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塔之王——建筑师巴吉赤与哈尔滨

2014年7月8日,我国首个以俄侨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幕。其中,毕业于哈工大,曾参与设计哈尔滨市众多地标性建筑的设计师巴吉赤的主题展《建筑师巴吉赤与哈尔滨》引人注目。

1

20世纪80年代米哈伊尔·巴吉赤和妻子在澳大利亚的合影

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一大批技艺精湛的俄罗斯侨民、犹太音乐家进入哈尔滨。多年来,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哈尔滨的商业、教育、建筑、工业等各方面不同程度地烙印着俄罗斯风情。

《建筑师巴吉赤与哈尔滨》展出了俄国著名设计师米哈伊尔·安德列维奇·巴吉赤(1909年-2002年)的一生。1926年,巴吉赤考入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建筑专业,期间经常参加建筑设计竞赛。1933年,大学毕业后,巴吉赤专心从事建筑设计,并成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工程师。1958年,巴吉赤一家移居澳大利亚。

巴吉赤先后在哈尔滨和悉尼的建筑领域耕耘了60多年,为两座城市留下了众多杰出作品,至今仍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中,参与了防洪纪念塔、哈尔滨国际饭店门厅、秋林公司职工俱乐部、哈尔滨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纪念塔的设计,以及青年宫、马迭尔宾馆的改造。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展品均为巴吉赤的儿女提供,包括巴吉赤的大学毕业证、土木电机工程师证书和使用过的书桌、笔、调色板,以及建筑物上的一些挂件、饰品等。这些展品将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无偿永久借展。

2

(来源:http://www.smehrb.gov.cn/html/news/bbyw/2014/0709/60677.html)

3

巴吉赤

4

巴吉赤所创作的圣尼古拉教堂水彩画

“碑塔之王”巴吉赤因建筑与哈尔滨结缘

为进一步促进中俄文化在哈尔滨的交流融合,同时展示俄罗斯独特的建筑,俄侨文化专题展览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展。

展览分为《建筑师巴吉赤与哈尔滨》和《俄罗斯音乐与哈尔滨》两个单元,前者通过80余件展品展示了巴吉赤的年少岁月、碑塔称王和艺术追求。在展览现场可看到一些巴吉赤亲手画的水彩画,画中的极乐寺、索菲亚教堂等等,均是哈尔滨的建筑。

在哈尔滨,提起米哈伊尔·安德列维奇·巴吉赤(旧译巴吉司),市民一定觉得很陌生。可说起红博广场旁的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塔,八区广场上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松花江畔的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以及被移走的原哈尔滨火车站广场的苏联红军纪念塔,却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这些寓意深刻、设计精美的传世之作都是出自“塔王之王”巴吉赤之手。

“塔王”留给哈尔滨的那些塔

壹 14岁时为逃避战乱 随家人来到哈尔滨

巴吉赤1909年出生在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国。他父亲曾任海参崴驻防军第八东西伯利亚步兵团中尉,母亲是一位贵族出身的省长女儿。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协约国武装干涉军的支持下,其父参与了高尔察克领导的武装叛乱,被蒙古军队俘虏后押送至苏联,1922年被苏军枪毙。随着苏联“红色恐怖”的加剧,母亲带着年仅14岁的巴吉赤和年幼的弟弟、妹妹,逃亡到了哈尔滨。一个平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千金小姐,一夜之间和孩子沦为异乡难民,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为了能使3个孩子活下去,这位年轻的寡妇强忍丧夫之痛,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她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一点首饰,在南岗区租了一间地下室,开始了她异国的颠沛流离生活。最初,她好不容易应聘到了一个打字员的职位,可干了不久,就被别人给顶替掉了,最后不得不靠给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保姆和为别人洗衣服谋生。但丈夫的死最终让她明白,必须让膝下儿女远离政治,真正学一点技术,过平常人的生活。

贰 如愿考上哈最高学府 为未来设计夯实基础

作为长子,巴吉赤深懂母亲的心,他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的境遇。一方面,他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另一方面,他发奋学习,在中学就取得了金质奖章。1926年,他如愿考上了哈尔滨最高学府——哈尔滨华俄工业专科学校(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建筑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按照俄国学校规章办学,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广博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巴吉赤所学的建筑专业必须修完36门课程,考试合格后才能得到毕业证书。巴吉赤在这样一个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的学校读书,为他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里,他学业突出,门门功课优秀。不仅如此,他还爱好广泛:画画、写诗、唱歌、体育样样在行。有一段时间,他曾幻想从事舞台艺术工作,然而现实生活的残酷一次次击碎他的梦想,因为每年300金卢布昂贵的学费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他中途不得不休学。待打工赚够了学费,他才又继续他的学业。大四的时候,他靠给别人设计房子挣外快,供自己上学和贴补家用。

1933年,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私人设计公司当上了一名工程师。1935年,他迎娶了心仪的姑娘——毕业于女子商务学堂的阿布罗娃。他把这段婚姻称之为“红白结合”。巴吉赤的出身是白俄贵族,而新娘子一家是劳苦出身,是真心拥护“布尔什维克”的人。

5

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

叁 设计了长春、哈尔滨等地的苏联红军纪念塔

1936年,日本近藤林业公司投资100万日元在哈尔滨市中心兴建“新哈尔滨旅馆”(现国际饭店),巴吉赤受聘担任建筑师。有了这次从事较大工程的经历,1937年马迭尔宾馆装修改造时,他又受聘建筑师一职。1940年,巴吉赤被秋林公司聘为建筑师,承担秋林俱乐部的设计工作。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在清剿日伪军的同时,也抓捕了逃亡到东北曾为日本人效过力的白俄残余势力。巴吉赤虽然出身白俄贵族家庭,但这次因祸得福,苏联红军没有难为这位靠技术养家糊口、安分守己的工程师,而是让他率领建筑营的士兵为苏联红军设计纪念塔。长春、哈尔滨等地的苏联红军纪念塔全部由巴吉赤设计,由此奠定了他在这个领域的地位。

1947年6月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成立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事业筹备委员会,在哈尔滨现道外八区长青公园内筹建烈士纪念馆和纪念塔,并公开向社会公布募集方案。巴吉赤闻讯后立即着手设计,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纪念塔的创意设计。6月28日,经东北行政委员会审查评定,巴吉赤的设计方案获一等奖,获奖金10万元。1948年10月10日,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纪念塔终于落成,东北党、政、军、民、学各界一万五千多人出席了公祭仪式,追悼在抗日战争和东北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新中国成立后,巴吉赤出任哈尔滨市建筑工程设计院工程师,这一时期是巴吉赤事业的巅峰阶段,设计精品接连问世,成为哈尔滨建筑设计界有影响的设计师。1952年,由他设计的东北农学院教学楼落成。这是一栋具有分水岭式意义的建筑,与建国前哈尔滨欧式建筑有了明显的区别,被称之为苏联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整栋建筑平面呈飞机前视图形,中央高耸的塔楼平面为圆形底层向前伸出较长的矩形门廊,塔身上叠有两层渐次收分的圆形平面小塔楼。塔楼顶部有旗杆徽标,建筑造型语言简练统一,方与圆对比强烈,个性鲜明。

而后,巴吉赤又设计了东北林业大学教学楼。1958年,他又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设计了防洪纪念塔。在哈尔滨市政府的组织下,全市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建设,仅用了135天就将此塔建成。22米高的抗洪英雄雕像,在20根7米高科林斯圆柱组成的半圆形罗马回廊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成为哈尔滨市重要标志性景观。这也是巴吉赤为这座城市做出的重要贡献。

笔者采访巴吉赤的女儿时,她说,“1990年一位学者出版了一本《哈尔滨建筑艺术》一书,书中将防洪纪念塔设计者错署了他人的名字。父亲见到后十分生气,指着书中的图片说‘这不是李设计的,这是我的作品。’”

1958年,巴吉赤又应邀为哈尔滨青年宫设计图纸。这栋被称之为“大飞机”式造型的建筑,是巴吉赤留给哈尔滨人最后的礼物,连巴吉赤本人都没看到它的落成。

6

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塔

肆 晚年水彩画创作题材 多取自哈尔滨的场景

1954年,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外交部提出遣送苏联侨民回国的要求,哈尔滨市政府根据外交部的通知,成立了哈尔滨市协助苏侨回国委员会,开始分期分批遣送苏联侨民回国。巴吉赤一家由于是白俄出身,苏联政府拒绝为其签发护照,巴吉赤只好选择去了澳大利亚。1958年12月31日,巴吉赤一家与在哈尔滨的20多名苏侨一起取道广州。巴吉赤经过海关检查准备登船之时,排在他身后手里端着一大盒蛋糕的女苏侨,引起了海关人员的注意。海关人员用手掂量了一下蛋糕重量,感觉不对劲,就切开检查,发现里边藏了不少未经申报和海关禁止携带出境的金银首饰和珠宝。巴吉赤一行人因此受到牵连被禁止登船,重新进行检查。就是这次意外事件,使巴吉赤随身携带的他的设计作品全部被海关扣留。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各国人民在那里和谐共处,各种文化在那里兼收并蓄。巴吉赤来到澳大利亚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不久又凭着扎实的专业素质,通过了建筑师职位考试,成为澳大利亚注册建筑师。1962年,他被录取为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大学成员。虽然巴吉赤有了注册建筑师的名分,也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但在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并没给他太多施展才华的机会。除了设计几个建筑小品和小礼拜堂之外,再没有惊世之作问世。

1976年,退休后的巴吉赤,重新拿起画笔潜心绘画。他的水彩画多次参加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画展,1992年还被俄罗斯画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题材多取自他第二故乡哈尔滨的场景:松花江畔、中央大街、圣尼古拉教堂、圣伊维尔教堂、极乐寺……他用画笔抒发着一位老人对这座曾给予他极高荣誉的城市的眷恋。

2002年,巴吉赤在澳大利亚去世,享年93岁。
(以上图文来源:http://xwb.my399.com/html/2012-12/09/content_11788590.htm)

7

8

黑龙江省博物馆俄侨文化专题展览《建筑师巴吉赤与哈尔滨》单元:展览现场
(来源:http://epaper.hljnews.cn/shb/html/2014-07/09/content_1144674.htm)

9

黑龙江省博物馆俄侨文化专题展览:新闻报道
(来源:http://epaper.hljnews.cn/hljrb/html/2014-07/10/node_63.htm)

10

11

12

13

14

以上为2014年7月12日参观黑龙江省博物馆手机照片(上午参观了哈尔滨规划展馆,下午参观完省博,大雨倾盆,3点半后冒雨参观哈尔滨火车站安重根纪念馆)

文摘

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或传统媒体,且持续三个月以上未能联系到原作者,因此声明:文章内容保留原作者和出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并只在网站进行转载。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mharbin@163.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