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嘉荫(三):茅兰沟,北方小九寨

北方有个“小九寨”,地点在嘉荫,名叫茅兰沟。

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川北的大九寨有“六绝”:翠海、叠瀑、雪峰、蓝冰、彩林、藏情,那么嘉荫的小九寨呢?有人总结出“五绝”:水秀、潭幽、瀑美、山奇、林茂。不管多少“绝”,二者都以水取胜
茅兰沟因河得名,这条河名叫茅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北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入黑龙江。河流经过之地涧深林茂,常有虎狼出没,故当地百姓称其为“猫狼沟”,有人觉得不够文雅,遂取谐音改名为“茅兰沟”。这让我想起一个例子来,孔雀河原名“昆其河”,维语意为“皮匠河”,一个随左宗棠西征的湘军秀才觉得不雅,按照音译将其改为“孔雀河”,既好听又好记,于是流传开来。

由于隐匿深山,茅兰沟过去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40年前,来此下乡的上海知青发现,在这罕有人至的深山老林里,竟然藏着一个“杨家女”。茅兰沟由此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成为旅游热点,这一过程与九寨沟的发现倒有些类似。

茅兰沟,北方小九寨

走进茅兰沟,就是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这里没有人为的开垦采伐,更没有人为的商业活动。这里有的,是那些保持原始风貌的山和水、树和草,是十足的野性。在这样的世界里,人的心情也不由得放松了许多,脚步也轻松了许多。

进入沟口,首先要通过一个长108米,有222个台阶的天梯。天梯陡峭险峻,向下望去,山峰耸立,岗峦起伏。下到谷底,一潭清水出现在眼前。茅兰河在这里回转200多度,河水从石缝中倾泻而出,形成高3米的瀑布,汇合成潭。

传说,很久以前有仙女私自下凡,因受不了人间燥热,遂下到茅兰河中沐浴。王母娘娘寻访至此,怕凡夫俗子偷窥仙女玉体,便点出四壁屏障,以隔绝凡人视线。仙女随王母娘娘返回天宫,留下如此景色,人称“仙女池”。

茅兰沟,北方小九寨

在沟谷内行走,就是在与欢快的流水相伴而行。茅兰河沿陡峭峡谷激流奔涌,斗折蛇行,顺着三个石阶蜿蜒而下,积水成潭,潭满则泄,泄则为瀑,瀑又生潭,三瀑三潭相映,构成了茅兰沟奇异的“三阶潭”景观。

最值得看的是茅兰瀑布,落差10余米,宽7米,若论规模和气势,它在国内的瀑布中不算什么,但在满目青山环绕中,它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其小巧精致,“类智者所施设也”,如果把它放大,活脱脱就是贵州的赤水大瀑布。瀑布下临深潭,取名黑龙潭,潭幽水碧,清澈见底,有鱼儿浮游水中,倏忽即逝。蹲在潭边,捧一把泉水,嗅一嗅味道,再往脸上撩一撩,顿觉神清气爽。

茅兰沟,北方小九寨

据地质学家考证,亿万年前,由于地壳变迁,褶皱断裂,在此形成这样一道深谷。河谷长15公里,两侧层峦叠嶂,群峰突起,最有看头的是野鸽峰,一峰兀立,气势非凡。在夹岸森然的沟谷内行走,望着一座座突兀而起的山峰,让人疑心是到了张家界。

茅兰河两侧没有寺庙、题刻、悬棺和岩画这类人文遗迹,但却有“斜人柱”。斜人柱是鄂伦春人的传统民居,又叫“木杆屋子”,其搭建方法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的木杆支成一个圆锥形架子,再将其他木杆横搭在主架之间,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夏天,骨架上覆盖桦树皮,冬天,骨架上覆盖狍子皮,类似美洲印第安人的庐帐。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阳处,其顶端留有空隙,以便生火时通风出烟,又可采光,南侧留一个门,类似现在的简易房。

茅兰沟,北方小九寨

沟谷内,林木茂密,野趣盎然。这里不仅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天然次生林,林下还生有种类繁多的花草植物,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来这里可以养眼,也可以洗肺,据说这里的负氧离子是城市的几万倍,如此境地,实难寻觅。我每次回到小兴安岭林区,最大的感觉就是空气中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甜丝丝的,让人呼吸不够。

刘文军

网名“好望角”。生于小兴安岭林区,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徒步网理事、国际古道网理事、中东铁路历史研究学会会员、大话哈尔滨网站专栏作家。出版游记《边缘旅行》(入选“2016年十大旅游图书”)《西域游历》《一路向北》《丝路漫记》。联系方式:QQ2677018332。

相关推荐

界江边陲小镇——嘉荫县

去伊春游玩,必去界江边陲小镇-嘉荫县。不巧的是早晨刚从哈尔滨市出发,便碰上大暴雨,而且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下来的 …

1 条评论

  1. 盛世繁荣

    好文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