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销雨霁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我自然也会为索菲亚教堂和中央大街而感到骄傲。但是,在我内心深处,还藏着一座我认为最美丽,最具神韵的建筑,那就是霁虹桥。

和霁虹桥的初恋,是小时候看一个以老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霁虹桥成了一个片段的外景。情节记不得了,大概是一男一女在桥头歇斯底里地谈着他们那歇斯底里的恋爱吧。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这样拍霁虹桥: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桥下蒸汽机火车缓缓驶过,使得桥上烟雾缭绕;白色的雪地桥面延伸着黑色的车辙;镜头推近,美女一头,黑色大衣,白色毛衣,褐色围巾,微笑着走过桥头方尖碑上的1926字样。

霁虹桥 图片来源

方尖碑,古埃及人用来祭拜太阳神阿蒙-拉的神奇建筑,后传入欧洲,而现在竟然能在遥远东方看到。哈尔滨这座城市令人难以想象的包容,在霁虹桥上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也是我喜爱霁虹桥的最重要的理由。霁虹桥由俄罗斯结构师符拉基米尔·安德列耶维奇·巴利和建筑师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斯维利多夫设计,两人当时都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所以,除方尖碑外,桥上还有明显的俄罗斯元素:桥身铁栏杆上的中东铁路路徽。如果沿着桥下的铁路一直向东走,可以从松嫩平原的腹地走到黑龙江东部的山区,盘山而行的铁路经绥芬河跨过国界线,直到海参崴。

古埃及和俄罗斯,却都没盖过中华文化的风头。从索菲亚教堂到果戈里大街,哈尔滨的俄文地名不胜枚举,而这座俄罗斯人设计的霁虹桥,却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拥有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名字。哈尔滨是一座移民城市,1920年代俄罗斯移民显然势力最大,但中国势力却也在这时崛起,获得了霁虹桥的命名权。于是,当时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引用中国古代《藤王阁序》和《阿房宫赋》的诗句为桥题名。

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作,当脚下的路走不通时,就把路架高,越过去,这似乎是人类飞翔梦想的最低端实现。霁虹桥的诞生,让被铁路分成两半的哈尔滨市区重新连在一起。但随着城市喧嚣的膨胀,如今的霁虹桥已经不堪重负,被列为危桥,未来命运如何尚无定论。

写此文的目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霁虹桥。从未见过有哪个导游把游客领导霁虹桥上参观,霁虹桥的确不会给哈尔滨带来任何旅游收入,但它却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城市如人,一座有内涵的城市,不能空有外表的浮华,更要有内心深处的精彩。

相关参考:

授权发布

本文为经原作者授权发布的文章或文化活动信息。其中文章的版权与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推荐

解读“喇嘛台”之谜

二十多年前,风靡大江南北的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开场有这样的描写:“从南岗喇嘛台坡路上走下来一高一矮两个年轻人。 …

4 条评论

  1. tina

    记得我高中语文老师讲,“霁”拆开来就是雨下齐了,雨过天晴出现彩虹,多美的名字。
    每次路过霁虹桥我都会多看几眼,真的很喜欢。

  2. @tina:真有学问,呵呵。每次去霁虹桥都要往桥下看铁路,很特别的风景,总感觉很惬意。

  3. 确实很漂亮啊。尤其那些浮雕饰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