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旧影 162-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也称圣母无染教堂,旧址位于位于马家沟教堂街,今南岗区士课街47号、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交汇处。原为设在公主岭的俄军随军教堂,日俄战后迁至哈尔滨郊区的懒汉屯(一说在护军街),不久迁到当时的阿列克谢耶夫村,其地在东香坊,教堂的名称便由此而来。1912年2月25日迁址马家沟,并建木结构教堂,教堂街由此得名。

(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施工现场)

(1935年10月6日新落成的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当时新老两座建堂共同存在。)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1936年,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内部)

1930年10月开始筹划原址重建,1931年5月动工,采用了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的设计方案,由卡尔贝舍夫监督施工,主体为砖石结构,高41米,宽19米,东西长27米,俄罗斯巴洛克式教堂建筑,1935年10月6日落成,建筑面积1005平方米,占地3000平方米。虽然新教堂建起来了,但新旧两座教堂曾长期并存。1938年2月,俄国东正教在旧教堂内曾开办过哈尔滨神品学校,其宗旨是培养神职人员和在东正教领域工作的人员。但实际上被在哈的白俄所控制,成为培养反苏人员的基地,直1946年才关闭。

(1958年,主显节在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门前的冰十字架。)

(1958年,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神职人员合影。)

(1958年,中立者为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掌院祭祀尼古拉·斯塔尔各阔夫神父,其右为最后一任掌院祭祀吴志全神父。)

(1981年时的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网友风尘影像拍摄的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旧址)

“文革”期间教堂受到破坏,曾被两家工厂占用。1980年,市政府落实宗教房产政策时,考虑到东正教空闲房产相对较多,且天主教与东正教在教义教规上有着一定的通融性,经与两个宗教爱国团体协商,决定将东正教的这座教堂进行改建,修茸为天主堂。同年12月25日,更名为“哈尔滨天主教堂”,并正式对外开放。

1986年教堂被市政府定为哈尔滨一类保护建筑。教堂内部于1998年进行全面整修。2000年由政府出资,将教堂周围建筑全部拆除,扩建为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广场。现为现为黑龙江省天主教爱国会、哈尔滨市天主教爱国会和黑龙江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所在地。

渡桥

历史建筑的爱好者,关注东北旧影,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uqiao 邮箱:69900820@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