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百年工业建筑被非法摧毁

珍贵的百年工业建筑被非法摧毁 ——写在哈尔滨车辆厂铸铁车间被拆除之后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黑龙江日报记者  曾一智

我的亲人,我为之奔走呼号5年的亲人被凌迟处死。面对一地惨不忍睹的遗骸,我竟然语塞。我甚至无法像以往那样走到她的身旁默哀并捡拾一块骸骨。

那钢铁怪物正在继续着贪婪的吞噬,我亦无法阻止。 苍天!我欲哭无泪……(转自2006年3月11日作者发在东北网东北论坛的帖子)

百年厂房被违法拆除

3月7日中午,我接到一个读者的电话:“爱建(上海爱建在哈尔滨的爱达投资置业有限公司的简称)正在用挖掘机拆除铸铁车间,已经砸掉一个房角了!”

我急忙叫了一辆出租车赶到现场。只十几分钟的功夫,原哈尔滨车辆厂的百年厂房铸铁车间的辅楼已被捣毁。我立即拨通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的电话举报此事,一位副处长便通知哈尔滨市规划监察执法大队前去执法。不多时执法队的工作人员也来到现场,并制止了拆除。一个工头恶狠狠地盯着我说:“打电话叫120,这儿有一个精神病,赶紧拉走!”

我只得离开现场。此后数日,似乎一切平静。但到了11日也就是周五的半夜11时,一个居住在近邻的读者给我打电话:“爱建正在拆那座百年厂房,你别来了,现场人很多。”这时往哪儿打电话也不会有人。我在极度的忧虑中度过一夜。

第二天上午赶到现场,只见一地瓦砾和匍匐在地绵延百米的钢架——像一个身高百米的巨人被分吃了皮肉残留的巨大骨架。挖掘机还在瓦砾堆里翻腾着。

两天之后,那钢架也被切割分解后卖了废铁,只有一地碎砖。那比今日的红砖大很多也重很多的砖块是老哈尔滨俄罗斯工业建筑用砖。

事后据跟踪报道此事的《黑龙江晨报》记者了解到,这座厂房的拆除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即使这不是保护建筑也不能随意拆除,可是这么胆大妄为的违法事件就这么发生了。

百年厂房的珍贵价值

哈尔滨车辆厂是1898年在松花江畔始建的,1903年迁到现厂址修建了东北地区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重工业工厂——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

不仅如此,哈尔滨的百年革命史上,有几个“中国之最”都与这个工厂有关。马列主义在中国最早传入哈尔滨,就是通过这个工厂的渠道。1905年1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组织就是在这个工厂成立的,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由中俄两国工人参加的中国最早的工会,并参与了同年12月的中东铁路全路大罢工。1907年,这个工厂的工人联络中东铁路各站段工人和码头工人等,不畏霍尔瓦特的镇压,在太阳岛举行了中国首次庆祝“五一”的活动。

1917年11月7日,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后,铁路总工厂的工人和俄国士兵与11月10日集会,决议援助彼得堡布尔什维克的斗争。为此,自1918年至1920年,他们连续发动4次中东路全线大罢工。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后,这个工厂是解放区最大的工厂,那出部分厂房成立了军工部,为我军生产60炮和炮弹等军工产品,是对解放战争贡献最大的工厂。

在这个百年老厂的历史上,曾经历了沙俄独占、中苏和办、日伪统制、中苏共管和人民铁路等不同的时期。

到2002年9月,厂区内仍保留着5座建于1903年-1907年的厂房和一座办公楼。现状完好高大巍峨的铸铁车间具有典型的早期欧式工业建筑特征,可以用壮观来形容。在厂房入口的上端有砖刻的标志建造年代的“1903”字样。在机械加工分厂内,尚有一些20世纪初期产于俄、法、美、德等国的老机床,大部分都在使用。

2001年1月3日,我在《哈尔滨:城市建设的走向》一文中第一次刊登了铸铁车间、轧钢车间、水塔、烟囱的照片,并引用上海社科院欧亚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汪之成的建议:

“上海北京在城市开发中曾破坏了很多历史遗迹,留下无法弥补的损失和遗憾。希望哈尔滨不要再重复。如哈尔滨机车车辆厂,现在仍完整无损地保存着1903年建厂时的车间和一些生产设施,这样的厂区不仅在哈尔滨,在全国也很少有。这个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摇篮之一,像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一样,是二十世纪初期形成的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在国际上也少见。如何保存这样宝贵的历史遗迹,应引起政府的重视。上海正准备将一些老生产区逐步开发形成一个工业博物馆区,把近代工业发展的摇篮保存下来,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会证明它的价值。

“记得英国人曾在世界各地寻觅一个蒸汽机车车头,最后在中国找到,花高价买回。而在车辆厂,这样的宝物遍地皆是。在哈尔滨车辆厂这样小的范围内,高度集中了这样多的历史遗迹,对哈尔滨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因此,在追求土地开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城市发展的时候,一定不要单纯地把眼光放在开发的收入上,应该考虑更多的综合效益。“ 曾被列为保护建筑文章刊出不久,哈尔滨建筑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到此踏察,并将上述四座建筑列入正在调查中的哈尔滨市第三批保护建筑。百年厂房铸铁车间被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拟定为二类保护建筑,其余三座(轧钢车间、水塔、烟囱)被列为三类保护建筑,上报市政府待批。此后,传来百年老厂哈尔滨车辆厂将被整体改造,开发商业住宅新区的消息,各媒体在2001年、2002年多次报道此事的同时,也公布了四座被列为保护建筑的厂房。

这个城市的人们都知道这四座是保护建筑。

但同样具有珍贵价值的百年厂部大楼、百年动力车间(当年动力车间的高大烟囱曾悬挂号召工人大罢工的汽笛,汽笛在2002年4月被工厂捐给省革命博物馆,但烟囱和厂房均拆除)、百年蒸汽机车点火室、百年铆焊车间却被列入拆除名单。这原本是可以整体保护的历史工业园区,既是现成的近代工业博物馆,又可以开发为工业旅游的资源。

然而这些建筑是毫不留情地被拆除了。 保护建筑从名单上神秘消失

2002年9月,车辆厂搬迁开始后,却传来铸铁车间将被拆除的消息。我就此事多方奔走,在省市多位政府官员帮助下,又撰写内参先后得到省市领导批示,才第一次保护了这座建筑。

2003年3月,某部门又有“铸铁车间已是危房,应该拆除”的说法。我立即找省市文物专家和管理人员到现场论证,专家认为,“建于1903年的铸铁车间,属国内不多见的近代工业发展史的实证。哈尔滨现存的百年以上的建筑已所剩无几,这是作为其中代表工业类建筑的惟一见证,尤为珍贵。经现场勘查,该建筑只是门窗缺失,建筑主体基本完好,也很坚固,只要将门窗修复即可。”我写信将专家意见告知某部门领导,才第二次保住这座老建筑不被拆除。

2004年3月,我接到原哈尔滨车辆厂工人举报,说是铸铁车间遭到人为破坏,急忙赶到现场调查,发现东侧墙体被砸了一个几乎是从上至下贯穿的大洞,约十米高的窗户周围的墙体被砸坏——这显然不可能是“偷铁的老百姓”干的。但承重的梁柱依然完好,完全可以修复。并向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举报。名城处的工作人员十分重视,他们将哈尔滨爱达投资置业有限公司的人找来了解此事,对方解释铸铁车间是老百姓偷铁造成的损坏,并提出不想保留这座厂房。名城处通报他们这是第三批保护建筑,要求其拿出书面的保护措施。爱达公司在今年4月交给哈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关于爱建新城保护建筑的说明》中,承诺了对两座老厂房的保护,但他们的“说明”中却仍然提出铸铁车间损坏严重,有倒塌的危险。而爱达公司发放的彩印购房宣传单上,百余米跨度的铸铁车间的位置已画上六座高层建筑。

然而,在2004年6月,铸铁车间竟然从第三批保护建筑的名单上消失。记者在7月就此事上书省市领导,随即得到省市领导批示(此时,第一次为保护这座百年厂房做出批示的省长宋法堂已经是省委书记了),哈尔滨市组成了调查组查处此事。以后由职能部门做出决定:铸铁车间不再拆了,将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这才第三次保住了这座百年厂房的性命。在10月28日哈尔滨市委督察室向我做了正式的反馈以后,哈尔滨爱达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却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他们保护了历史文脉,还把铸铁车间的大幅照片作为题图。

在叙述这个过程的报道《本报记者呼吁得到省市领导批示,车辆厂百年厂房再被保护》发表于《黑龙江日报》以后,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新华网的不同频道用不同标题分别转载此文,其中一个标题是《记者”三救”珍贵建筑,哈尔滨车辆厂百年厂房又获救》。这个标题说明新闻界的同行们看懂了抢救百年厂房的艰难过程。

到此为止,对铸铁车间的保护应该没有疑义了。然而,在今天,开发商竟然不顾职能部门的制止,擅自违法拆除了这座珍贵的建筑。

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甚至普通百姓都极为愤慨,然而此事却不了了之。没有一个部门为此出来说一句话。真的是开发商的利益可以高于人民的利益、可以高于法律吗?

2006.03.11.

授权发布

本文为经原作者授权发布的文章或文化活动信息。其中文章的版权与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推荐

霁虹桥必须依法保护

文/曾一智 霁虹桥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政府在逐步收复主权后,争取到与苏联共同管理中东铁路的路权以后建立的桥梁,它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