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市长指挥抗洪

 

 

吕市长指挥抗洪
吕市长指挥抗洪

“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的主题歌使早已名闻遐迩的哈尔滨松花江锦上添花。

每每盛夏时节,人们带着垂钓的鱼竿,带着露营的篷帐,“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上了游泳装”,来到松花江畔。哈尔滨人离不开松花江。然而,当“天公雷母”震怒时,接踵而至的松花江的洪水给哈尔滨人带来慌恐和不安。吕其恩在哈尔滨任市长期间,经历了4次较大的抗洪斗争,每次都是以全市人民的胜利、洪水低头败退而告终。诚然,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有党中央的关怀,省、市委的领导和全市军民英勇顽强的献身精神,但在这其中也是和身为防汛总指挥的吕其恩市长的卓越果敢的指挥、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分不开的。

日历翻回到1957年7月。往日温柔的松花江骤然变得桀骜不驯。汛期到来后,时而阴雨连绵,时而雨暴风狂,多少天见不到一个好天气。江水奔腾咆哮,重重狂澜像一群群饥饿的猛兽,露出狞恶的面孔,竖起全身的鬃毛狂吼着,如同连发的箭矢,直扑江堤。经过历年修整加高的江堤岸的迎坡面,也胆战起来:大片的黏土掉下来,堤基的石头也逐渐裸露出来,被摇撼松动得落在水中,不等沉入江中,就被激流拽走。在悬河面前,哈尔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建设随时都可能遭到洪魔的洗劫,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威胁。从市区的中央大街遥望江面,松花江俨然己成为一条高出市街路面3.5米的悬河,市区随时会遭到洪水的洗劫。在洪水来临之前,市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迎战特大洪魔,决定由市长吕其恩担任防汛总指挥。

吕其恩站在江堤上,翘首天际,他看到乌云压顶、沉雷滚滚。眺视江面,看到洪波万顷、苍茫一片。而他更知道自己的身后,是繁华的市街、辉煌的建筑、林立的工厂、著名的学府,这都是党和人民宝贵的财富。他以防汛总指挥的名义,代表市委、市人委向全市人民发出“一切为了战胜洪水,确保哈尔滨市的安全”的战斗号召。在市委、市人委的支持和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协调指挥下,一支十几万人的防汛大军登上江堤。各级领导身先土卒,解放军战士奔赴最艰苦、最危险的堤段……

紧张战斗的几十天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吕其恩的身影;哪里出现险情,吕其恩一定会出现在哪里。从江南到江北,从东江桥到西江桥,从正阳河到三棵树,从马家沟到韩家洼子,到处都有吕其恩总指挥的足迹。他彻夜不眠,通霄达旦,始终站在指挥最前线。召开各种紧急会议,分析水情,察看险情,布置和组织抢险。环抱市区的百里长堤分成若干大小战区,分兵把口,日夜监守。市委各常委,各副市长、部办局长和各区长,以及驻哈部队负责人都分担负责堤段的任务。吕其恩坚持吃住在现场,在每天的指挥部会议上,详细地听取水情汇报,与其他指挥员们认真分析水情的变化态势。他不仅研究哈尔滨地区的水情,而且还研究松花江上游几条河流的水情,对流速和流量进行严肃而详细的分析,从而提前测算出洪峰到达哈尔滨市江段的准确时间,以及雨情和风速对哈尔滨的影响程度。在一次水情分析中,有汇报说嫩江的洪峰和第二松花江的洪峰要同时到哈尔滨汇合,他当即要求小丰满水库错开放水时间,减少了洪峰对哈尔滨的威胁。

午夜时分,道外江堤上有一处出现局部渗漏现象,而且渗漏面越来越大。吕其恩带领水利专家匆匆赶来,采取开沟导渗的办法。吕其恩拿起铁锹和大家一起沿着大坝的渗漏面往里挖。挖一段,塞进几捆柳条,上面堤身继续加固,避免了塌陷。完成抢险后天已透亮,参加抢险的干部和战士们这才看清眼前的身穿旧军装、高卷裤腿、赤脚站在泥水里与他们一起抢险的是吕其恩总指挥。干部、战士们激动得扶正铁锹、挺直腰板,齐刷刷地向他致以庄重的军礼。

一次,吕其恩市长来到一个“三不管”的地方,发现堤下的涵洞里江水倒灌。水流很急,涵洞快被淹没。为了探测涵洞位置,他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水去。随行的干部要拉他上来时,他推开大家的手,弯腰在水中摸索检查。直到潜水员来到,才把他换上来。

在千头万绪,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吕其恩善于抓住关键问题,不失时机地做出结论和决定,并要求立即执行。当江边土源不足、严重影响筑堤进度时,他命令采用各种运输工具运土,火速调动汽车、船只运土,并调用2000多辆“火车皮”,临时修筑了3条铁路专用线,从三孔桥等各高地运土。为了防患于未然,吕其恩要求进一步堵塞工程漏洞,加固堤身,再把大堤增高。他说:“我们不但要给哈尔滨穿上铠甲,还要给它穿上靴子,使它在任何凶恶的洪水面前,永远安然无恙。”

在防汛后期,当胜利在望之时,吕其恩提出要警惕退水造成溃堤垮坝的历史教训,继续严明纪律,杜绝松懈麻痹情绪。在一次临时会议上,当他发现有一位局长没有被召集而前来参加开会。了解后知道,昨天晚上这位局长擅离职守回了家。于是,当场以失职论处,免除了他的职务,在那个防汛地段上换上了另一位指挥员。吕其恩严肃纪律、执法如山的作风,再次为参加防汛战斗的干部、战士鸣响了警钟。果然,收报机传出新的警报:“第二次洪峰近日即将到来,太平洋台风从我省边缘经过。”“蒙古低压气旋从西部袭来……”百里长堤上又展开了新一轮抢险、堵洞、抢护堤身和增加堤高的战斗。堤上堤下,白天旌旗翻卷,夜间灯火通明,展示了一幅生动感人、气壮山河的巨幅“战洪图”。

9月6日,哈尔滨脱险了。吕其恩和干部群众望着落荒东逝的江水欣慰的笑了……

(摘自《吕其恩传略》张伟编著)

娓娓道来

下过乡、扛过枪、进过工厂,如今成为哈尔滨市的一名党史干部。我倾心编研诞生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英烈的“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地方党史,我更关注新世纪新阶段冰城夏都的发展变化,希冀每个人都生活在宽松、和谐,充盈欢声笑语的日子之中……

相关推荐

一位市长的故事

27,一个极普通的数字,但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城市的市长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工作27年,应当说是中外城市史上鲜见 …

萧红的8年哈尔滨生活

注:本文首发于《新晚报》2008年12月 上世纪初,哈尔滨文坛上涌现出像萧红、萧军、塞克、裴馨园、罗峰、金剑啸、舒群和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