说:“好!”

在她上楼换衣服的时候,我们参观了这里陈列的东北抗联的领导人、英烈的图片,书籍文件歌曲资料,抗联用过的衣服被褥等物件……

李敏阿姨在离休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上了。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东北的局部抗战融入中国的全面抗战的历史。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从1981年就向中央反映这个事情,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中国抗战14年的历史写进了历史教科书。

她下楼了,头戴苏军女兵战斗帽,腰板挺直一身戎装,胸前是一排排的勋章,英姿飒爽。

她引领我们在每个房间参观,向我们介绍东北抗联每个时期的重大事件,特别是在赵尚志头颅冢瓷瓶面前,详细讲述了赵尚志受伤、被俘、牺牲的经过,以及在建国后她和战友们寻找赵尚志头颅的情况,她说到动情处不禁老泪纵横。

她在赵尚志作词的《从军歌》歌谱前,唱道:“黑水白山被凶残日寇强占,我男儿无辜倍受摧残,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争自由,誓抗战”,“待光复东北凯旋日,祝联欢。”

那天,李敏阿姨为我们唱了五六首东北抗联歌曲。

时近中午,我们在门前话别,她握着我的手说:“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笔精神财富,需要更多的人来继续发扬光大!”她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年轻人要接好这个班啊!”

她的嘱托在阳光、绿树下回荡。

我们记住了!

在2018年7月15日晚,在哈尔滨音乐厅那一场音乐会上,李敏阿姨仍是黑色的无檐帽、黑色的西式制服,端坐在那里欣赏那场两个多小时的节目。

她帽子上的那颗红星在灯光下栩栩生辉。 我望着她,不禁在心中祝福——李敏阿姨健康长寿!

……

今天,天色阴翳,风腻腻的,树的枝叶低垂,无力地拂着。

他们是在为李敏阿姨而哀伤吗?

是的!

怎能不为这位95岁的抗联老战士的离去而哀伤!

我望着铅色的穹顶,心中在企盼:下一场狂风暴雨吧!

让那从天倾斜的大雨,为我们的李敏阿姨远行清除道路的坎坷!

让那满天的电闪雷鸣,为我们的李敏阿姨远行擂响助威的战鼓!

李敏阿姨——永远不朽的战士。

2018.7.21(周六)下午于家中

于秋月

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QQ:1091677266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