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医生”——B.A.卡扎姆-贝克

本文版权归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哈尔滨市方志馆所有,欢迎读者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抄袭。

作者:阿唐,原文载于《留住城市的记忆:哈尔滨历史建筑寻踪》,有删改

在红专街27号,有一座古典主义风格的三层建筑。这座建筑和一位不该被哈尔滨遗忘的人物联系到一起,这个人是谁?据媒体的报道,这座建筑是俄国著名医生B.A.卡扎姆-贝克博士的住宅。这是一项让人兴奋的发现,但是如此堂皇的建筑不大可能是一名医生的独家豪宅,应该是他在某个单元居住过而已。

1

1892年2月14日,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卡扎姆-贝克出生在喀山的一个医学世家,1915年毕业于喀山大学医学院。十月革命中,他的家庭因战争四分五裂,卡扎姆-贝克随流亡的知识分子落脚到海参崴。1920年来到哈尔滨。1925—1926年赴巴黎进修,学习结束后又返回哈尔滨。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卡扎姆-贝克(1892—1932)
来源:鞑靼斯坦共和国地方志博物馆

卡扎姆-贝克在哈尔滨期间就职过多家医院,由于幼年时患有严重的骨结核,导致一生只能跛行,因此他对病人充满了同情和仁爱。不论病人贫穷还是富裕,他都有求必应,遇到贫困的穷人,还赠送药费,由此获得了“穷人医生”的美誉,他的家也成了义诊诊所。

红专街27号,建于1927年,
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这座建筑的档案缺失,老地图显示在此大概位置有过一家美国远东贸易公司,但是无法锁定。
摄于2009年夏

专门为贫穷俄侨服务的俄国侨民会医院1931年在比乐街与士课街交角处成立后,卡扎姆-贝克成了这家医院的内科医生。俄国侨民会医院与卡扎姆-贝克有同样的主张,即救死扶伤,解困济贫。在这家医院就诊永远不必为费用担心,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支付医疗费,即使分文没有也不会被拒绝,行动不便的穷人甚至可以请求医生来自己家中就诊。据不完全统计,俄国侨民会医院经营的十年中,共接待患者近37万人,其中只有20%患者支付了全部医疗费,30%患者完全免费,50%的患者获得了医疗费的减免。

2

1932年的一天,一位患白喉而无法呼吸的小女孩前来就诊,由于情况紧急,卡扎姆-贝克用一根鸡尾酒吸管帮小女孩吸吮脓痰,小女孩得救了,但是卡扎姆-贝克却被传染上猩红热。那时候“盘尼西林”尚未应用于临床,39岁的卡扎姆-贝克因无药可医而不治身亡。小女孩没有辜负卡扎姆-贝克的救治,幸运地活到了92岁。

8月5日,卡扎姆-贝克下葬,全市民众为他送行。为了纪念他,俄国侨民会医院改称“卡扎姆-贝克纪念医院”。3个月后,位于马家沟十字街(文昌街与宣化街交口)的喀山男修道院通过社会募捐成立了卡扎姆-贝克医院,专门救治贫困患者。

3

为了纪念卡扎姆-贝克,人们在他家的楼前,竖立了一块大理石碑,上面写着“卡扎姆-贝克医生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而今,石碑早已不知去向,他的故居也从此成谜。好消息是,俄方以及澳大利亚俄侨2012年在哈尔滨皇山公墓找到了卡扎姆-贝克的墓地,随后进行了修复,在卡扎姆-贝克去世80年后,一座白色墓碑重新树立起来。

重建于2012年的卡扎姆-贝克的墓碑,
位于哈尔滨皇山公墓
来源:澳大利亚俄罗斯《团结》周报

哈尔滨市方志馆

哈尔滨市方志馆集地情资料存储、地情展示与研究、方志、年鉴理论培训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举办展览、出版作品、交流文化,是哈尔滨城市建设发展的记录者。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101号。微信公众号:留住城市的记忆,ID:hrbfzg

相关推荐

尼娜的故事

她的一切,都成了一个谜,一个没有办法书写的故事,一段被历史尘封和遗忘的往事。 哈尔滨,是她的故乡,却又是异乡;她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