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世界地图,从欧洲乌克兰黑海敖德萨港,到亚洲中国松花江畔哈尔滨,两地相隔万里之遥,且风光旖旎。您可曾知道,百年前远涉重洋的“老江桥”钢梁部件,正是通过这条“风景线”运抵哈尔滨的。
图1:从敖德萨至哈尔滨示意图(王常鹏制图)
中东铁路开工伊始,沙俄向美国、比利时租赁船舶,组成庞大的水上运输船队,将大批筑路器材(主要是钢铁)和部分人员,几经碾转,最后通过松花江、嫩江等中国内河,运抵中东铁路建设工地。
图2:乌克兰黑海敖德萨港
敖德萨港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西北侧。满载钢梁部件的巨轮由敖德萨港起航,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后,进入地中海。
图3、苏伊士运河
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经烟波浩渺的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驶入南中国海。经碧波万顷的中国台湾海峡、中国东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到达俄国远东天然良港海参崴。
图4、海参崴港海域
海参崴(俄语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属中国),俄国远东最大的城市,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钢梁部件在海参崴港倒装火车,运至伊曼站再倒装货轮,沿乌苏里江北上,在伯力进入中俄界河黑龙江。逆黑龙江进入松花江,逆流抵达哈尔滨江段。行程约2万公里,耗时数月,创造世界桥梁器材运输史上的奇迹!
图5、乌苏里江风光
“1899年秋,大批驳船满载大桥建筑材料运抵哈尔滨。工程指挥部(位于现南岸中东铁路公园址,当时称“大桥村”)决定将这些物资卸在对岸(江北)船坞存放。这地方叫官营船坞,距修建的大桥左岸很近,只偏下游一点……”。(摘自俄克拉金《哈尔滨—俄罗斯人理想的城市》)。
“钢梁架设组装于1900年冬季进行。沙俄利用松花江封江期,在冰上搭建脚手架,架设长梯组装架设钢梁”。(摘自《中国铁路桥梁史》)。
图6、现场搭设脚手架组装架梁
0 当年甲午海战失败,为联俄牵制日本签订了《中俄密约》,这块土地从此沦为异族的应许之地,才有了东清铁路,有了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