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读音,是哈[hā]尔滨,还是哈[hǎ]尔滨?

在阅读本文之前,先来做个有趣的小测验吧,哈尔滨、哈站、哈达、哈三中,用自己最舒服的读音读一遍,你会怎么读呢?

(为了交流方便,本文对读音ā阴平á阳平ǎ上声à去声,简称为“1、2、3、4”音)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感谢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刘燕博士所做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观点来源于她的两篇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到身边人在说到“哈尔滨”这个词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读音呢?

常见的包括:hāěrbīn、hǎěrbīn、hǎrbīn、hǎlebīn四种,其中,标准普通话读音是第一种,哈尔滨方言读第二种,后两种叫法则早已鲜有人用,在大话君的印象里,至少在目前80岁以上的老人口中,才可能会时不时听到。至于前两种,哈尔滨的“哈”,到底是读一声还是读三声,由于多数人并不需要考普通话登记证书,在生活当中,地域的自然语言当然更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毕竟“本地人”的认同感还是我们潜意识里的“刚需”。

在标准普通话中,“哈”也的确是个多音字,比如:

一声[hā]:哈气、哈哈大笑、哈腰

三声[hǎ]:哈巴狗、姓哈

四声[hà]:哈什蚂、哈巴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哈尔滨人会怎么选择呢?

刘博士做了一个详尽的调查问卷分析(样本量为108人),当然在做问卷的时候,志愿者很容易会“自我纠正发音”,故意向标准普通话靠拢——这当然就失去了调研的准确性。于是刘博士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比如公交车上,在哈西万达的前一站,突然问一个人“请问下一站是哪里?”,她问了20个人同样的问题,其中18人说是hǎ西万达,2个人说hā西万达。

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南岗区,少数在香坊区。根据史慧媛博士的研究显示,按城区划分,哈尔滨人读hā的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南岗>道里>香坊>道外>平房>松北>阿城>呼兰,研究南岗区居民对于“哈”的读音是具有很强区分度的。

从整体上看,读hǎ的频率从高到低排行榜见下图:

前三位,哈三中、哈啤、哈站,都是哈尔滨人的常用词汇。例如几乎每个带着孩子路过三中校舍的时候,都会和孩子说“要努力学习,将来到哈三中读书”。而在近几年“一起哈啤”的广告做起来之前,哈啤一直都是本地人对哈尔滨啤酒的独特简称。还有哈站,也是本地人才会说的简称,通常城市里的中心火车站简称要么是“XX站”,要么干脆直接就叫“火车站”,南方来的同学经常会因此感到不适应。

由此可见,凡是本地属性强的词汇,读hǎ的时候就多,反之,越是书面用语,大家也月趋于读hā。

此外,从性别角度看,女性读hǎ的人数比男性低10%,刘博士认为女性对语言的变化更敏感,更愿意采用标准体作为自己的发音。

从年龄段角度看,51岁以上的人群,读hǎ的比例最大,31~50岁年龄段群体读hā的比率最高。

职业角度,脑力劳动者普遍倾向于读hā,体力劳动者倾向于读hǎ,这是因为脑力劳动者的语言环境以普通话为主,更需要用标准音和外地人群打交道,而体力劳动者的语言环境受普通话标准音的影响较小,因此发音更接近地域的自然语言。

文化程度方面,本科以上人群读hā的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初中>硕士>小学>高中>大专,诶,是不是觉得有意思,怎么初中生比硕士生更爱读hā呢?大话君弱弱地猜想,这应该就能体现语言学科研究的复杂性了吧!

更有趣的是,刘博士在调研的时候,发现哈理工的学生会读hā理工,但是会读hǎ工大,哈工大的学生呢,会读hā工大,但是会读hǎ理工。而且有在校园附近生活近30年的居民讲,“我们都说hǎ工大,只有工大自己人说hā工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应该怎么读呢?

刘博士在调查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到底是hā达果菜批发市场还是hǎ达果菜批发市场,竟然把两位出租车司机弄懵了!

为此,刘博士指出,不能认为hǎ是地方音,属于方言,就是不规范的,地名既是方言的也是普通话的,就像能把大栅栏(dà shi lànr)真的读成dà zhà lán 么?另外,hǎ这个读音,在普通话标准音里也是有的,应该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遵循本地风土人情,读hǎ尔滨更合适。

再举两个例子,南岗区和阿城区,标准音是nán gǎng,ā chéng,而本地读音是nán gàng,à chéng。刘博士认为,在普通话标准音里,岗的gàng读音是有的,如岗尖。但阿在普通话里没有à这个音。所以“名从主人”的原则,南岗应该读nán gàng,而阿城应该读ā chéng。

参考文献:

  1. 刘燕, 马彪. “哈”的辞书标注分歧及相关问题探讨——从译词“哈尔滨”的“哈”说起[J]. 满语研究, 2014(2).
  2. 刘燕. “哈尔滨”的“哈”读音分歧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14(4):86-88.
  3. 刘燕. 哈尔滨市地名用字“哈”读音变项调查[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5):96-99.
  4. 史慧媛. 哈尔滨方言中“哈”的读音变异情况分析[J]. 学术交流, 2012(4):164-167.

 

 

 

长河

大话哈尔滨网站发起人,联系方式: dachanghe@163.com

相关推荐

渐行渐远的秋林记忆

本文原载2023年12月29日《新晚报》“人世间”版 ,标题有变。 作者题记:散落在秋林的美好记忆,仿佛是金黄色的落叶,轻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