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俱乐部的记忆与梦想

漫步在东西走向的文庙街上,走进哈军工院里,黑龙江省军区俱乐部礼堂就坐落的主干道院办公楼(一号楼)后面,与办公楼连接在一起,大门朝西。那个大礼堂呀,直到七十年代末,都可算是全国一流的剧场,也是哈尔滨最大的礼堂之一了。如今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几十余载的光辉岁月,刻下斑驳的痕迹,而历史的光环犹在。

第一次见到孙老师,是在一间咖啡厅。舒适清凉的环境,消弭了八月冰城的些许燥热,更让我面前的孙老师透着一分典雅的气质。从小对军事着迷的我,说起军区这个话题时,脑海中打出了一连串的问号,迫不及待地想知晓那里的秘密。当提到军区俱乐部礼堂的时候,孙老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因为这里承载着她太多的记忆。

image001
image003
image005

孙老师讲到,省军区俱乐部礼堂在七十年代末期仍是全国一流的剧场,也是当时哈尔滨最大的礼堂之一。其声学设计也是非常考究(墙上的那些疙瘩),墙上一铺到顶的是米黄色的吸音板,视听效果俱佳。“当时太小,墙上的那些疙瘩总要小心,怕碰到,也不懂得是为了声学设计的,后来从事了音响工程设计后才明白。”礼堂里不但有泛光灯和追光灯,还有可以变换灯光颜色的换色板,相互搭配可以在舞台上的不同区域打出不同颜色的光来。舞台又宽又深,前面带有一个乐池。容纳四、五百人的交响乐团,可以轻松地在舞台上铺展开。舞台顶上有好几道幕布,还有多套布景架,通过带配重的滑轮组可以轻松地换背景。听着孙老师的描述,我仿佛置身于古朴硕大的礼堂中,耳边传来激昂的交响乐。

image007
军工礼堂大楼

image009
军区大院室外的音响设备

而最令孙老师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各种演出和礼堂里放映的电影。在那个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的年代,看电影是唯一能带给人们乐趣的事情。守着俱乐部礼堂,军工大院的孩子们都有在这里看过电影的经历,相对于同时代人自然略丰富一些。“那个时候,每到节假日这里都有演出,每个周六和周日也都有免费的电影,凭招待券观看。父亲周五下班回家时,会带回来印有“免票”字样的招待券,我和弟弟迎接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有电影票吗’。在电影院经常遇见父亲的同事,听他们寒暄几句。一楼更多是军人,像方阵一样,一队队的,电影放映前还会唱些歌。我也常和朋友讲起,我是在不记事的时候就开始看电影了,一直看到初中毕业,是名副其实的看电影长大的,许多的知识累积也是来源于电影,来自军区的俱乐部礼堂。70年末80年代中期电影很丰富,既有黑白片的老电影,也有彩色的新上映电影。

有国产电影如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青春之歌,也有戏曲电影如牛郎织女、天仙配、祥林嫂,也有引进国外译制片如悲惨世界、佐罗、冷酷的心,还有香港电影三笑、屈原、画皮等等。不夸张的说,看遍了那个年代上映的每一部电影。”

礼堂里除了电影还有舞台剧,话剧、歌剧舞剧、音乐会、戏剧,有军区部队演出的,也有些事迹报告会。“我们在军区幼儿园到初中时,也都去过俱乐部礼堂演出或是开会。”孙老师又回忆起军区大院里放映的露天电影,在网络尚不发达的八十年代,几十号人围坐一起欣赏“视觉盛宴”的日子,属于八十年代的独特记忆,弥足珍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老师离开了家乡,前往深圳市打拼。“因为年轻嘛,心里总会有梦想。”孙老师在深圳做音响工程设计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参与过很多的大型剧场的音响设计,常常回想起儿时的记忆最多的军区俱乐部礼堂,思绪不知不觉回到多年以前。“现如今,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场馆音响设计,俱乐部的礼堂始终都是有着较高水准的设计,如论是建筑还是声学,时至今日,仍无可挑剔。时代变迁,日月更新,设计概念早已突破传统,建筑材料和音响灯光都高科技、数字化了。这样优质的传统礼堂设计也许不会再有了。”

image013

image011

image016
孙老师在工作中

image017
对音响工程师的吐槽

“希望这样好的建筑可以原样保留,可以再次开放,想象着有一天,再一次坐在俱乐部礼堂里看演出”,孙老师感慨道。

image019
现在的军区俱乐部后身,将要开始新的建设

穿过一条小巷,孙老师带领我来到军工礼堂的门前。在岁月风尘的洗礼下,省军区俱乐部礼堂的大楼早已年久失修,门外的铁栅门阻挡了我们的脚步,但无法隔断属于孙老师的记忆。透过大门,我仿佛看到了礼堂里的乐队正演奏着激扬的乐章,院子里热火朝天放映着露天电影……
俱乐部是军区大院的文化符号,不会随时间流逝,将永远定格在一代人记忆的最深处。

采访时间:2016年8月17日
采访人:吴先生
采访地点:军区大院门前

吴先生

哈尔滨土著,现就读于东北农业大学,瞳孔记录专栏文字编辑。爱摄影、文字、外语。外表正经内心逗比。以传承冰城历史文化为己任,用镜头定格城市光影的瞬间,用文字书写热爱家乡的情怀。微信 wsa960607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